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裡的“致富經”

——廣西柳州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螺螄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09月14日14:17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近年來,柳州螺螄粉從現煮堂食的地方小吃華麗轉身為袋裝速食的“網紅”產品,從柳州的街頭巷尾走向了國內外市場。現有預包裝柳州螺螄粉注冊企業81家、200多個品牌,淘寶的預包裝螺螄粉日銷量已突破200萬袋,銷售額突破60億元。2020年1-4月,柳州螺螄粉出口額達31.1萬美元。柳州市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不斷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開創了以螺螄粉產業培植推動“造血扶貧”的新路徑,有效帶動了產業扶貧和貧困戶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延長產業鏈條,原材料基地發展助力脫貧增收

柳州市在螺螄粉產業助脫貧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種養結合,特色發展,規模種植,示范帶動”的產業脫貧路徑。在大力發展螺螄粉產業的基礎上,柳州市建設了一批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全產業鏈螺螄粉產業園和螺螄粉特色小鎮。為滿足螺螄粉生產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在各縣區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田螺、豆角、木耳、酸筍等螺螄粉原材料生產基地,不斷延長相關產業鏈,形成了“螺螄粉+”產業鏈,在滿足螺螄粉產業快速發展需求的同時,讓廣大農民實現穩定脫貧增收。

近年來,螺螄粉原材料產業逐漸成為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隨著螺螄粉原材料種養加工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柳州市原材料種養殖規模達到了50多萬畝,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多萬人,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二、創新扶貧模式,把貧困戶嵌入產業發展鏈條

柳州市因地制宜創新“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都能充分享受產業增值收益,實現了螺螄粉產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建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魚峰區白沙酸廠採取提供種子、保底收購的方式,與當地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扶貧車間”,年收購豆角500多萬公斤,帶動裡雍、白沙兩鎮12個村900余戶農民種植豆角6000畝,其中包括建檔立卡戶300多戶,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成功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二是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發展“訂單農業”保障貧困戶收益。積極引導螺螄粉企業與貧困村建立的螺螄粉原料種養基地簽訂合作協議,進行保底收購,確定保底價分擔農民生產經營過程的風險,打造精准扶貧食材鏈。2019年成立的柳州(螺霸王)螺螄粉產業化聯合體,是由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牽頭,廣西三農食品有限公司、柳城縣韋盛農業有限公司、柳州市添翼專業種養合作社、柳城東泉鎮綠寶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作為初始成員單位,聯合體以螺螄粉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市場為導向,多方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分工協作,使農戶通過基地、合作社這個平台分享更多經濟發展的成果。

三、強化政府引導,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柳州市通過“宣傳動員+農技培訓+產業獎補”的方式,鼓勵和動員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積極發展種養,並逐步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一是通過宣傳動員增強脫貧意識。不定期組織召開面向貧困戶的就業宣講活動,宣講內容主要包括當前柳州市就業幫扶形勢、就業扶持政策以及其他部門重點創業扶持政策。

二是通過農技培訓提高脫貧本領。魚峰區以螺螄粉原料為重點,每個鎮、每個貧困村均開展一次以上技術培訓,每個有能力、有條件並發展特色產業的當年計劃脫貧貧困戶均接受一次以上培訓。此外,相關部門還聘任了33名產業發展指導員,確保每個貧困村有3名產業發展指導員,其余行政村全覆蓋。

三是通過獎補政策強化脫貧信心。柳南區為了激勵群眾參與“退桉改竹”建設螺螄粉竹筍基地,實施“以獎代補”機制,每畝給予7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補助。魚峰區2019年把豆角、竹筍等螺螄粉原料列入獎補項目,一年來,增加豆角種植面積3000多畝,增加竹筍種植面積500多畝,輻射12個村900余戶,其中貧困村4個,建檔立卡戶300多戶。

四、發揮示范效應,探索螺螄粉產業扶貧新路徑

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柳州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激勵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一是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柳州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依托螺螄粉原材料產業,組織村民發展村集體經濟。古城村是柳北區三個貧困村之一,該村第一書記岑娟娟帶動村民利用已征收土地使用空檔期,種植豆角等短平快項目,以最小的成本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村民增收,每年可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200萬元。目前基地登記在冊勞動力近200人,其中貧困戶20戶,預計可幫助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二是培育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增收。柳州市根據“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組織項目實施,為了培育農村產業帶頭人,吸引返鄉創業人才,專門開展了“人才回鄉創業工程”擇優資金資助工作,越來越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在產業資金支持、創業貸款擔保等方面享受到諸多優惠政策。融水縣返鄉創業代表滾榮清,2019年至今,發展田螺養殖產業帶動拱洞鄉培基村培堤屯74戶貧困戶,共帶動386人實現增收,同時,涉及融水縣拱洞、大浪、良寨、大年、洞頭、杆洞、滾貝、安太等12個鄉鎮,共660戶貧困戶每年增收1000多元。 (供稿單位:廣西柳州市)

(責編:實習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