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脱贫不能等靠要 河南虞城内部挖潜创活力

张晓赫  付长超  张歌
2017年02月25日10:31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总说守地而贫,但返乡创业的“能人”褚献委却不这么看:在朋友圈晒晒合作社新出产的蔬菜禽蛋、对农户的培训、学生的务农体验……这些与他在内蒙古的电缆生意毫无交集,却是未来褚献委要扎根经营的事业。

不要小瞧了这份新事业。依托流转的千亩土地,褚献委的合作社搞标准化种植养殖,“幸福童依”无公害蔬菜品牌异军突起,行销10多个省市,带动1000多名村民靠温室种植走上致富路;搞区域化生态旅游,村里公路宽了、休闲运动设施全了、环境美了,村民口袋里又将增加一笔旅游收入。

到2018年底,虞城7.3万贫困人口要整体脱贫,任务难度不小。一个“能人”带动一村脱贫,只是虞城近年来探索传统农业大县脱贫的一个缩影。

传统农业大县同时也是贫困大县的“魔咒”如何破解?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给出的答案是,贫困的问题不在土地,而在资源的组合方式。把供给要素放在市场中重新组合,通过内部挖潜激发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虞城脱贫攻坚的探索之道。

土地、能人、政策与市场

合奏脱贫攻坚旋律

近年来,随着县里鼓励创业氛围日渐浓郁,虞城这个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能人”返乡创业,40多岁的褚献委就是其中之一。

带着在外多年打拼的积蓄,2013年褚献委创立了幸福种植专业合作社。3年过去,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每年产蔬菜4000多吨,出栏土鸡2万余只,蛋鸡产值620万元,成了村里有名的能人。

“独木不成林,做事先做人”,褚献委的话很质朴,也很实际。3年来,褚献委将温室大棚免费转包给村民,蔬菜统一收购,带领一批社员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幸福种植合作社,平时赋闲在家的贫困户刘凤兰依靠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图为刘凤兰正在采摘无公害种植的黄瓜。张晓赫 摄

这与过去虞城长期守地而贫的历史形成了明显反差。过去种地的农民为啥没有变富,反而很多人还变穷了?

“该富未富的症结不在土地,而在于没有把土地价值和人才价值、政府政策价值、市场价值有效结合起来。”作为农民手中最宝贵的财富,土地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根基,朱东亚的心里一直琢磨着如何做好土地这篇文章。

朱东亚的精细账算得十分清楚:把土地、扶贫贴息贷款从农民手里交给“能人”,在“能人”那里可以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土地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经营,也可以精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而农民到企业打工挣工资,也可以轻松实现“一地三金”(流转金、贷款补贴、打工工资)达到稳定脱贫。

最近,按照“土地+能人+政策+市场”的模式,虞城县用足、用活政策,积极扶持了科迪集团、乐为牧业、幸福庄园、鑫鑫养殖等一批社会效益好、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吸纳就业等多种市场化方式,扩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迅速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

目前,全县农民60%以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扶贫产业,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4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3万人,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部分贫困人口与涉农扶贫企业都普遍存在“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虞城则利用政策创新、金融创新有效探索了这一困局。

在虞城,县政府专门划拨了1000万元财政资金当作涉农信贷的风险补偿金,同时联合金融机构针对涉农龙头企业、农村扶贫带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贫困户等情况,分别设计出了“银行+企业+农户”、“银行+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贫困户”、“银行+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因情制宜的信贷模式,有效地扩大了扶贫资金的投放量。

田庙乡寓贤村,贫困户刘合福多年来一直苦于没有脱贫的启动资金。在中国银行推出“统保分贷”的贷款产品后,2016年初,乐为牧业为刘合福在内的几十家肉鸭养殖户一起提供了贷款担保。很快,刘合福就获得了40万元贷款,这笔贷款被存入乐为牧业专门账户,用于为刘合福购买饲料、兽药、鸭苗等物品并提供技术指导。

如今,鸭子长势喜人,“估计一年能纯赚10万元,就彻底脱贫啦!”聊起生活的改变,刘合福最感谢的就要数中国银行的40万元贷款与乐为牧业。

村民日子安稳了,自然就会想着改善生活环境。而褚献委的想法要更长远:农村的宝贵资源一是土地,二是生态,何不利用生态农业园的绿色生态优势搞观光、采摘、体验、餐饮、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用产业联动给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再嫁接上一双旅游的“翅膀”。

褚献委的生态园中有几座漂亮的蒙古包供休闲游客休息。但一园独秀不是春,“游客过来享受的是整体环境,村子里如果破破烂烂,也没地方住,照样体验不好,留不住人。”为了改善整个村子的生活环境,在褚献委的投资下,李集村的路变得更宽阔,昔日的废旧坑塘被改造成观光景点,健身器材也进了村,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中心……

村民富了,乡村美了,去年8月,幸福童依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初冬的细雨有些凉意,但记者在城郊乡的郭土楼村看到的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在这里,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融为一体,一场依托“美丽乡村”而进行的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虽是村庄,郭土楼村的科学规划蓝图却做得很扎实。扶贫部门专门给全县148个贫困村统一编制了美丽乡村规划。如今的郭土楼村,春季玫瑰、秋季金菊,树上有果、树下养鸡,一个集采摘、观赏、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已经成型。

“之前街道上垃圾满天飞,没事在家里也不愿出门串门,现在环境好了,人心里也敞亮了。”50岁的村民袁勋东告诉记者,春天玫瑰花开的时候,经常有络绎不绝的城里人前来拍照、旅游。

当前,郭土楼村正在着手开发一个500亩竹子种植的项目。细雨中一棵棵鲜嫩的竹苗愈发青翠,“不出3年这些竹子就可以长大了,到时你们再来,肯定会是独一无二的竹林风景。”郭土楼村村主任郭红峰满怀憧憬。

幸福种植合作社与郭土楼村只是虞城“生态+”农业,发展一二三产联动的一个缩影。脱贫了,美丽生态还要保持下去。“脱贫攻坚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每修一条旅游路、扶贫路,也是一条生态路,更是一条发展路。以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虞城县扶贫办主任牛子建这样说。

(责编:李彤、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