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史雅喬)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新聞發布會,由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以“牢記總書記關懷囑托 打好四川脫貧攻堅戰”為主題,介紹四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四川省委副書記尹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136萬貧困群眾,已全部搬入新建的住房,后續幫扶將做細做實,實現“基本生活穩定、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據尹力介紹,“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造成貧困重要原因。在長期的扶貧減貧工作中,中國政府總結出易地扶貧搬遷的做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專項扶貧措施。目前,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136萬貧困群眾,政府投入775億元,建成住房37萬多套、建筑總面積3100多萬平方米,貧困群眾已全部搬入新建的住房。“用搬遷群眾的話講,搬入新居后,住得更安心了、過得更舒心了、變得更有信心了”。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
住得更安心,是因為政府始終把群眾住房質量安全放在首位,貧困群眾擁有了安全適用的房子。從搬遷選址、房屋設計到竣工驗收都嚴格落實規范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標准。貧困群眾搬遷由各級政府承擔了絕大部分蓋房的資金,搬遷戶每戶自籌不超過1萬元。
過得更舒心,是因為同步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讓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四川堅持路網水網電網和基本公共服務與搬遷住房的建設一體規劃、同步實施。同時,開展“一村一幼”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貧困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變得更有信心,是因為特色產業發展讓貧困群眾有了長久生活保障。四川高度重視貧困群眾后續發展能力,通過培育扶持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就業幫扶,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依托。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50多萬貧困群眾從事發展特色農林業,20多萬人到外地務工,還有10多萬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群眾普遍收入穩定增加,對搬遷生活滿意且對未來充滿信心。
目前,貧困群眾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雖然也還存在個別搬入新居的群眾,由於習俗習慣、缺乏技能等原因,對新環境還有不適應的情況。對此,四川將做細做實后續幫扶工作,實現“基本生活穩定、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一是加強系統謀劃。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制定后續扶持政策措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是加強動態監測。及時准確掌握脫貧舉措落實和貧困家庭收入變化等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鞏固脫貧成果。
三是加強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等產業,加大就業促進力度,推行資產收益扶貧。
四是加強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搬遷安置社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提高綜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