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强机制 筑平台 建清单 抓关键 全力推进省内劳务协作脱贫攻坚
湖南坚持把劳务协作脱贫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着力健全完善“1143”即“一套机制+一项平台+四个环节+三个清单”的劳务协作脱贫工作模式,推动湖南省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发挥。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部门牵头、扶贫及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劳务协作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当地就业扶贫工作。深化省内贫困县与长株潭深度协作对接,全省创建了109个就业扶贫基地,推动多层次劳务合作。将劳务协作脱贫主要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及人社系统绩效考核范畴,人社系统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全面压实工作责任。
完善信息平台,夯实工作基础
集成开发了7大子系统、40个功能模块的湖南省劳务协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配套推出劳务协作脱贫手机APP,上线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及时推送、人岗智能匹配、在线面试招聘、就业状态监测、动态跟踪服务等多项功能。同时,将信息平台拓展应用至全省所有县市区,推进湖南省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有力支撑和服务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
抓实四个环节,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比对+摸底”精准识别。将进村入户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电话寻访等摸底方式,与全省社保全民参保登记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社保卡发放信息库“三库比对”相结合,全方位摸清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二是“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线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人岗在线匹配。“线下”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设立劳务协作扶贫服务驿站,推动建立扶贫车间,采取多种方式送岗位下乡进村入户。三是“政策+市场”精准稳岗。联合财政、扶贫部门制定实施岗位补贴、社会险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交通补助等系列扶持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四是“前方+后方”精准服务。健全“就业、培训、维权、服务”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推动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定员、定点、定向、定岗 “四定”免费技能培训,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儿童的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等方面困难,消除输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实施“三个清单”,落实工作责任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名单,作为劳务协作对接的服务对象,建立“任务清单”。对已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动态更新和跟踪掌握其就业信息,明确为稳岗工作的扶持对象,形成“稳岗清单”。在“任务清单”基础上,各地根据脱贫摘帽计划安排,分年度、分地区制定贫困劳动力输出计划;在“稳岗清单”的基础上,省内输入地明确稳岗任务和责任,形成各地各部门劳务协作脱贫攻坚“责任清单”。
山东省:实施“三规范三强化” 促进就业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山东着力从六个方面规范提升运行水平。
规范发展项目
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业门槛低、市场前景好、增收效果强的项目为扶贫车间发展项目。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扶贫车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新六产”、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拓宽发展路径、提高经营效益。
规范建设管理
明确投资主体,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和结对帮扶单位、企业和返乡创业人员都参与投资建设扶贫车间。提升建设标准,从工资保障、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方面规范扶贫车间建设,达不到要求不开工。完善用工方式,实行弹性工作制,部分工种既可以在车间工作,也可以回家干活,领取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规范收益分配
突出“扶贫”特殊性,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摆在首要位置,重点吸纳有意愿、能干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入车间务工,获得的租赁收益由村集体使用,重点分配给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强化技能培训
对具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短平快”式免费技能培训,去年以来,山东省举办各类免费培训班1200余期,培训贫困人口12.7万人次。
强化政策扶持
对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与农村贫困人口签订承揽合同,按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
强化统筹协调
山东省扶贫办联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制定指导意见,就规范提升扶贫车间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菏泽市扶贫办研究制定“扶贫车间山东标准”。市县人社部门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县乡扶贫部门做好贫困劳动力信息摸查,与村级组织、企业搞好对接,做好工作调度、考核评估,确保扶贫车间健康运行。
建设扶贫车间,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加强了基层党建,实现了贫困户、村支部、政府和企业多方共赢。下一步,山东将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经验,不断提升扶贫车间建设管理水平,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稳定脱贫、光荣脱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