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早,在黑龍江肇州縣肇州鎮趙家圍子村,孫廣成的小賣部都會准時開門。小賣部雖然不大,但品類齊全,村裡誰家少啥都上這兒來買。每年僅此一項,老孫就能收入近萬元。“多虧駐村工作隊幫著開了這個店,讓我過上了好日子。”老孫笑呵呵地說。
從肇州鎮往城郊走大約一公裡,就到了萬寶村。村民劉紅星一家曾是典型的因病致貧貧困戶,上有老下有小,隻有一名勞動力。2017年,扶貧干部了解到劉紅星家的情況,第一時間安排他愛人到附近工廠打工,還幫他申請扶貧貸款,帶資入社,年底分紅。“僅合作社分紅,一年就將近5000元,再加上其他收入,生活寬裕多了,還能供孩子上大學。”劉紅星喜滋滋地說。
要脫貧找“窮根”。自打扶貧工作一開始,為摸清貧困戶家底,駐村工作隊、扶貧干部們就扎進村裡,入農戶、摸實情,梳理扶貧台賬。“精准扶貧,首先要對貧困戶的情況‘門兒清’。”肇州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
“病”因找到了,治“病”更靠譜。為拔“窮根”,肇州縣聚焦農民穩定增收,抓好產業謀劃,努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種養加產業,通過吸納務工、代耕、代養、入股等方式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培育發展農戶庭院經濟,引導農民採用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利用鄉村農戶庭院、房前屋后棄地閑地,發展蔬菜、食用菌、瓜果等特色經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全面摸排貧困人口就業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與勞動技能培訓,通過招聘會、點對點、設置扶貧崗等方式,搭建貧困人口就業平台。
位於肇州縣的大慶老街基農副產業公司就設立了6個扶貧車間,並根據貧困戶自身情況,將他們安排到不同車間。身體好一點的,安排到釀酒、炒制等車間﹔行動不便的,安排到工作強度小的包裝車間。
今年65歲的鄒青河不能干重活,經過村裡協調,他成了老街基旗下的酒廠保管員。酒廠離家不到200米,月工資有3600元。鄒青河特別珍惜這份工作,他說:“我能脫貧,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幫扶。”
“這幾年,我們先后新建了兩條糯玉米加工生產線,一條葵花籽加工生產線,同時擴大白酒車間生產規模。從附近村屯貧困戶中招收了多名貧困人口,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左右。”老街基農副產業公司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他們還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於2019年與55戶貧困戶簽訂紅高粱、糯玉米、葵花等作物訂單1500畝,幫助貧困戶又增加了一項收入。
通過幾年不懈努力,肇州縣953戶2177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退出標准,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2.45%降為零,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比2016年增長了154.9%。
近幾年,肇州縣還改造了“四類重點對象”危房3697戶,全縣農村磚瓦化率達到了85%﹔新建、改造飲水安全工程130處,受益人口22.92萬﹔落實健康扶貧政策,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率、家庭醫生簽約率均達到100%,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負擔﹔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減免貧困學生多項費用,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同時,他們還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了路平、地淨、燈亮、水清、樹綠、景美,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