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導讀
福貢縣是邊疆“直過民族”地區,以傈僳族為主體的20多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8.89%,是一個典型的集邊疆、民族、宗教、貧困和高山峽谷“五位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福貢縣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還存在發展的“痛處”和短板。由於相對惡劣的地理環境,全縣大部分地區長期處於處於深度貧困狀態,群眾思想封閉、文化程度偏低、對教育重視不足,加之優厚的落戶政策,2017年以來補錄了“高黎貢山移民”“邊民回流”“無戶口人群”6224人,其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有1810人。群眾文化素質總體偏低、戶籍管理無法精准等的原因,導致大部分適齡兒童因失聯、失蹤、流動性大和思想不穩定等因素無法順利入校和按期入校的輟失學情況,尤其是初中學生失學輟學問題突出。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必由之路。本著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教育就是謀民生的初心,福貢縣積極為教育發展中的“短板”尋“方子”,找路子。圍繞“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學得好”,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將縣委黨校作為復學失學生的集中安置教育點,開設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招收失學或長期輟學后無法隨班就讀的初中年齡段學生,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二、主要做法
(一)統籌有力,確保“進得來”
針對失學的適齡少年、輟學時間長的特困學生基礎差、底子薄、語言不通、不願入學、難以融入的特點。福貢縣委、縣政府結合當前實際、政策和措施研究決定,對這部分學生採取集中安置。在時間任務緊迫,場地資源有限的實際,縣委政府統籌安排,下定決心投入資金264萬元,將縣委黨校進行提升改造,作為集中安置辦學點。學校佔地面積7279.16㎡ ,建筑面積5337㎡,有一棟教學樓,一棟宿舍樓,一個食堂,一塊球場和一塊種養殖實訓基地。設美容美發、中餐烹飪、棒球加工、計算機、農村供用電、人工智能編程、音樂7間功能實訓(體驗)室。用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的模式,開辦的普職教育融合班,已於2019年9月10日如期開班。目前,普職教育融合班有七、八、九3個年級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人數306人。在校教職員工33人。其中,專任教師19人,后勤保障人員14名。
(二)保障有力,確保“穩得住”
一是后勤有保障。確保所有報到學生在享受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營養餐等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為每名學生免費提供1套鋪蓋、3套校服、1套洗漱用具,無償為學生提供其他后勤保障。
二是生活有保障。“留住人,先留住胃”,為改善學生的營養結構,調理學生營養缺失,縣委政府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生活質量,做到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達到頓頓有肉吃,實現每餐一葷兩素一湯的伙食標准,從生活保障上穩學促學。
三是關愛有保障。針對普職融合班學生起點低、起步晚、底子薄、行為習慣差,極易流動的具體實際,福貢縣對該班學生採取“N對1”責任包保措施,實現“一名縣處級領導+一名挂聯幫扶責任人+一名包保教師”的“N對一”包保機制,確保學生“留得住”。縣處級領導、挂聯幫扶責任人、包保教師堅持把在校學生思想教育引導放在首位,經常擠出時間,深入學生家中,宣傳教育惠民政策,及時反饋學生在校情況,解決家長后顧之憂。一些干部還自己掏錢送學生治病、購買學習生活用品,當地群眾很感動地表示,干部把我們的困難當成了自己的困難,把我們的孩子當成了自家的孩子,黨的政策“阿克吉”(傈僳語,非常好的意思)。四是教育有保障。
為了讓返校就讀的輟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教育,完成法定的義務教育年限,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學校扎實做好保學、穩學工作,努力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各類課余活動,使校園成為吸引學生的場所﹔進一步健全關心關愛制度,實行學習困難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確保了學生進的來,留得住,能發展。
(三)管理有力,確保“能發展”
一是普職教育融合班在教學管理上雙發力,用心用情用力幫助和教育學生,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強化規矩意識和紀律意識。教學管理注重讓學生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學會識文斷字、培養職業意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奮斗精神,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常規管理注重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培養基本生活習慣,常懷感恩之心、常懷感激之情,讓學生懂規矩、會感恩、勤勞動、樂學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綜合考慮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年齡等因素統籌編班。結合本地區、本民族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開設民族特色文化活動課、農村供用電工實訓、中餐烹飪、摩托車維修、美容美發、人工智能編程體驗課、種養殖等課程,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推進普通基礎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融合銜接、互相貫通,讓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接受職業啟蒙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今后學生就業或進入高一級職業學校深造奠定堅實基礎。
(四)協調有力,確保“有安全”
縣委、縣政府選派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校長擔任融合班負責人,對學生在校安全負總責,建立了宿舍管理員制度,實行教師24小時宿舍值班制度。邀請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消防大隊、縣自然資源局、縣衛健局、縣人社局開展法治、消防、安全、衛生、用電用火、自然災害避險等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嚴格教學管理,嚴格請銷假制度,加強學生外出、往返家校道路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校外嚴禁游泳、喝酒、出入夜場、乘坐黑車等,確保學生安全。
(五)支持有力,確保“有成效”
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創辦前后,得到了中央、省挂鉤幫扶單位、東西部幫扶協作單位等部門以及省、州、縣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一是省、州領導多次深入學校調研,與師生面對面交流,查看教學工作開展情況,對普職教育融合班的辦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高度的贊譽。
二是爭取到珠海幫扶項目資金177.4萬元,用於“普職教育融合班”的硬件設施建設﹔三是省教育廳捐助30台實訓電腦、5台多功能一體機、1套智能機。
三是依托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優勢資源,開發適合復學學生特點的教材﹔五是協調雲南冶金高級技工學校,選派3名教師承擔職業技能課程教學工作。
三、經驗啟示
一是因地制宜“控輟保學”的創新之舉。福貢縣特殊的縣情,使得控輟保學工作異常嚴峻。開辦普職教育融合班,積極構建義務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融通渠道,讓學生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學業的同時,按照“按需施教、培養技能”的要求,豐富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勸返學生留得住、學得好、能成才,創造性地破解了部分適齡青少年因為“厭倦”學習而輟學的問題。
二是開辦普職教育融合班,必須要上下聯動,縱橫統籌。從開辦下來的情況看,普職教育融合班成效明顯,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認識統一,上下聯動。同時,充分運用上級政策、社會幫扶、縣內條件等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合力攻堅。(推薦單位:怒江州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