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塔點亮圓心夢 咱們趕上好時候

——陝西省榆林市多舉措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07月06日14:11  來源:中國農網
 

白雲山上多靈秀,紅石峽谷涌清流﹔鎮北台上登高走,塞外風光看不夠……

這裡是陝西省榆林市。

六月的榆林生機盎然。湛藍的天空下,清澈的榆溪河穿城而過,滾滾的黃河水九曲連環。這裡是全國絨山羊和灘羊生產優勢區,覓食的牛羊在長滿青草的河灘上悠閑地漫步吃草﹔這裡是全國著名的馬鈴薯優生區,馬鈴薯是餐桌上的必點菜,“黑愣愣”“洋芋擦擦”“土豆涼粉”……農家人“離了洋芋不會做飯”﹔這裡是全國紅棗五大產區之一,黃河岸邊棗花盛開,靜靜醞釀著又一個豐年。

眼前蒼翠蔥郁的榆林很難讓人聯想到這裡曾經的面貌。過去好路難尋,吃水靠擔,靠天吃飯十年九旱,日子過得“叮當響”。而今村村通油路,火車開進城,產業就在家門口,8個貧困縣摘帽、902個貧困村出列、39.6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村村過硬、戶戶過硬、人人過硬”的高質量脫貧,讓這座“曙光之城”挪了窮窩、拔了窮根、有了產業、奔向小康。

響鼓用重錘 確保如期收官

六月的榆林是“忙碌的”,農戶忙著照料土地裡的作物,期待著豐收的季節,問題排查整改回頭看工作也加快了腳步。

脫貧攻堅越往后,越要響鼓重錘。從8個國定貧困縣摘帽、902個貧困村出列、39.6萬人脫貧的佳績,到最后12815戶18213人的“清零”攻堅,榆林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逐村逐戶全面排查,找准找全存在的問題,確保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圍繞今年的1.28萬戶1.82萬人的剩余脫貧任務,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確保政策到位、加緊落實、如期脫貧。

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問題排查整改工作高度重視,多次進行安排部署。全體包縣(市、區)市委常委、市級領導和市級行業部門領導班子均下沉一線“解剖麻雀”,實地解決問題。市級8個工作專班及時召開調度會,進一步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確保此項工作有序推進。為加強工作指導,榆林市還制定出台了相關整改方案、工作導引等文件,通過網絡直播對掌上扶貧系統操作進行培訓,切實解決基層一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同時,開展督導暗訪,印發問題排查整改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強化工作作風和紀律保障。

在具體排查工作中,榆林市瞄准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持常態化、系統化、精准化整改。在政策落實方面,重點排查增收(產業、就業、兜底)、“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安全飲水、三年行動、數據信息等情況﹔在存在問題方面,重點梳理各級反饋的問題、自查發現的問題、群眾反映和媒體監督的問題﹔在長效機制方面,重點做好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產業就業帶貧益貧長效機制、扶貧資產管理機制、基礎設施管護運營機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機制等工作,全面建立風險防范措施及應對機制。

結合當地實際,全市各縣(市、區)還創新地推出一系列典型做法,產生了明顯效果。靖邊縣圍繞聚焦目標、明確責任、嚴格時限、強化作風、加強督導、營造氛圍6個方面抓落實,對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從嚴從實排查﹔米脂縣採取“2323”工作法,即下發“兩個指導文件”、前期工作做到“三個扎實”、安排“兩類人員”“點對點”指導工作、實現“三個必須到位”,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綏德縣以“五字當先”,施行“實、清、精、增、嚴”工作法,全面查漏補缺……

對症下藥,成效顯著。截至今年5月底,榆林市對照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家和省級成效考核及各類督導評估反饋問題,全市排查發現問題696條,其中自查474個,反饋認領202個,群眾和媒體監督反饋20個。已經全部建立整改台賬,落實整改責任,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已整改到位681條,整改完成率97.84%。全市共建立各類長效機制16351個,長效機制的建立任務目前已全部清零。

39921戶有勞動能力且有意願發展生產的建檔立卡戶全部落實產業扶貧項目﹔全市167111名有產業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通過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業就業、自主創業、技能培訓等措施實際落實就業165556人﹔剩余未脫貧人口中符合條件的17468人全部落實低保、特困、孤兒等政策﹔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一人失學輟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經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危房改造方面任務全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已全部實際入住﹔全市8643處供水工程,排查出121處供水異常,已全部整改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車﹔902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通動力電和寬帶網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全部完成……一串串精確的數字,折射出精准扶貧的力量,顯示著榆林在這場攻堅戰中的決心與努力,也見証著榆林“不漏一人”擲地有聲的堅定承諾。

“造血式”扶貧 發力“錦標賽”

脫貧攻堅不僅是“達標賽”,還是“錦標賽”。榆林的脫貧攻堅戰不僅要打贏,還要贏得漂亮。怎樣才算贏得漂亮?

下足“繡花功夫”,發展產業,延伸產業鏈,實現產業項目全覆蓋、技術幫扶全覆蓋、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是榆林交上的答卷。

吳堡縣通過“農光互補”實現了電站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最大化,在張家山鎮寺溝村第一書記任輝輝看來,村裡的肉兔養殖場預計年收入可達5萬元,加上近年建起的一座年發電量28萬度的光伏電站一年為村集體帶來至少21萬元的收入,這樣“以后定會節節高”的生活有盼頭﹔

從育秧、插秧到栽種,橫山區靠著一粒米撬動了一個產業,在響水鎮駝燕溝村村民王步山看來,在稻田裡打工一天能掙100多元,村裡整體的生活條件都有了改善,這樣的日子有過頭﹔

佳縣瞄准了紅棗產業,增強生產技術,暢通銷售渠道,打造集棗鄉文化、鄉村體驗、黃河風光於一體的旅游業,在泥河溝村村民武文生看來,“紅棗不愁賣”的光景甜頭足﹔

靖邊縣引進種植杞柳示范田,建起了柳編廠和展館,幫著農戶爭取訂單,20世紀90年代開始沒落的柳編產業重新煥發生機,在西園則村村民白懷忠看來,“千年的傳承還能繼續”,這輩子有了奔頭。

產業扶貧,既要管當下,也要管長遠。看得見眼前的實惠,貧困群眾心裡有底,才會支持發展長效產業﹔有了長效產業,脫貧致富更有保障。榆林市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領會總書記對產業扶貧的要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圍繞榆林北部長城沿線風沙草灘區、中部無定河流域川道區、西部白於山區、東部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五大區域,統籌推進“4+X”特色產業扶貧工程,因地制宜發展壯大蘋果、蔬菜、羊、馬鈴薯四大主導產業和紅棗、小雜糧、中藥材、林下養殖、核桃等特色種植養殖業,持續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貧困縣“一縣一業”建設。圍繞完善帶貧益貧機制,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帶貧能力,貧困村全部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推廣“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等模式,將貧困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確保有勞動能力、發展意願和發展條件的貧困戶每戶至少有1個穩定增收的產業項目。

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的特色產業脫貧效果顯著。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累計10.6萬戶實現了中長期產業全覆蓋,佔貧困人口總數的70%。其中,小雜糧、羊、馬鈴薯、山地蘋果、中藥材、設施蔬菜等特色農業產業分別覆蓋45.76%、45.28%、38.41%、19.20%、7.13%、2.01%的貧困人口,特色產業已成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重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滿。產業扶貧,還需做大與貧困群眾利益聯結緊密的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使貧困群眾真正融入產業鏈,長期穩定受益。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2679個行政村成立了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佔行政村總數的82.5%,1898個村集體經濟有了發展,實現集體收益3.1億元,村均16.3萬元,分紅總額1.7億元,涉及成員35.1萬人。其中902個貧困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792個貧困村有集體產業,463個貧困村已完成分紅,戶均分紅484元。榆林市將全面推進整市“三變”改革,引進資本市場和股份制經營理念,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農民的增收渠道多起來,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幫助貧困戶增強致富能力,還要將“輸血”轉為“造血”,不斷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榆林市充分發揮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平台作用,成立了市縣農業科技扶貧工作隊,建立了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2019年,榆林市縣主動開展技術服務累計達13萬戶(次)。深入推進有榆林特色的扶貧扶志“6+6”工作,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合力齊攻堅 日子更紅火

“火塔塔的紅,火塔塔的高,眾人添炭越燒越紅火。”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榆林市在脫貧工作中堅持社會動員,發揮優勢,凝聚強大攻堅合力。

——深化揚榆扶貧協作。榆林市及8個貧困縣主要領導赴結對地區交流並召開聯席會議,簽訂落實協作協議,突出產業幫扶,抓好項目落地。強化勞務對接,每個結對縣區至少舉辦一期揚榆培訓班和一場揚榆招聘會。做好互派干部挂職、專業人才交流工作,全市至少選派19名黨政干部赴揚州挂職,160名專業技術人員赴揚州交流學習。加強協作資金和項目監管,至少開展一次揚榆扶貧協作專項督導檢查。

——加強定點駐村聯戶扶貧。認真做好定點扶貧單位、省級駐村聯戶單位服務和聯絡工作。深入推進市縣駐村聯戶扶貧工作,繼續實行部門包村和干部聯戶制度。市縣承擔駐村聯戶扶貧任務的單位,主要領導親抓親管,每季度至少深入幫扶村指導一次,分管領導每月到村督促一次,聯戶幫扶干部幫扶成效納入本人年度考核。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充分發揮國企合力團作用,加強企地產業扶貧合作。深化校地“雙百工程”,拓展“八大幫扶”工作成效。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進一步動員支持群團組織、慈善協會、駐榆部隊等機構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脫貧攻堅,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做好外資扶貧項目實施管理和社會扶貧網宣傳、推進工作。

——全面開展消費扶貧。推進互聯網與社會扶貧深度融合,引導社會各界力量擴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的消費。扶持消費扶貧產業龍頭企業,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推介系列活動,推進全市貧困地區農產品服務與市場對接,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推動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公民個人等積極參與消費扶貧。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在陝西省保持領先,帶動了消費扶貧工作有序開展。榆林市將社會扶貧網與蘇陝扶貧協作深度融合,舉辦“榆林·中國社會扶貧網”揚州推介會,動員組建揚州“萬人愛心團”的做法也在全國社會扶貧會議上被推介。

截至今年5月14日,榆林市社會扶貧網注冊總量達到105.87萬人,需求對接總量為11.34萬條,綜合對接成功率為98.19%。2019年出台消費扶貧實施意見,搭建扶貧產品銷售服務新平台,19家企業進入第一批國家級貧困縣重點扶貧產品供應商名錄,全年開展消費扶貧助銷貧困地區農產品共計2.6億元,帶動貧困戶2.79萬戶7.78萬人增收。2020年,成立了由市扶貧辦牽頭、26個單位配合的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和榆林市消費扶貧服務中心,並召開了市級消費扶貧工作推進會。榆林市有關部門先后印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和《關於加大榆林市扶貧產品認定工作力度的通知》,細化分解了市級各部門、各縣(市、區)的具體工作任務,加強工作落實指導和規范扶貧產品認定工作,做到應推盡推,著力解決農畜產品賣難問題。

消費扶貧拓寬了農民的增收途徑。吳堡縣張家山鎮辛庄村村民王子國用自己的勞動果實獲得了銷售分紅:“這幾年消費扶貧拉動了大家伙兒的干勁,隻要你勤快就能掙不少錢,拿這錢心裡踏實。等主導產業見效益后,分紅會更多,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是一點兒也不犯愁了!”

政策不斷檔 脫貧質量高

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上發布了一則公告,同意29個縣區脫貧退出貧困縣序列,其中包括榆林市佳縣、清澗縣、子洲縣。至此,榆林市8個貧困縣區實現脫貧摘帽,9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9.6萬貧困人口摘掉“窮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根本解決,榆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勝利是上一階段的完美答卷,也是下一階段新的開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除了扎實開展剩余貧困人口“清零”行動,確保剩余12815戶18213人全部脫貧外,榆林對摘帽縣堅決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做到盡銳出戰、決戰決勝,堅持政策不變,保持干勁不鬆,切實鞏固成果防返貧,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保持脫貧政策總體穩定。攻堅期內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對摘帽縣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的督導,對已脫貧人口做到結對不脫鉤、監測不放空、政策不斷檔。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通過深入研判返貧致貧風險和隱患,2019年,榆林在陝西省率先制定《榆林市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辦法》,今年又出台了《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重點對存在致貧風險的2164戶邊緣戶、存在返貧風險的1740戶脫貧監測戶提前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防止出現返貧和新的貧困。

——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出台了《關於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實施方案》,搬遷戶全部落實了產業、就業、兜底保障等后續扶持措施。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大對13273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扶持力度,實施精准幫扶。完善31個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切實加強扶貧資產監管和農村基礎設施后續運行管護。榆林市縣政府和各行業部門分別出台了加強扶貧資產監管和農村基礎設施后續運行管護的指導意見,建立了以村為主的分級管理管護責任體系,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不流失,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長期發揮效益。

行百裡者半九十。脫貧攻堅現在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階段,決不能麻痺大意,決不能有絲毫鬆懈厭戰思想。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榆林各級各部門帶來了更強的緊迫感。

過去長期在外的農民受疫情影響返回家鄉,所居住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會不會成為新的危房?有多少農民因疫情沒有出去打工?其中貧困戶有多少人?農產品銷售有沒有積壓?榆林的消費扶貧、農村電商、農產品銷售怎麼通暢?怎麼大力推廣?疫情之下,一系列新的問題擺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面前。怎麼辦?隻有認真研究,對症施策,加快解決。

資金方面,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榆林市在全部貧困縣摘帽的前提下,繼續保持市級資金投入水平不減,2020年安排預算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64億元,已下達8.39億元,佔年度預算資金的97%。專項扶貧資金的及時下達,為扶貧項目全面開工提供了更堅實的資金保障。

就業方面,針對疫情對外出務工帶來的不利影響,榆林市開展“點對點”服務,積極推進“對外輸出一批、本地吸納一批、開發公益崗位就業一批、扶貧車間或社區工廠就業一批”,全市已有貧困勞動力11.3萬人外出務工,開發光伏公益性崗位2217個,設置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臨時崗位2584個。利用疫情防控期間政策紅利,發展“短平快”產業增加群眾收入,鼓勵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就業創業,鼓勵採取以工代賑、“一事一議”等方式,組織貧困勞動力參與扶貧項目建設。

農產品銷售方面,堅持線上線下結合,深入開展電商扶貧和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商超等產銷對接行動,多渠道解決賣難問題。成立了榆林市消費扶貧服務中心,建成元亨消費扶貧集採中心並投入運營。全市12個縣(市、區)認定供應商88個、扶貧產品350個。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銷售扶貧產品5041.85萬元,農產品滯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扶貧項目方面,加快推進扶貧項目組織實施和財政扶貧資金撥付支出進度,優化扶貧項目的設計、評審、招投標等前期工作,扶貧項目開工率達96.28%。全力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就業扶貧車間等復工復產,全市120家扶貧龍頭企業、57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吸納勞動力5278人,其中貧困人口1321人。

面對疫情這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加試題”,榆林市委、市政府堅信,隻要把問題真正搞清楚,就一定有辦法解決,就一定能化解疫情影響、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火塔塔的旺,火塔塔的俏,咱們趕上了好時候,紅火火的日子,紅火火地過。火塔點亮燈的河,小康路,圓心夢,東方紅的故鄉唱出新民歌。”信天游的歌聲還在飄蕩,榆林人的小康路已然就在眼前。(農民日報 記者 趙宇恆)

(責編:杜燕飛、王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