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創新探索可持續扶貧新模式

長江商學院

2020年12月14日10:18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這其中,長江人也交出了一份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答卷。

近年來,長江商學院、長江各校友組織、班級、校友企業及校友個人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中來,在教育、民生、產業、健康、科技、旅游、環保、創業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發起了一系列扶貧公益項目,從井岡山革命老區到雪山巍峨的青藏高原,從吉林長白山下的廣袤鄉村到三區三州國家深度貧困地區,從甘肅瓜州的茫茫戈壁到關中平原和中原腹地,都有長江人的扶貧足跡。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新探索“教育+民生+產業”的可持續扶貧模式

長江商學院“井岡山教學基地”授牌儀式。右為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左為井岡山管委會的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

201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90周年之際,長江商學院在這片紅色老區打響了一場開拓性融合“教育+民生+產業”三大精准扶貧模式的脫貧攻堅戰:

2017年5月,長江商學院和江西吉安市政府聯合開辦“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通過培養升級本土企業家,振興老區經濟﹔2018年6月,長江商學院“井岡山教學基地”在吉安成立,成為吉安聯系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領航井岡”已完成3期共培訓90名吉安本土企業家,2020年9月,“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第四期再度啟航,持續為吉安企業家和吉安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機。

2018年1月,長江商學院在國家貧困縣——吉安市遂川縣啟動“精准扶貧項目”,資助91萬元,用於建設兒童和老人活動的“愛心公寓”,為老人提供營養餐的“一個雞/鴨蛋”項目以及針對地質災害突發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項目,通過民生扶貧,關愛老區人民生活。

2018年5月,長江商學院在吉安啟動“善茶·狗牯腦茶”公益項目,通過打造狗牯腦茶優質品牌,幫當地農民走出了一條自主脫貧致富之路﹔2019年6月,長江商學院又在“善茶”產業扶貧項目基礎上,啟動了一項新的教育扶貧項目——“善茶”助學項目,通過資助遂川縣貧困高中畢業生就讀制茶專業並回鄉就業,有機、持續帶動遂川本地茶業經濟發展。

2019年4月,遂川縣正式退出貧困縣,至此吉安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成功。在吉安,長江商學院希望搭建起全方位、立體式的扶貧模式,結合教育、民生、產業三大扶貧領域,多方面全力深入,助力老區脫貧發展。

二、精准扶貧,教育先行,支持助力西部教育

“西部MBA師資培訓”公益項目-長江商學院經濟學及人力資源學教授、學術事務副院長王一江教授發表演講。

2018年,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和長江商學院聯合啟動“西部MBA師資培訓”公益項目,以“支持西部教育,培養精英教師”為宗旨,進一步推動西部MBA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提升我國MBA教育均衡全面發展。

2018年和2019年,項目已在青海西寧和陝西西安開展兩期,與會者涵蓋來自新疆、青海、甘肅、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市的高校老師近200人次。長江商學院選派熟諳中西方管理理論、教學和研究經驗豐富的教授,與西部MBA教師們充分交流,共同分享長江商學院的教學實踐、研究成果和案例資源,深受廣大西部地區高校和老師的熱推。精准扶貧,教育先行。

未來,長江將繼續把MBA十大核心課程毫無保留地在西部地區開展,期望與國內院校一起培養更多的優秀管理人才,助力西部教育發展!

三、倡導“不公益,不長江”,引領校友企業家積極投入扶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商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集學院資源、校友資源、社會資源全力投身助力脫貧攻堅,圍繞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旅游扶貧、大數據精准扶貧等領域,以入股扶貧、接力扶貧、扶貧扶志雙管齊下、持續進化的精准扶貧矩陣等不斷創新的扶貧新模式,積極貢獻扶貧力量。

1、產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3期、EMBA14期校友雷文勇創辦的鐵騎力士集團,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多年來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創新模式:

其原創的“1211”生豬代養模式(1個規模豬場+2個勞動力/兩口子+1千頭肥豬=純收入10萬元)和“1+8”生豬產業精准扶貧模式(1個能人帶領8個貧困戶脫貧致富,能人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8個貧困戶每年各分紅5千元),將企業主營業務與扶貧相結合,使農民成為企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幫助四川、雲貴等地區的數萬農民實現獨立、有尊嚴的生活﹔2016年以來,鐵騎力士先后與涼山州多個貧困縣簽訂生豬現代循環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已帶動近2000戶農戶脫貧致富﹔此外,鐵騎力士組建的“鄉村振興實驗室”正在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助推(融入)、村民參與”三方共贏的鄉村振興模式,試圖整合政府、企業、農戶、產業鏈上下游、科學家、消費者等多利益相關方資源實現持續共益。

“商業公益化”是長江的必修課之一,雷文勇對此有獨特的見解。作為首批完成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論文答辯的畢業生,他的畢業論文“基於社會網絡分析的極度貧困治理研究”,正是探索企業如何運用社會網絡有效地實現商業扶貧。未來,他將帶領鐵騎力士將把1211和1+8等扶貧模式復制到更廣袤的農村地區,或探索更因地制宜的創新扶貧模式,持續為推動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2、旅游扶貧,活化古村,打造鄉村振興的范本效應

陳瑜,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4期、EMBA20期校友,現任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從服務員做起,到如今負責烏鎮的整個運營,她和“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一起,經歷和見証了烏鎮從一個默默無聞、瀕臨消亡的江南小鎮變成世界獨一無二的江南古鎮的發展進程。

20年來,烏鎮的發展經歷了從“東柵觀光一日游”到“西柵休閑度假中心”到“以烏鎮戲劇節為契機的文化小鎮升級”三個階段,已成為閃耀國際的一張中國名片。從“烏鎮模式”出發,陳向宏團隊又相繼打造了古北水鎮、烏江村等裡程碑式的新項目,通過“旅游扶貧·活化古村”的思路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了重要的范本效應。其中,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的偏僻山村“烏江村”,有望創造扶貧領域的“烏鎮模式”,為更多貧困鄉村探索一條共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3、大數據精准扶貧,用科技為農民工賦能

從2015年起,長江EMBA29期校友羅磊以及他所創辦的人和數據,在長江商學院朱睿教授“未來的好企業應該是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雙重驅動的企業”的理念啟發下,投身“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創新實踐,5年間跑遍20000多個自然村,服務超過2000萬人,用科技和數據不斷為貧困戶賦能:

其創建的智能就業平台,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崗位智能化匹配,已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成功推薦就業崗位超12萬次﹔其開發的勞務用工人員實名制管理平台,不僅可在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時保障農民工的權益,還可為處於“空窗期”的農民工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就業率,同時幫助政府部門有效管理,目前已服務10個省份的200多萬農民工。

2019年,人和數據的“大數據精准扶貧”項目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收錄,成為全球精選的34個項目之一。在“科技向善,商業向善”的時代背景下,人和數據將持續為貧困戶和經濟發展賦能,助力鄉村美好生活!

4、健康扶貧,以一心換萬心,持續救助貧困心臟病患者

長江商學院EMBA32期校友、長春精誠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劉啟芳,是“三農公益人物獎”“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的獲得者。從2013年起,她放棄北京的穩定工作和舒適生活,遠赴吉林發起救助貧困心臟病患者的“吉心工程”,帶領一支一千人的志願者團隊,募集善款超過5000萬元,幫助了10000多名貧困心臟病人實施了免費手術,重獲生活的希望。

加入長江以來,劉啟芳把長江商學院教授張曉萌的領導力認知、組織激勵、團隊協作、人才梯隊建設等知識運用到公益組織領導工作中,同時在長江校友的幫助和鼓勵下,更熱情地投身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探索創新中。國慶七十周年前夕,長江商學院EMBA32期校友劉啟芳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隆重表彰。2020年,劉啟芳校友的事跡被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特別節目《加油!脫貧攻堅》報道,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她說:“幫助這些貧困農村的心臟病患者健康而體面地活著,這件事我要做一輩子!

5、精准扶貧看貴州

貴州,是中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開發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2018年以來,長江總裁16期校友募集超過250萬元善款,在貴州畢節走出了一條精准扶貧的公益之路:在看到畢節赫章縣安樂溪鄉因山高坡陡,給農民致富和孩子上學造成了巨大困難之后,長江校友在這裡捐建了8座便民橋,一舉解決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困難,也打開了他們通往外界的致富之路﹔在畢節威寧縣新發布依族鄉,長江校友又建設了2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致富之道。

6、扶貧扶志,雙管齊下

長江四川校友會“仁壽精准扶貧項目”和“涼山西昌木蘭班” 扶貧扶志,雙管齊下。2018年,長江商學院四川校友會在四川眉山市仁壽縣清水鎮啟動了“精准扶貧-黑毛豬認養認購”項目,通過生態黑毛豬養殖項目幫助全村農戶脫貧,並形成可持續發展養殖項目,良性循環,授人以漁。目前一期已達成40頭黑毛豬認購目標,參與農戶年收入從3000元/年提升到30000元/年﹔后期將繼續擴大試點農戶范圍,將生態黑毛豬肉打造成成熟商業品牌,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戶的生活水平。

2020年9月,長江商學院四川校友會又在涼山彝族深度貧困區成立了“長江四川校友會西昌木蘭班”,通過校友個人捐資助養的方式,向木蘭班60名貧困女童提供初中三年最基本的學習、生活、住宿、服裝、體檢等費用,幫助她們用知識改變未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7、打造持續進化的精准扶貧矩陣

長江江西校友會通過“行”系列公益項目,累計30個公益項目,600名校友參與,6000萬公益捐贈額,形成了由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構筑的精准扶貧項目矩陣:包括資助貧困學生、關愛孤寡老人、捐建教育設施、支援受災難民、幫扶貧困戶產業發展和為弱勞動力貧困人群提供就業機會等,用“平台、產業、智慧、創新的商業模式”參與到精准扶貧中。

8、入股扶貧,農民變股民

2017年,長江商學院河南校友會以河南新鄉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和河南新鄉原陽縣原武鎮為扶貧點,發起了精准扶貧系列行動:向裴寨村5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捐贈100萬元善款,並以貧困人員的名義入股裴寨紅色旅游項目,項目每年保底10%的分紅給到貧困戶﹔向原武鎮10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捐贈100萬元善款,並以100戶貧困家庭的名義入股到平原示范區精准扶貧產業基地原陽建華米業,建華米業每年保底10%的分紅給到貧困戶。通過入股扶貧,一方面讓老百姓有事做,有錢拿,激發內生動力,扶貧又扶志﹔一方面助力村鎮企業,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9、從民生到產業,從健康到教育,一場愛心扶貧的接力賽

長江公益,善果枸杞 長江商學院35期1班“長江公益杞林”行。

在長江商學院,有一支笑傲沙漠的王者之師——長江戈友。多年來,一屆屆戈友在沙漠洒下了熱血和汗水,也用愛心澆灌出一部戈壁公益史:

2012-2013年,長江戈七戈八校友捐贈331.65萬元,在戈壁種下了340畝防風固沙的知行林,從此埋下長江公益的種子﹔2014年,長江戈九校友捐贈42萬余善款,並帶動政府投入412萬元,在瓜州戈壁邊緣的銀河新村修建了一條20.2公裡長的新水渠,引入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活水”﹔2015-2016年,長江戈十戈十一校友在銀河新村發起“善果·枸杞”項目,打通“質量把控-品牌包裝-電商分銷”的完整供應鏈,將善果枸杞打造成優質品牌,累計認購善款近348萬元,收購愛心枸杞21147公斤,直接帶動436名農戶人均年增收35%﹔2017年,長江戈十二校友募集資金43萬元,通過自來水入戶,解決了銀河新村居民安全飲水的問題﹔2018-2019年,長江戈十三、戈十四校友發起“微笑1+1”項目,募集62萬元善款,一對一支持了315個瓜州貧困家庭孩子一年的學雜費﹔2020年,長江戈十五校友發起“共植草方格,固沙護敦煌”活動,投身莫高窟風沙整治行動,繼續為保護戈壁物質文化遺產助力……

從戈七到戈十五,從植樹造林到民生再到教育,長江戈友的戈壁公益史,也是一場未完待續的愛心扶貧接力史!(推薦單位:長江商學院)  

(責編:李源、張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