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能讓貧困戶拔窮根

王勝強

2020年09月04日08:2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扶智能讓貧困戶拔窮根

8月下旬,筆者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西藏林芝市,與當地農牧民深入接觸,看到了他們生活的巨變,被農牧民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所鼓舞,真心為當地政府部門扶貧先扶智、激發貧困戶對生活信心的做法點贊。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能摘帽的已摘帽,能脫貧的已脫貧,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當前,我國還有52個未摘帽貧困縣,這些地區地處偏遠、環境閉塞,貧困戶大多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缺少謀生技能、缺乏對生活的信心。對此,林芝市有個做法值得借鑒,那就是以扶智為抓手解決脫貧人口具備致富能力的問題。

在與一些貧困戶交談時,筆者發現絕大多數貧困戶都渴望通過雙手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但囿於自身能力水平和眼界學識,在其有限的認知范圍內,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能干什麼,看不到前路,又缺乏走出去的勇氣,便陷於一種糾結、觀望、彷徨的狀態。

筆者在採訪中遇到了25歲的久美丹增,他來自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朱拉鄉,從小在牧區長大,沒上過什麼學,到能干活的年齡就在牧區放牧,冬天出來打工,夏天就在山上挖虫草。用他自己的話說:“由於缺少技術,隻能干一些體力活,而且經常還無活可干,收入沒有保障,看到別人掙到錢,心裡也著急,但真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

就在久美丹增迷茫的時候,鄉裡傳來了好消息。林芝市技工學校今年正式挂牌成立,扶貧基金加廣東省援建,共耗資5400萬元,面向貧困人口招生,免費培訓並提供食宿,並結合當地用工需求,合理開設專業,學員畢業即就業。如今,久美丹增已經是技工學校電工技能班的學員了,這個班的24名學員大都是貧困戶,小學文化居多,最小的18歲,最大的54歲。

當前,各地為了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謀發展,但有時會陷入一種被動扶貧境地,使得扶貧干部比貧困戶還著急。須知,脫貧工作重在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因此,培養其增收技能是關鍵。試想,如果建設技工學校的5400萬元以較為直接派發的方式發給了貧困戶,就難以解決提高增收本領這一根本問題。

所以,把相關扶貧資金用來建設技工學校,再免費培訓勞動技能,這就相當於給了這些貧困人口一個對未來的期許、一個謀生的技能、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當相關投資持續發揮造血功能,步入良性循環,人們看到學員們走出技工學校就具備就業本領時,更多貧困人口就會積極參加培訓。顯然,這種扶智脫貧方式利好長遠、更重治本。

(責編:羅知之、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