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脱贫不能等靠要 河南虞城内部挖潜创活力【3】

张晓赫  付长超  张歌
2017年02月25日10:31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实践、群众与自我激发

内部人才挖潜促新生

做活农业、壮大产业、发展县域经济都离不开人才,人才哪里来?

“每周五的点评前,我们都会花上两个小时培训一些内容:规划、金融、电商、法律。目前已经开展了25次。”白超在采访时表示,要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就必须紧紧把握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挖潜党干人才。

经济谋发展,百姓谋脱贫,事多面广,千头万绪。而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干部还存在着本领恐慌,金融、规划、市场,法律等都还有所欠缺,面对区域经济谋发展的答卷总是不得要领:地面上,马路宽敞笔直,地下却缺少下水道规划;想要盘活资源、资产,却不了解市场上的金融产品都有啥……

“发展的很多问题关键在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地方就很难发展。”采访中,朱东亚不止一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从四大班子、党员干部到基层组织,一个县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成就地方整体的优秀。”

2016年9月2日,虞城县正在召开周五点评会。(虞城供图)

“不光是周五点评有培训,我们每天利用半小时时间,大家集中起来进行一天的工作总结,看看有哪些经验和不足,这是最好的学习。”据朱亚东介绍,周五的讲评,所有一把手都要过来,互相学习和借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如今,虞城推行“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大半年,学习的氛围已经深入人心。围绕“日清周评马上办”,虞城的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正展开一场从实践中、群众中、自我激发中学习本领的知识竞赛。

人才不仅靠招聘,更要靠内部挖潜的理念,也被虞城推广到了社会治理、全民谋发展的方方面面。

脱贫首先要摆脱头脑的贫困,除了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更得让现有劳动力学会一技之长。在虞城,人社部门的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农业部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开发部门的“雨露计划”等,都统筹纳入到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规划,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都接受一次培训,掌握一项技能。

培训的方式也更加灵活、精准。一批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职业技能课程被不断开发出来;大量的农闲时间也被有效利用,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见缝插针,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

鼓励返乡创业、鼓励“能人”带头。在虞城,一批“能人”被培养挖掘出来,成为了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牵头组建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技术基地、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模式,如今的虞城,讲起发展,村村都有“能人”。

在温室里,讲起自己拿手的花卉科学种植,李稳滔滔不绝。付长超 摄

现年49岁的李稳自1985年起就带领她所在的李老家乡高庄村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一个人富也不算富,要带动周边父老乡亲都富,来回报社会,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目前,李稳的公司拥有1600平方米的无菌培养室,22000平方米的现代育苗温室,具备年产1000万株优质种苗的生产能力,带动了周边乡镇6000多户农民发展花卉产业。

2003年以来,李稳每年都从企业经营利润中拿出几万元来,带领李老家乡的贫困村民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同时利用农闲传授技术,带动乡亲们种花养花,为数千名贫困户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保税物流中心也正面临着人才匮乏难题,赵云芝表示,除了招聘、与购买服务,中心也很看重内部培养。“现在整个团队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结构比较年轻,我们会慢慢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让大家在实践中学会新本领。”

“脱贫攻坚基础是农业,重点是产业,关键是人才。”正如朱东亚所强调,虞城正在内部挖潜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奋战如期稳定脱贫的同时,也谱写着区域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李彤、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