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二

农业供给侧改革:调结构、稳产能、促增收

张利庠
2016年12月26日16:03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抓住机遇乘势推进,农业就能实现阶段转型、质量升级。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一时之举、临时举措,而是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新挑战,提出的根本性系统战略变革。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当前,中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资源、环境双约束,玉米等农产品过剩,农业生产存在不可持续发展情况。第二,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向挤压。中国农业的人工、土地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造成农业成本的地板不断提升,但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形成了天花板不断下降,我国农产品高价收购入库、国际低价农产品入市,使得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减少。第三,中等收入和拉美的双陷阱。农民增收的中等陷阱主要指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性收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农业产业空间缩小而减少,农民增收一旦减少或造成中等收入陷阱压力加大。拉美陷阱指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民户籍、土地等问题制约,乡镇很难真正成为城市、农民很难真正成为市民。因此,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农业生产自身调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生产地与消费地高效对接。改革的关键是调结构、稳产能、促增收。

调结构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由“数量型”转变成为“质量数量并重型”。在推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主要针对农民“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基层政府要注意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和推行有效惠农政策,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由生产导向变为消费导向,提升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用性。要促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定价基础上直接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链运作效率,结合实际重点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园区,提高其综合收益。

在调结构的同时不能一味地压缩农产品产量,必须保证“碗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这就必须保证农产品产能不减少,一旦需要,产能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产量。轮耕轮作,藏粮于地;创新驱动,藏粮于技。

最后就是促增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农民“五路进财”。一个是节本增效,要调整农业生产的技术路线,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例如节地、节水、节油、节肥等,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二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包括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还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三是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四是政策支持,要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补贴力度,包括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问题。五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要进行评估搞股份合作制改革,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相关新闻: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责编:蒋琪、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