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縣:加大教育扶貧力度 助力貧困戶拔窮根

2020年10月14日13:39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淇縣把教育扶貧作為精准扶貧的重中之重,按照各級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突出“保障學業、支持事業、促進就業、助力產業”工作重點,通過精資助、抓硬件、強師資等一攬子有效措施,全方位改善辦學條件,補齊教育短板,加大貧困家庭就讀子女精准資助,讓每一個貧困家庭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讓教育雨露潤澤每一位貧困學子,為實施“教育強縣”戰略夯實了基礎。

一、嚴抓控輟保學,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制訂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淇教字〔2018〕168號)文件,明確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與各縣直學校、鄉(鎮、街道)中心校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街道)中心校與基層學校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控輟保學責任落實到人,形成網格化管理模式。

此外,相關單位創新工作方式,筑牢控輟保學工作的思想基礎。在鄉(鎮、街道)中心校建立控輟保學監測點,全天候監測中小學生在校學習動態,發現厭學、輟學苗頭及時採取措施做好工作,實行控輟保學月報台賬,各鄉鎮中心學校重點統計轄區范圍內疑似失學兒童,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法規和各項資助政策,營造濃厚的扶貧幫困、控輟保學社會氛圍,學期末和學期初組織千名教師進行大家訪,有針對性地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建立特殊群體學生關愛機制,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各小學初中學校對留守兒童、孤殘學生、單親學生和學困學生實行建檔管理,關愛學生成長。經過全縣各級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失學輟學學生。

二、嚴格教育資助政策落實,確保貧困學生應助盡助

大力實施覆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資助制度。

(一)創新宣傳方式方法,確保資助政策入腦入心

充分利用校訊通、校園廣播、校園流動字幕、黑板報、牆報、櫥窗宣傳欄、專題工作會、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全面宣傳教育資助政策。全縣各學校在校園主干道、櫥窗等醒目地方張貼教育資助政策宣傳海報,在學校顯著位置和各村委會門口人員比較密集的地方設置教育資助政策專欄500余塊。

全縣各學校在新生錄取通知書上印制了本學段的國家資助政策,及時解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后顧之憂。利用開學季,集中開展資助政策宣講“兩節課”和“千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向學生詳細講解教育扶貧政策,確保政策入腦入心、爛熟於心。對全縣各學段建檔立卡家庭逐一進行家訪,上門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宣講教育資助政策,面對面指導申報資助事項及流程,確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縣共1500個班級,5萬多名學生,1200多個建檔立卡家庭參與了資助政策宣講“兩節課”主題教育活動。

(二)加強結對幫扶,確保不漏一人

為切實發揮廣大教師在教育脫貧攻堅中的主力軍作用,按照抓好黨建促扶貧工作要求,印發了《關於開展“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的通知》,組建了扶貧志願者、扶貧服務專家、教師結對幫扶3支隊伍,通過在全縣教師與貧困學生間搭建結對幫扶體系,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全縣1240名老師實行一對一幫扶,對全縣各學段建檔立卡家庭逐一進行家訪,確保建檔立卡學生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三)精准識別精准確認,確保數據准、底數清

加大對建檔立卡學生進行精准識別精准確認。在登記貧困學生情況時留下“三証明”,將各學段建檔立卡學生名單與縣脫貧辦和民政等有關部門進行數據信息對接與共享,精准認定受助學生資格。組織全縣各學校集中進行河南省困難學生識別管理系統的數據輸入和比對,做到數據一致,確保貧困學生信息精准,為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我縣籍學生在外縣區就學較多的實際情況,為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教育資助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准確掌握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學精准數據,確保建檔立卡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全面享受教育資助政策,聯合縣脫貧攻堅辦,組織全縣各鄉鎮扶貧辦和幫扶責任人,對所聯系的建檔立卡戶適齡兒童和青少年上學、受資助情況進行了一次精准排查核對,確保全縣建檔立卡戶學生就學、資助情況數據准、底數清。

(四)加強部門協調,確保資助資金及時精准發放

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類教育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促進教育扶貧工作有效開展。2016年以來,全縣共資助貧困學生46962人次,資助資金3174.243萬元。

(五)及時送達《溫馨告知書》,確保建檔立卡家庭溫馨

為方便建檔立卡家庭對自己的孩子在校享受資助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方便村委會及時掌握建檔立卡家庭享受教育資助情況,全縣各學校分別在春季和秋季資助資金發放過后,組織班主任和幫扶責任老師對學生家中和所在村委會送達溫馨告知書。零距離對學生家長在資助政策信息方面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提升教育扶貧政策的知曉率,使國家資助政策走進千家萬戶。

(六)圍繞精准檔案做好“繡花”功夫

脫貧攻堅檔案是扶貧工作的重要憑証和歷史記錄,是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是找准精准扶貧“靶心”的重要依據。淇縣教體局在脫貧攻堅中堅持將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納入整體工作部署。以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檔案工作機制為基礎,規范管理脫貧攻堅檔案為目標,強化脫貧攻堅檔案安全保密為保障,真實、完整、准確、全面記錄和保存精准識別(確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精准資助(發放資助資金)、精准告知(發放溫馨告知書)各階段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管好用好脫貧攻堅檔案。通過按學期整理,按村整理,一生一檔的方式,規范做好脫貧攻堅檔案整理工作,不漏一項,不漏一生,做到底子清,數據准,內容規范全面,為脫貧攻堅奠定基礎,做好“支撐”。

(七)創新社會幫扶模式,助推教育資助全面開花

堅持把加大社會力量幫扶作為深化教育精准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積極引導省內外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在資金、物資、項目、信息等方面主動參與教育扶貧行動。多年來,我縣西部山區學校貧困學生,先后受到團省委、省體彩中心、武警鶴壁支隊、市慈善總會、碧桂園等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的捐助,全力助推了我縣教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圍繞精准脫貧,補足農村教育短板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促進城鄉教育均衡,農村是短板,質量是核心。淇縣教體局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補齊教育短板,實現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按照“重在基礎、著眼素質、提高質量、適度超前”的思路,堅持以全縣義務教育為重點,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為建設“教育強縣”奠定良好基礎。

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步伐,扎實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學前教育整體水平。新建淇縣朝歌幼兒園、淇縣實驗幼兒園2所,朝歌幼兒園已於去年實現招生﹔實驗幼兒園招生在即。西崗鎮中心幼兒園項目正在辦理開工前的相關手續,鄉鎮學校附屬幼兒園改擴建項目正在進行。不斷擴大學前教育普惠資源,現已認定普惠性民辦園55所。

目前,淇縣擁有省級示范園2所、市級示范園4所、縣級示范園13所。學前教育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7%,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有效緩解了“入公辦幼兒園難,入優質民辦幼兒園貴”等問題。近年來,淇縣新建了衛都路小學、朝陽小學,增加了84個班級,有效化解了城區小學大班額問題,全縣改擴建學校24所,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全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工作,全縣中小學寬帶接入率達到100%,網絡接入帶寬均升級為100M以上﹔多媒體教學應用實現“班班通、堂堂用”,學科覆蓋率達100%﹔全縣所有教師和學生(含教學點)全部在國家、省、市基礎教育資源平台開通個人學習空間,“網絡空間人人通”注冊率為100%﹔縣直學校班班配齊電子白板,全縣大型學校任課教師人手一部電腦。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將全縣38所學校51個網絡直播教室“一對一”結成互助學校,常態化開展中小學網絡直播互動教學應用,使全縣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推進智慧校園、電子書包、數字教材、創客教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營造了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環境,推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創新,加速了全縣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供稿單位:淇縣扶貧辦)

(責編:實習生、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