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榮,女,漢族,196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河南新蔡人,現任李橋回族鎮副鎮長、獅子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四年來,她把駐村工作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真扶貧、扶真貧,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心系群眾、大公無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勇於擔當的為民情懷。
村民眼中的“狗不咬書記”
初到獅子口村上任的第一天,她就和村干部一起深入五保戶、貧困戶和殘疾人家中訪寒問暖,半個月裡她走遍了全村的庭戶門院、角角落落,在隨身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家的基本情況,全村貧困家庭的情況她都能象數家珍似一一道來。
時培兵是獅子口村有名的貧困戶,他的妻子是位精神病患者,家中四個孩子,大女兒在信陽上大學,二女兒在縣一高讀書,三女兒在孫召鎮中學就讀,十二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腦癱,是個智障殘疾人。原玉榮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后,便成了時培兵家的常客。每次來都要捎帶禮物,有雞肉、方便面、食用油、大米、火腿腸等。去年時培兵的小女兒和患有智障的兒子接連被車撞傷。由於家裡沒錢醫治,是原玉榮帶頭並組織村干部和群眾捐款,及時把孩子送到新蔡骨科醫院治療等。時培兵家有一個條狗十分厲害,連一個村庄的人都不敢進他的院子,唯獨見了原玉榮又是搖頭又是擺尾,后來就被村民戲謔為“狗不咬書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原玉榮為村裡忙裡忙外、東奔西跑,廣大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主動參與精准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戰。村民時浩放棄在外地優越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成立了綠地合作社,流轉3000畝耕地種植七彩花生等綠色生態高效農業,發展79戶貧困群眾為社員,幫扶帶動72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村民時紅新流轉300畝土地種植中藥材,直接幫助帶動28戶貧困戶……
如今的獅子口村產業發展生機勃勃,先后建成沿小洪河千畝景觀帶、3000畝綠色生態農業基地,佔15畝光伏發電項目使村級集體收入年增加5萬元以上,藤編廠、釘書針廠等項目讓群眾不出家門口就能掙工資,獅子口村於2016年底摘掉了貧困帽、拔掉了窮根子。
辦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背包書記”
在獅子口駐村,原玉榮整天背著一個雙肩包,包裡面裝的都是糖果和蘋果。到群眾家中走訪,原玉榮說隨手可以給小孩子們發糖吃,給大人發蘋果吃。自己還有低血糖,感覺頭暈身體發軟時,就趕快從包裡拿一塊糖塊放到嘴裡。由於小學生經常吃到她的糖,天天看著她背著和他們上學時一樣的雙肩包去群眾家中走訪,於是為就稱呼為“背包書記”。
原玉榮就是靠這種獨特的農村工作法中,原玉榮很快就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的心連在了一起,與群眾的心連在了一起。村民時成龍患白血病,先后去天津、鄭州、石家庄看病花去20多萬元。原玉榮多次去他家詢問病情,並通過朋友關系,把時成龍的女兒介紹到廣東一家服裝廠上班。后來,又給他家辦理了低保。
為了報答原玉榮的恩情,每當原玉榮工作繁忙沒時間做飯時,時成龍就讓家屬在家把面條擀好送到村委。今年68歲的時克智自小就是孤兒,40多歲才結婚生子,現在獨自帶著兩個兒子艱難生活。前年1月3日,時克智維修自家房屋,右手被砂輪劃破。由於家中沒錢,當時時克智只是用布包了一層又一層。原玉榮得知情況后,二話不說從自己包裡拿出2000元錢交給一位村干部,讓村干部帶著時克智趕快去醫院包扎、治療。這讓時克智感動萬分:“長這麼大,我還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干部!”
前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持人海霞,在獅子口村拍攝《脫貧大決戰》,她在節目中說:“你是河南省12000多名第一書記的一個典型、一個典范,尤其讓我感動的是和村民的那種魚水交融的深厚感情。”村民們都看了,見我都說:“原書記!你真中!”
舍小家顧大家的“家賊書記”
做為駐村第一書記,每一個困難群眾都牽挂著她的心。因為扶貧,她很少回家,即使是大年三十,也在與貧困戶一起挂燈籠,包餃子、下湯圓。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個合家團圓的節日,家裡的老人想讓我回城團聚,她卻在獅子口給貧困戶一家一戶的送月餅。
幾年來,她不僅沒有往家裡拿過一分錢,相反,貧困戶誰家生活遇到了困難,她不僅拿出自己的工資和駐村補貼去幫助他們,而且還向鄰居、同事借了一萬多元。誰家急需生活物品,她就去接濟困難。小到鍋碗瓢勺、棉衣棉被,大到生活電器、工資補貼,隻要能帶動的她都拿出來接濟貧困。為此,被她丈夫戲稱為“家賊書記”。
在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懷感召下,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瑞墊資數萬元為村裡修路,村委副主任時新堂開私家車為村裡辦事從來沒報銷過一分錢,71歲老黨員時保喜義務當上保潔員。村民們更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融入到脫貧攻堅中去,村裡挖樹穴、修路肩、清垃圾……隨處可見村民們義務勞動繁忙景象。
如今的獅子口村庄變美了、群眾變富了,從初始給貧困戶送米面油到現在貧困戶給駐村隊員送鴨蛋包子面條,扶貧車間裡村民們實現了由農民變工人華麗蛻變,每到夜幕降臨,村民們在文體廣場上載歌載舞,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供稿單位:新蔡縣李橋回族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