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如今,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來自北京的幫扶助力這裡的人們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
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干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跡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准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
河北省阜平縣史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產業為墨人為筆 萬水千山作畫卷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是革命老區,這裡曾經土地貧瘠、交通閉塞、道路崎嶇,是全國重點貧困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聶榮臻更是留下“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遺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背景下,來自北京的對口幫扶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當時我們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缺少產業支撐。”阜平縣委書記劉靖回憶說,“北京的幫扶幫助我們找到出路。”
2018年,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來到阜平,和當地共建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
貧困戶在巴林左旗林東鎮扶貧車間內制作笤帚(2019年8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走進園區,“阜平硒鴿”4個大字格外惹眼。一眼望不到頭的現代化鴿舍排列整齊,研發樓、加工車間、冷鏈物流、員工宿舍等一應俱全。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劉福才說,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存欄種鴿將達到55萬對,每年可向全國市場提供富硒乳鴿1000余萬隻。
“以前種地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現在我在廠裡養鴿子,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當地村民白富慧說,現在我們夫妻倆都在廠裡務工,再加上土地流轉等收入,一年能掙10多萬元。
“產業是致富的希望,也是京保扶貧協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挂職干部、保定市副市長李強說,3年來,北京市共投入京保扶貧協作資金2770萬元,用於建設34棟鴿舍和購進深加工生產線。產業園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增加就業崗位2000個。
在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阜平縣共建的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內,技術人員自行培育富硒乳鴿(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旭 攝
“阜平硒鴿”僅僅是北京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個縮影。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京市順義區利用京蒙扶貧協作資金建設笤帚苗產業園區1個、笤帚苗加工廠12家,年產值達5.6億元﹔在河北省淶源縣,針對當地環境氣候特點,北京市投入2500多萬元協作資金,撬動社會資金3億元,建立起亞洲最大的黑木耳種植和加工基地﹔在青海玉樹,北京市投入8000多萬元,支持稱多縣稱文鎮飼草料加工廠等90家農牧企業擴大規模……
“以首善標准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北京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北京市委負責同志說,5年來,北京市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290億元,僅2019年就安排脫貧攻堅項目1839個,助力39個縣級貧困地區摘帽,超過50萬貧困人口脫貧。
在西藏拉薩市達孜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援藏醫生袁燦(帶墨鏡者)與送別的藏族同事擁抱(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此去萬裡經年 隻因一片冰心
7月31日晚8時許,伴著綿綿細雨,一架由北京出發的航班穩穩降落在距離拉薩市區45公裡外的貢嘎機場,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醫療隊32名隊員正式抵達雪域高原。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自己2018年剛來時的場景。”機場外,北京援藏醫生、拉薩市人民醫院院長任軼早已做好迎接新隊員的准備。3年的時間,任軼黝黑的面龐上已落滿了“高原紅”,“這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病人更需要我們。”
達娃是北京結對幫扶村的一位藏族婦女。40多歲的她,因為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逐漸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任軼和援藏醫療團隊在義診中發現這個情況后,利用北京的健康精准扶貧資金為她進行了雙側膝關節置換。如今,達娃已經可以正常行走。她說:“感謝黨、感謝北京、感謝援藏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西藏拉薩達孜區,北京世紀壇醫院的援藏醫生賈萌(左一)和當地醫生分享診療經驗(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面對來自貧困地區的醫療需求,2015年以來,北京援藏醫療隊以“組團式”醫療援藏為抓手,由北京友誼醫院牽頭22家三甲醫院,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幫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新建了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12個學科,推動當地醫療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
如今,“組團式”醫療援助已經成為北京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一張閃亮的名片。僅2019年,北京市就安排1.26億元在河北、內蒙古用於改善鄉村衛生院(室)醫療設施,全年三級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單位向河北、內蒙古選派專家開展專業技術交流509人次,培訓受援地專業技術人員2.6萬人次,救治貧困患者超過5.9萬人次。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中,教育扶貧成為北京市的另一張名片。
在西藏拉薩市人民醫院內,首都兒科研究所的援藏醫生韓同英(右一)進行教學查房時,與徒弟們一起研究入院新生兒胸片(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我們一定要考到北京去,去看李鵬老師。”這是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很多學生們的心願。2015年8月,“80后”青年教師李鵬從北京東鐵營一中來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擔任高一的數學老師。僅僅半年時間,他所帶兩個班級的數學平均分就趕超其他班級30多分。
從2014年北京市首批援藏教師45人、管理團隊5人進駐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啟“組團式”教育援藏至今,北京已有數百名教師順利完成援藏教育工作,學校從硬件到軟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醫療隊隊員走出拉薩機場(7月31日)。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宇輝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教育系統積極落實對口支援和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全市共有1300多所大中小幼職院校承擔項目任務,1.7萬多名干部教師赴受援地挂職和支教,覆蓋了全國18個省份40多個地區的100多個縣旗市。
眾人能移萬座山 大愛北京顯首善
“北京市扶貧支援地區涵蓋7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90個縣級地區,其中超過70個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特別是新疆和田、西藏拉薩、青海玉樹等地都屬於‘三區三州’重點深度貧困地區。”北京市扶貧支援辦主任馬新明說,“北京的廣大市民都參與到了這場硬仗之中,沒有他們,北京市的扶貧支援工作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
北京市援青支教教師、來自通州區陸辛庄學校的化學教師祁生貴(右一)在青海省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指導學校教師進行實驗教學(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在北京市南三環草橋附近有一個特殊的“商場”——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在這裡買到的東西全部是來自北京受援地的扶貧產品。從各受援地特色產品展銷會到平日裡每一天市民的日常採購,這裡總是人氣興旺……家住廣安門附近的張大爺拎著兩大袋子羊肉卷說:“咱多買點也是給貧困地區作貢獻。”
“建立消費扶貧雙創中心的想法來源於2016年的一次展銷會。”北京市扶貧支援辦副主任姚忠陽說,2016年北京市舉辦河北、內蒙古等受援地區特色產品展銷會,短短4天時間就有超過2.6萬人次帶來超過1100萬元的銷售額。“一邊是北京市超過2000萬人‘買買買’的巨大消費需求,另一邊則是貧困地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產品,當時我們就在思考如何能夠更為持續、穩定地為雙方搭建起一個‘永不落幕的展銷會’。”
2019年初,佔地1萬平方米的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在草橋落地,來自北京扶貧協作受援地的2000多種原生態優質特色產品有了集中展示展銷的舞台。不僅如此,北京市還在10多個批發市場設立專館,在100余家商超建立消費扶貧專區,在1000多個便民生活中心設立消費扶貧網點。
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小學退休老校長劉建文(左)在他支教的河北省阜平縣半溝小學開學典禮上給學生贈送學習用品(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在距離北京4個多小時車程的內蒙古烏蘭察布,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已全部脫貧摘帽,但今年受疫情影響,當地農產品出現滯銷情況,部分農戶存在返貧風險。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絕不能讓當地貧困群眾的收入因為疫情受到影響。”北京市第五批援蒙干部、烏蘭察布市扶貧辦副主任劉鵬和挂職干部團隊,把8個旗縣跑了一遍又一遍,整理篩選出400多款農牧產品。“當時我們心裡也沒底,到底能不能順利賣出去。”劉鵬沒想到的是,當北京的企業和廣大市民得知這一情況后,他們整理出的農牧產品幾乎被一掃而空。
10月14日,“大愛北京”北京市獻愛心、助扶貧募捐活動在首都圖書館舉行,當天北京市各界捐款捐物近7億元助力扶貧。
眾人能移萬座山。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成功助力納入國家考核的73個旗縣全部脫貧摘帽。在這場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跡的脫貧攻堅戰中,大愛北京的首善精神熠熠生輝。(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