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核集團:發展桑蠶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09月23日11:22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經充分調研,結合國家定點幫扶任務的廣西百色市凌雲縣和樂業縣實際情況,2017年起在兩縣分別發展種桑養蠶和獼猴桃種植產業園項目,助力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1.種植桑園和建設大蠶房。凌雲縣緊緊抓住“東桑西移”有利時機,採取“政府引導,群眾自發,政策推動,科技帶動,資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綜合措施,引導和扶持農民發展桑蠶產業。全縣現有桑園面積8.1萬畝,年養蠶10.5萬張,鮮繭收入2.15億元。桑蠶產業已成為凌雲縣“三張葉子一隻雞”(桑葉、茶葉、油茶、烏雞)特色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至2019年,中廣核投入幫扶資金1540萬元,幫助凌雲縣種植桑園6550畝、建設大蠶房16091平方米,帶動6000多人脫貧,同時還為10個村集體注入655萬元固定資產(大蠶房),每年帶來超過16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蠶房租金)。2020年擬再投入幫扶資金900萬元,援建12000平方米蠶房,壯大產業規模。蠶房作為桑蠶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建成后,將帶動全產業鏈超300萬元/年的產值﹔此外,蠶房作為村集體資產,通過出租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超10萬元收入。

2.建設小蠶共育室。為持續提升桑蠶產業發展水平, 2020年中廣核擬再投入200萬元,援建2000平方米小蠶共育室,提升產業效率。凌雲縣正在推行小蠶共育,待蠶蛹至四齡(蠶蛹脫一次皮為一齡,一齡到二齡一般需要3-4日,到三齡需要2-3日,到四齡需要3-4日﹔到五齡需5-6日,五齡后6-8日開始吐絲。)后再由村民自行養育,可使蠶蛹存活率由現在的80%提高至95%,並可助力蠶農每年多養5批大蠶,增收近30%。

同時,積極幫助當地拓展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桑蠶產業鏈主鏈可簡要表達為(種)桑—(養)蠶—(收)繭—(繅)絲—(織)綢—印染-服裝。凌雲縣現在的產業鏈為(種)桑—(養)蠶—(收)繭—(繅)絲。印染工序對水體的環境污染相對較大,凌雲縣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涵養區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引入印染類項目可能性較小。因凌雲縣目前蠶繭產量尚不足以滿足現有生絲生產需要,擬引導增設織綢工藝。此外,結合凌雲縣桑園種植特點和群眾意願,考慮在桑蠶產業鏈的副鏈包括桑枝綜合利用、有機肥項目等方面進行研究,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3.建設2000畝獼猴桃園。樂業縣紅心獼猴桃已取得國家地理標志,中廣核圍繞“黨建促扶貧,扶貧促黨建”工作思路,創新實踐“黨建+扶貧”工作模式,通過“黨費+眾籌”募資1000萬元,幫助樂業縣建設1000畝獼猴桃產業園﹔2018年底再次追加投入1000萬元,幫扶樂業縣再新增建設1000畝獼猴桃園,合計帶動4000多人脫貧。此外還投入345萬元,助力全縣10個村集體經濟和對口聯系的全達村發展獼猴桃產業。

根據獼猴桃種植產業特點,統籌考慮貧困村閑置土地較多、貧困戶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無實際經營能力等情況,中廣核確定了“土地租賃,地租扶貧﹔農戶捆綁,務工扶貧﹔分紅激勵,提高收益﹔滾動發展,扶貧兜底”的項目幫扶模式,在產業園建設、經營、投產的全過程中,對准貧困人口,精准施策,確保貧困戶受益“到村、到戶、到人”。

中廣核在樂業縣幫扶的首個千畝獼猴桃園項目於2017年10月啟動,2018年已完成全部苗木種植工作。2019年已完成嫁接、冬季施肥、殺虫燈設施安裝,目前全部苗木已完成上架,整體長勢良好,預計2020年5月試挂果。同時已完成土地租賃農戶名冊、投產后收益兜底貧困戶名冊,並向投產后收益兜底貧困戶發放股權証書。

追加千畝獼猴桃園項目於2018年底啟動,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土地平整、坡改梯,4月底完成全部苗木種植,進入管護階段。目前園區正在進行蓋膜、立柱、拉線、施水肥等管護工作。

4.小甜瓜帶來“大甜頭”

艾蘭木布隆,維吾爾語意為“世界的角落”,位於新疆和田縣西北方向約100公裡,距烏魯木齊市近1400公裡。該村耕地面積僅3500畝,有村民193戶804人,原貧困人口率高達79.6%,人口納入低保人數達到49.75%,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

2018年初,中廣核積極響應對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和維護穩定工作的號召,派駐扶貧干部奔赴艾蘭木布隆村。

經過走訪調研,扶貧干部發現艾蘭木布隆村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很適宜種植甜瓜,經過專題討論后,確定下“以產業帶動就業,以經濟作物提升收入、以文化教育提高素質”的脫貧幫困總基調,帶領村民開墾了200畝荒漠沙地,引進優質的甜瓜品種進行試種。經過核算,這一舉措讓當地村民畝產增收2800元。2019年,甜瓜的種植規模擴大到1500畝,預計該項收入可達400萬元。

5.“庭院經濟”助力新疆河崖村貧困村民增收

“以前院子裡的空地都閑著,長著雜草,堆滿柴火。現在好了,地裡都是青菜。”說起今年的變化,新疆溫宿縣吐木秀克鎮河崖村村民奧斯卡爾•吾休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油然而生。他很開心地感謝中廣核鈾業新疆公司:“年初你們給我送來了菜苗、種子,院裡的空地都種上了蔬菜,短短幾個月,不僅夠自己家吃,還有實實在在的收入,太謝謝你們了!”

中廣核鈾業新疆公司調研發現,村裡貧困戶的空地缺乏有效利用,空置率很高。為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要求,助力河崖村貧困村民增收,鈾業新疆公司確定奧斯卡爾•吾休爾一家為庭院經濟示范戶,還免費送來菜苗和種子。同時,依托“鈾業新疆公司黨支部+貧困村民+礦區施工隊及鈾業新疆公司員工”運行模式,與礦區施工隊簽訂“廣河合作社庭院經濟示范戶蔬菜收購協議”,將示范戶的蔬菜運輸至礦區。示范戶所在的河崖村距離薩瓦甫齊礦區約40公裡,相比以往到溫宿縣購買蔬菜,施工隊每次減少60公裡車程,節約成本,實現與村民雙贏。

五年來,中廣核先后派出40余名黨員干部,奔赴吐木秀克鎮河崖村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中廣核鈾業新疆公司已向河崖村捐贈惠民生項目資金120萬元。

6.新疆沙漠腹地養出"扶貧蝦"

“以前在沙漠中養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卻變成了我們村的新興產業。”柬薩庫勒村村民買買提阿布都拉•買吐肉孜一家人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柬薩庫勒位於新疆和田縣北部沙漠腹地,是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0%。

中廣核扶貧干部王智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堅持“志”“智”雙扶,以產業發展引領全村脫貧致富,積極開展扶貧產業項目招商,推進精准脫貧。他主動作為積極聯系,引進了新疆禾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柬薩庫勒村發展陸基水產養殖。

2019年6月以來,禾美公司陸續投資50萬元投放160萬尾南美白對蝦、10萬尾單雄羅非魚試驗性養殖陸基水產,預計今年出塘10噸對蝦、35噸羅非魚,產值170萬元以上﹔吸納4名村民入股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看到長勢良好的魚蝦,村民們開心地把這些蝦稱作“沙漠腹地中的扶貧蝦”。(供稿單位:中國廣核集團)

(責編:實習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