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未摘帽深度貧困縣】貴州沿河:東西協作 攜手脫貧

2020年09月18日16:09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蒙蒙細雨中,記者來到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的一片幼林茶園,2000多畝的山坡上,密密麻麻長滿茶苗。種下近3年的茶樹已高及人的膝蓋,蒼翠欲滴、長勢喜人。茶園裡,30多名村民正在鋤草、打藥。“這可是我們的搖錢樹,我們要讓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中寨鎮黨委書記譚鵬飛介紹。

原來,這片茶林背后,是東西協作、先富帶后富的生動寫照。茶樹來自於千裡之外的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18年,黃杜村20名黨員聯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黃杜村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得到總書記批示和肯定后,中寨鎮成為“白葉一號”新的落腳點之一。

中寨鎮海拔1200多米、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合茶樹生長。如何讓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濃厚恩情惠及群眾,帶動更多人致富奔小康?譚鵬飛告訴記者,志強村採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將茶苗折資量化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專業合作社,每戶貧困戶受捐茶苗1076株,折資3013元持股:同時,農戶每畝撂荒地入股,折股3000元﹔每畝熟土折股6000元,共有 265戶以1426畝折資入股茶業合作社:此外,縣裡還撥付55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3個村集體入股,號召農戶入股39萬元,齊心協力做大做強集體經濟。

有了“感恩茶”,當地貧困群眾也多了致富新渠道。志強村71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廖廷洋正在茶園鋤草,“一天能掙80元,一個月近2000元。”廖廷洋笑著說,從2018年茶苗種下起,他就在茶園幫忙了。今年鎮裡還幫他修整了廚房,屋前的道路也硬化了,生活越過越好。

像廖廷洋這樣受益的群眾還有很多。“到茶葉基地每年務工的有上萬人次,其中貧困戶佔多數,我們光發勞務費就超過100萬元。”沿河雲霧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勇說。

一片茶林富一方百姓。在安吉縣相關技術人員的對接和指導下,茶樹結出了碩果。今年3月,“白葉一號”首次開採。攤青、殺青、理條、烘焙、提香……新鮮出爐的茶葉芳香宜人,在香味、湯色等方面絲毫不輸安吉當地茶葉,甚至氨基酸含量更高。現在,合作社與浙江茶葉集團簽訂了10年的銷售合同,這讓茶農吃下了定心丸。

同志強村一樣,中界鎮高峰村也是東西扶貧協作的典范。

“美得不像話,哪裡像貧困村!”這是記者走進高峰村時的第一感受。一幢幢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牆面上鮮艷的圖畫很抓眼。畫中有活靈活現的小動物,還有氣勢恢宏的“中國夢”……誰能想到,幾年前還是國家級一類貧困村,近年來搖身一變,成了城裡人競相“打卡”的網紅村。

高峰村的蛻變,離不開江蘇張家港市善港村的結對幫扶。2018年是轉變的開始。這一年,善港村派出由幫扶干部、農技人員等組成的扶貧工作隊進駐高峰村,朱洪偉擔任隊長。兩年多裡,工作隊和村兩委探索發展產業,採取公司化運作的形式,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了村裡400多畝土地,用於發展“陽光玫瑰”葡萄、小西紅柿、美國金瓜等休閑採摘,同時養殖鵪鶉,栽種無花果、靈芝等。工作隊有經驗、有技術,探索獲得了成功,很快在當地和周邊打開了市場。

“公司收益80%給村民,20%給村集體,我們一分不要。”朱洪偉表示,2019年,公司產值超過200萬,純利潤20多萬,給村民分紅了16萬元,其中貧困戶佔多數。此外,公司還吸納了大量村民就業,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現在,我們正在培養致富帶頭人和產業工人,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朱洪偉說。

(責編:實習生、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