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公益”扶志扶智 點亮貧困兒童未來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扶貧案例

2020年09月09日14:47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一、案例背景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藍·公益”志願服務品牌深耕扶貧工作已經9年有余,創立初衷系為了凝聚公司各級有生力量,全力協助廣東省做好扶貧“雙到”工作。公司認真學習領悟黨中央有關精神要求,分析研判廣東扶貧工作實際,突出精准施策,推進“藍·公益”品牌項目扶智扶志工作往縱深發展,建設了“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等子品牌,三輪任務累計為公司對口幫扶的332個貧困村(18692貧困戶、69821貧困人口)的智力扶貧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二、項目概況

“藍·公益”品牌項目在“萬家燈火 南網情深”的理念支撐下,以“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助力廣東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總目標,提出為貧困地區“改善用餐環境”“改善就學條件”“改善生活水平”三項子目標,對應實施“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三大舉措並探索形成九項具體推進路徑,針對貧困村不同情況,精准對接,開展扶智扶志工作。

圖1:“藍·公益”品牌推進路徑

(一)“幸福廚房”,改善貧困兒童就餐環境。“幸福廚房”始於2011年公司貫徹落實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提出的“建設幸福廚房,讓鄉村小學孩子們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號召。為解決貧困地區距校較遠的學生中午帶冷飯或沒飯吃的問題,有關扶貧單位在廣東偏遠山區貧困村學校進新建改造學校飯堂,為貧困村師生提供一個可煮熱飯、安全衛生的用餐環境。

一是建設“幸福廚房”。目前,公司已經在全省偏遠山區貧困村學校建立起56間“幸福廚房”,籌備過程中,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選取信譽良好企業,制定裝修方案,充分尊重學校意見,積極協調施工,派出工程監理,嚴格工程驗收,將“安全”作為第一要務。二是優化水電設施。研究制定廚房建設使用標准,按照烹飪區、用餐區分開原則,優化水電氣設施。三是配備餐廚用具。配備電飯煲、蒸籠、冰櫃和油煙機等“十個一”廚房用具。此外,公司結合扶貧檢查工作,對各個“幸福廚房”突擊檢查,做到發現問題即刻整改,擇優挂牌,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在扶貧工作平台進行分享,做到相互借鑒,整體提升。

(二)“光明學堂”,改善貧困兒童就學條件。為助力貧困村兒童拔掉“窮根子”,公司研究創立了“光明學堂”志願服務品牌,旨在各貧困村開展教育扶貧工作,關愛孩子,拓展眼界,插上夢想翅膀。一是加大硬件支持。改善學校教育設施,平整操場,修繕教室,提高村小學“圖書角”藏書量,累計捐贈588台全新教學電腦,進一步加強學校電教化水平。二是開展支教活動。征集志願者進行結對幫扶,跟蹤掌握學習情況,適時開展課外輔導。邀請優秀黨員、先進模范講述“雷鋒故事”等先進事跡,鼓舞小學生奮發圖強。三是開展科學教育。在戶外開展各種安全用電知識小課堂和電力科普課,用巡線無人機演示飛行,宣傳電力設施保護、安全節能用電知識。

(三)“溫暖村屋”,改善貧困兒童家庭生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貧困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成為一個需要關愛的新群體。公司構建了“溫暖村屋”品牌,以貧困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和退伍老兵為服務重點,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為留守村民帶去溫暖。

一是提高生活條件。幫助開展房屋修繕、戶內衛生清掃、幫助購買安全家具、排查用電安全隱患、檢查更換殘舊線路、宣傳安全節能用電等服務活動,讓貧困戶用上電、用好電。

二是豐富文藝生活。以八一建軍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為契機,組織志願者陪老人聊聊天,下下棋,舉辦文藝匯演等,與老人們共度溫馨節日。

三是關愛心理健康。以公司心理協會為依托,成立以60名在職女員工組建的“知心姐姐”專業心理健康志願服務團隊,為貧困村留守老人、兒童開展心理援助,截至目前,已經在139個幫扶點開展心理健康服務30余次,服務約4000人次。

此外,連續十一年在春節前期間開展“暖流行動”,為過年返鄉“摩托大軍”開展志願服務,事跡先后兩次被央視新聞報道,並被英國廣播公司BBC收錄到紀錄片《中國人的新年》。

三、項目成效

“藍·公益”志願服務品牌深耕廣東扶貧工作以來,不斷摸索,砥礪前行,階段性成效顯著。

(一)直接成效: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幸福廚房”“光明學堂”“溫暖村屋”各項幫扶舉措的實施,在物質方面,改善了貧困村學校、房屋等硬件設施條件,為貧困兒童生活、學習提供了良好環境﹔在精神方面,拓寬了貧困兒童眼界,提升了貧困兒童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貢獻力量。據統計,公司累計投入扶智扶志資金近500萬元,派出志願者約9.2萬人次,幫助貧困人口近7萬人,貧困村考上專科以上大學的學生超過80名,對口幫扶的332個貧困村,18692貧困戶,69821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脫貧率達到100%。

(二)間接成效:推動扶貧經驗成果價值最大化

一是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推廣的創新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公司新時期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指引》《公司“幸福廚房”實施標准》《公司精准扶貧項目收益二次分配指導意見》等8套管理制度,形成“工作說明書”,讓扶貧干部迅速上手,有規可依。

二是打造了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品牌。運用品牌管理理念,將扶智扶志工作結合VI視覺管理,設計統一標識進行挂牌,提升公眾品牌感知。活動品牌方面,全省共建設“幸福廚房”56間、“光明學堂”80余間、“溫暖村屋”超過250間。按照項目化運營模式,加強精准扶貧項目規范化管理。隊伍品牌方面,以“中國好人”高峰同志命名的“高峰志願服務隊”,將廣東扶智扶志服務帶到了雲南怒江洲國家深度貧困地區。“南精靈志願服務隊”十年堅持服務麻風村病人,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報道。

三是創建“全國最好世界一流”央企志願服務標杆。近年來,公司榮獲中國精准扶貧可持續卓越企業,“全國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全國優秀志願服務組織獎”,“中國企業品牌創新成果獎”,“電力企業管理創新”三等獎,連續五年榮獲廣東省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單位,連續兩輪(2010-2012年、2013-2015年)獲得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優秀單位,暖心企業獎和南方電網公司精准扶貧優秀集體等榮譽。

四是推動扶貧經驗成果的廣泛傳播。公司編撰並在中國電力出版社發行《廣東電網公司精准扶貧實踐(2016-2018年)》(IBSN978-5198-3719-8),以“社會科學類”書籍上架到廣東省主要書店,成為國內首個對扶貧工作的收益分配和扶智扶志進行理論研究的企業。多次收到學習強國平台、中電聯、國資委、廣東省扶貧辦和南方日報等單位邀請並作經驗交流。(推薦單位: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責編:實習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