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草果撐起怒江群眾脫貧“一片天”

2020年09月09日09:55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怒江州作為我國深度、連片、特殊貧困地區的典型和縮影,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立足獨特區位和良好資源稟賦優勢,把以草果為主的綠色香料產業作為脫貧攻堅支柱產業重點培植,建成種植規模110萬畝的全國草果核心主產區,覆蓋16.5萬貧困群眾受益,目前已實現4萬貧困群眾脫貧。草果成為怒江帶動力最強、輻射面最廣、貢獻率最大的脫貧支柱產業。

一、聚合政策強化引領

積極響應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綠色食品、綠色能源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部署,著力打造“怒江草果”為代表的怒江香料綠色品牌,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先后制定《關於加快草果產業發展的意見》《草果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怒江州綠色香料產業建設方案(2018-2022)》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措施,科學規劃,分類施策,把草果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年度、落實到鄉鎮、細化到村組,引導草果產業科學合理有序發展。

二、聚合資源強化投入

緊緊抓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利好政策,整合涉農資金1.65億元,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項目資金1000萬元,為草果種植的規范化、標准化、規模化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農林、發改、科技、扶貧、財政等各部門,通過多渠道爭取和整合資金,每年投入草果產業資金達5000萬元以上,按照“點上抓示范、面上抓規模”的原則,在怒江、獨龍江河谷及支流區域大力推廣草果種植,狠抓基地建設,同步推進草果生產核心區的硬件配套設施建設,確保開發一片、建成一片、見效一片。

三、聚合要素強化發展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向群眾無償提供果苗,扶持加工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從政策、資金和機制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資本,逐步探索多元化經營方式。雲能投怒江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成功注冊,注冊資本金超過10億元,開啟怒江草果公司化經營發展新引擎。

四、立足優勢選育產業

一是立足自然優勢“選”。怒江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為草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全州林地面積達1836.67萬畝,90%的林地都覆蓋著純天然腐土,農民人均擁有林地35.8畝,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林下草果經濟”蘊藏著極大的潛力和空間。

二是立足生態優勢“育”。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發展林下草果,實現農戶增收和土地增綠雙贏﹔充分利用林業資源,穩定常綠闊葉林林地面積,推廣草果生物多樣性栽培技術,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實現產業發展和保護環境雙贏。

三是立足品牌優勢“推”。草果是食藥兩用中藥材大宗品種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賦予了怒江草果純天然、純綠色、高品質的“品牌”內涵,使之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怒江州在適宜種植的區域,全面推開種植業結構調整,擴大草果種植規模,有效替換原本低效、原始的傳統種植業。

五、龍頭帶動助農增收

一是龍頭企業帶動。積極引進和培育草果採購、加工、銷售服務商,提升草果產業組織化水平,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提升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目前,全州上規模的草果生產龍頭企業6家,帶動貧困戶3150 戶12200 人,直接經濟收入12700萬元。其中,雲南能投怒江州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 公司+農戶+電商平台”模式,年生產鮮草果6000噸,帶動福貢、貢山草果種植農戶560戶,1500多人,直接經濟收入2750萬元。

二是專業合作社帶動。全州成立草果專業合作36個,入社農戶168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62戶,2018年實現銷售年收入5874.78萬元。貢山縣普拉底鄉咪谷村金秋農民草果合作社投入村集體經濟75萬元,開啟“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新模式,收益30%歸集體所有,70%按照入社人口分配,通過“合作社+加工廠+社員”等產業化運營模式,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管理和經營理念發展“林下草果”的合作社帶動之路。

三是大戶能人帶動。各級各部門因勢利導,動員村干部、致富能人等率先種植草果,獲得收益后帶動群眾廣泛參與。獨龍江鄉巴坡村233戶獨龍族群眾,在老縣長高德榮示范帶動下種植草果,戶均種植面積近100畝,草果種植收入達422萬元,佔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9.59%,戶均收入最高的超過9萬元。四是扶貧車間帶動。因地制宜,加大力度整合扶貧車間建設項目,採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非遺傳承”模式,引進新繁棕編非遺編織技藝。在扶貧車間把草果葉、草果杆變廢為寶,編織成草帽、手包、拖鞋等手工藝時尚飾品,立足綠色香料和非遺技藝優勢,打開銷路,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掙。全州已初步探索建成3個以草果葉編織為主的扶貧車間,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2人,實現人均月增收1250元。

六、提質升級打造品牌

一是強化技術提升品質。為促進草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怒江州成立草果產業發展研究所,聯合國內、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持續開展草果提質增效技術攻關,先后總結推廣草果低位微噴技術、草果專用運輸索道技術、養蜂輔助性授粉技術等10項提質增效技術措施,進一步提升草果品質。

二是打造園區延伸產業。立足草果產業優勢,挖掘以草果為核心的怒江綠色香料文化,加快建設集加工、研發、商貿、展示、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國家級綠色香料產業園區,力爭實現草果原料變香料,香料建園區,園區辦會展,會展促招商,招商促研發。實施品牌打造、商貿物流、龍頭培育、科技支撐、文化引領五大工程,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草果蔬菜、葉鞘工藝品編織、手工皂制作、精油、香水等產品研發有力推進,成功開發出50道“怒江草果宴”菜品,社會反響較好。

三是借船出海打響品牌。立足“峽谷怒江 養心天堂”得天獨厚的品牌優勢,加緊推進怒江草果地理標志証明和商標注冊,依托怒江州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已注冊了“天境怒江”等39個草果商標121個類別。加大怒江草果營銷組織化運作,培育怒江草果“網紅”,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怒江草果產品推介,培育市場、引導消費,促進草果產品“出山出海”。2018年以來,雲南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首屆“草果文化周”活動相繼召開,共話綠色香料發展。(推薦單位:怒江州扶貧辦)

(責編:實習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