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的致富效應有多大?
“我們鄧家坡村一組40多戶人家,70%以上年收入達30萬,年收入50萬以上佔20%,80%左右都在縣城茅坪、宜昌、武漢買了房,家家戶戶都有車,臍橙種植確確實實讓老百姓獲得了實惠。”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鄧家坡村書記何明國說出了他的答案。
近年來,秭歸縣按照“基地做綠、加工做深、龍頭做強、品牌做響、銷售做暢、鏈條做長”的思路,充分挖掘當地臍橙產業的本土優勢,不斷擦亮“秭歸臍橙”金字招牌,在臍橙產業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上做文章,將一顆小臍橙打造成當地特色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果”,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臍橙扶貧之路。
一顆臍橙“敲開”脫貧致富門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秭歸縣地處長江三峽河谷地帶,湖北著名的“冬暖中心”,是我國甜橙種植最佳適宜區之一,1995年就被國家命名為首個“中國臍橙之鄉”。
雖然盛產臍橙,但過去的秭歸山多田少,下有耕地資源的“地板”,上是規模化產區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天花板”,一面是風景美如畫,一面卻是貧窮深似海,是國家級貧困縣。
靠山吃山,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產業,是秭歸縣干部群眾的共識。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秭歸縣就將臍橙列入發展規劃,作為農業支柱產業發展。按照“早熟品種上山,晚熟品種下河,中熟品種種山腰”空間規劃布局,鼓勵全縣柑農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坡發展臍橙種植,對貧困村、貧困戶在臍橙高標准建園、果園路等田間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補助,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新發展的臍橙每畝獎補1200元。
“要過好日子,種臍橙就能行!”秭歸縣水田壩鄉下壩村四組的姜新聊起“脫貧經”,眉開眼笑,與3年前的他判若兩人。
姜新是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聽力障礙及風濕,妻子不幸患有精神病,家庭一度深陷貧困。“每年一家人光醫藥費就要1萬多元,但全家一共才2畝多地,種的臍橙行情好時能賣2萬多元,女兒高中畢業就早早外出務工……”當時的窘境,讓姜新總是眉頭緊鎖。
幸運的是,在縣委政府幫扶和產業扶貧政策的指引下,他將能種臍橙的地方全部種上了倫晚,新增了2畝果園,並且將淘汰的老式品種更換成圓紅和倫晚等優良品種,通過3年精心管護,2019年臍橙收入5萬多元,一舉將之前的債務還清。現在,醫療扶貧政策和易地扶貧搬遷又解決了看病貴和危房的問題,閑暇之余他還加入了村公益性崗位,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
在秭歸,像姜新一樣通過臍橙脫貧致富的例子還有很多。為保障柑農收益,秭歸縣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積極探索推進“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逐漸形成了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臍橙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9年底,秭歸縣已有1556家市場主體帶動23208戶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臍橙產業,全縣17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過5萬元,其中,52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截至2019年底,秭歸縣12個鄉鎮116個村,約18萬人種植臍橙,種植面積達34.82萬畝,產量超過60萬噸。”秭歸縣柑橘協會秘書長向長海介紹說,直接或間接參與秭歸臍橙產業的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57.5%以上,秭歸柑農戶平均年收入達4萬元以上,涌現出了3個億元村,年最高收入戶過百萬元。靠著這份“甜蜜的事業”,大家不僅賺了錢還掙得有底氣。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秭歸臍橙產業遭遇了大考,但發展的步伐並未停滯。國家有關農產品銷售的政策出台后,秭歸縣第一時間打開銷售綠色通道,面向全國優質商家廣發邀請函,推行“農企對接”銷售模式,多方聯系中百倉儲、中商百貨等商超及批發市場進行產銷對接並在縣內結合消費扶貧助推柑橘銷售,開足馬力將臍橙鮮果供應全國各地。
復工以來,秭歸縣聯合阿裡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抖音等多個平台開展了一系列直播帶貨活動,從黨政負責同志到流量大咖,從田間果農到電商企業,都化身為網紅主播,千方百計促進秭歸臍橙走出三峽庫區。
據統計,截至8月底,秭歸縣鮮橙銷售基本完畢,已實現30億元左右銷售額。產銷狀況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貧困戶收入得到有效保障。臍橙產業為疫情影響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實現了“臍橙之鄉因橙而美,秭歸農民因橙而富”。
打好“三張牌”,夯實品牌底色
“四季鮮橙、生態綠色、網絡助力,是秭歸臍橙價格高、市場旺的主要原因,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秭歸縣縣委副書記徐本禹表示,要持續提升產業優勢,關鍵還得打好“科技”牌、“品質”牌和“能人”牌。
針對柑橘繁育混亂、品種不一、扎堆上市等問題,近年來,秭歸縣聯合華中農業大學、省市農科院等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秭歸縣柑橘良種繁育中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臍橙精深加工科技園,將秭歸隻有冬季有橙的局面轉變為“春有倫晚臍橙、夏有夏橙、秋有早紅臍橙、冬有紐荷爾臍橙”,一年四季均有鮮橙上市的格局。2018年,湖北省首個以柑橘為主的院士工作站在秭歸建成落地,為當地臍橙產業鑄強了科技后盾。品種改良、種植實驗、技術培訓等持續推進。現如今,秭歸儲備柑橘品種118個,其中臍橙新品種37個,在國內同級產區處於領先地位。
三分種七分管,臍橙能不能優質高產,管理是關鍵。秭歸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下大力氣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比重,建立和完善農業投入品、包裝回收處理制度,推廣太陽能殺虫、色板誘殺等綠色防控措施,積極探索“果-沼-畜”“綠肥+自然生草”“綠肥+有機肥+配方肥”“綠肥+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等綠色發展模式,全縣多個種植基地已實現水肥一體化滴灌、物聯網數字化管理。
為了抓好全縣臍橙的標准化管理,秭歸縣制定發布《秭歸精品柑橘園建設》等5個地方標准,同時定期組織縣鄉村三級柑橘技術推廣人員,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代表赴重慶、廣西等地,學習柑橘管理、精品果園建設、規模經營、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推動柑農開眼界、轉觀念。同時,加強技術推廣,常態化展開“農技隨訪”技術幫扶,技術專家常年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引導、技術指導、集中培訓,及時解決臍橙產業發展難題。
“今年因為前期低溫、后期長期梅雨導致病虫害對臍橙挂果、保果造成了影響,全縣198名農業科技人員提前干預,走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培訓,面對面地講技術要領,合理施肥、修剪整枝、清溝排澇、減少自然生理落果,今年柑橘迎來了豐收年。”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說。
正是依托於其行業內領先的品質,近年來,“秭歸臍橙”先后榮獲“中華名果”“中國知名品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湖北省十大名牌農產品”“全國100個名牌農產品”“2019年度中國果業最受歡迎的區域公用品牌10強”等稱號,秭歸臍橙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020年被評估到26.91億元。
為了給臍橙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秭歸縣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不斷壯大臍橙產業領軍人才隊伍。以培育“工匠精神”為主旨的科技示范主體培育,共選拔了120名科技示范主體,通過“傳幫帶”機制,培養了一大批柑橘種植能手。近三年來,秭歸縣已有300多名“柑橘種植能手”分赴江西、廣西、重慶、四川等全國臍橙主產地,傳授臍橙種植技術。
“村裡的柑農除了管理自己的果園外,還受聘到四川等地做兼職技術員,而僅兼職就每人每年帶來10多萬元收入。”秭歸縣水田壩鄉橙谷公司杜海林表示。
“大加工+大數據+大融合”,助推“秭歸臍橙”走得更遠
近年來,秭歸縣通過政府引導大力招商,開展臍橙深加工企業、配套服務、配套產品加工等企業入園行動,支持企業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培育了64家臍橙加工營銷企業,初步形成以屈姑、帝元、澤農等為主的柑橘精深加工企業集群。臍橙加工產品從原單一的“罐頭”拓展到臍橙酒、臍橙醋、臍橙茶、臍橙餅、臍橙粽、橙皮絲等系列產品,實現了一顆小小的臍橙“從花到果、從皮到渣”的“零廢棄”綜合利用。
“我們目前雖實現了脫貧摘帽,但鞏固提升的任務還是非常繁重,必須要以現代農業抓好脫貧攻堅,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秭歸縣縣長楊勇表示,進一步摸索“大加工+大數據+大融合”的產業融合型發展道路,是打開秭歸臍橙產業發展格局的“金鑰匙”。
為推動臍橙產業轉型升級、跨越提升,秭歸縣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在臍橙產業中的信息化應用。2019年,秭歸縣與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啟動新華·宜昌秭歸臍橙系列價格指數項目,旨在以指數為抓手,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圍繞臍橙產業流通的零售、收購、批發三個核心環節,及時、精准、全面地反映市場價格、供求關系等要素的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為產業提供價值參考。項目中的全國柑橘類首支價格指數——新華·宜昌秭歸臍橙電商價格指數已於2019年11月成功上線,剩余兩支子指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秭歸縣以指數為抓手,全面整合產業數據信息,在行業內樹立以‘秭歸標准’為基礎的產品生產標杆、質量標准,實現臍橙種植標准化、生態化、優質化,進而推動臍橙產業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助力秭歸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秭歸縣縣委書記盧輝表示。
據介紹,該縣正在推進秭歸臍橙文旅小鎮建設,從臍橙產業鏈角度出發,激活各環節數據資源,建設全國臍橙交易中心,構建全國臍橙產銷大平台、臍橙品牌大平台和全國臍橙價格形成中心、產業信息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積極探索開展柑橘電子交易、競價拍賣交易、現貨交易等業務,著力打造國家臍橙產業現代技術集成基地,全面帶動秭歸乃至全市的柑橘產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同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無人機作業等新技術,深入推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升級版”建設,加快秭歸電商產業園、郵政快遞區域分揀中心建設,不斷補齊現代農業發展短板,以科技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秭歸縣自主籌資建設縣內第一座長江大橋,將3.5米寬的芝茅路擴建成雙向旅游公路,將三峽大壩、屈原祠、九畹溪漂流等景區串成一線,方便了四面八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著力打造“農業+文化+旅游”的臍橙產業新業態,推出了休閑娛樂、農事體驗、觀光採摘等主題活動,連續9年舉辦橙交會暨秭歸臍橙文化旅游節提高了秭歸臍橙的知名度,涌現出了郭家壩煙燈堡、水田壩王家橋、屈原西陵峽等一批自助採摘園,慕名到秭歸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秭歸縣還創新推出“臍橙宴”,進一步豐富了臍橙產業發展形式。金黃的橙子被加工成橙汁山藥、橙皮燉高山臘蹄、橙香蘿卜餃子等各種佳肴。臍橙宴裡的橙皮牛肉、粽橙之戀已經成功入選“湖北名菜”,橙皮牛肉還成功入選“中國名菜”。(供稿單位:秭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