“蘑菇院士”助力產業扶貧(堅持四個面向 解決實際問題②)
李玉(右)在吉林省蛟河市黃鬆甸鎮指導菇農。 吉林農業大學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致力於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40多年,構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統分類體系,從技術支撐到產業孵育,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為推動我國食用菌產業和菌物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去年國家級貧困縣網絡零售額超3000億元 本報北京1月30日電 (記者羅珊珊)記者近日獲悉:商務部委托第三方大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網絡零售總額3014.5億元,同比增長26.0%。其中,四季度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945.7億元,同比增長30.4%。
打造“帶不走”的扶貧隊(深聚焦·教育扶貧攻堅克難③) 核心閱讀深入鄉村學校,讓孩子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提升醫療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開展文化扶貧,把“指尖工藝”變成“指尖經濟”……決戰脫貧攻堅,各高校創新幫扶形式,把人才、資源優勢等與貧困地區短板結合起來,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教育扶貧把夢想種在孩子心裡【鏡頭】翻閱學生的期末成績,正在甘肅宕昌縣大寨九年制學校支教的天津大學學生賈浩然十分欣慰:“一學期下來,平均分提高了十幾分,孩子們也更大方自信了。
為全球消除貧困樹立信心(外媒看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受到各國媒體高度關注。外媒普遍認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產生了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