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道光》扶貧人物系列報道——

楊軍:搭建農產品推廣平台 9個月銷售600萬元

人民網記者 勾雅文 史雅喬

2020年06月15日14:27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收官之年,在決戰攻堅的前線,那些奮斗在基層的扶貧人以他們的行動和信念為武器,向“貧困”發起了總攻。他們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也照亮了人們的心。面對扶貧這樣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作,他們有什麼想法,又是如何解決了一個個困難,完成了自己使命?人民網扶貧頻道記者對一線扶貧人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的故事。

2019年4月普通的一天,玉皇廟村迎來了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楊軍。從此,這位年輕人,從一位電力工程師變成了駐村的第一書記,而這座普通的小村也開始變得“不普通”……

玉皇廟村地處齊魯大地,位於山東菏澤東明縣城東北10公裡。楊軍來時,正是村子遇上困難的時候。

過去,玉皇廟村主要靠工業反哺農業。村黨支部書記關志潔介紹說:“可是后來企業遇到了困難,村裡也就遇到了生死存亡的轉折點。”

挑戰在前,為了尋找扶貧工作的思路,楊軍開動腦筋,走訪調研,挨家挨戶地摸清了村情民情。他說:“我想探索出一條山東院幫扶鄉村振興的道路。”

楊軍口中的“山東院”,全稱為“國家電投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山東院”是他的“娘家”,也是他為新村謀發展的堅定大后方。

圖為楊軍(中)調研農產品生產情況。

充分結合“娘家”優勢

幫村裡搭平台、渡難關

在玉皇廟村所處的東明縣,有很多農產品生產企業一直面臨著經營難題——生產了好的東西,卻賣不出去。過去,縣裡、村裡的農業一直靠工業反哺,但隨著工業企業發展下滑,玉皇廟村的產業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

玉皇廟村的基礎設施比較齊全,在當地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楊軍提出,要利用玉皇廟村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搭建東明縣優質農產品推廣平台,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有了決心,方法總比困難多。

為了干好扶貧工作,曾經作為電力工程師的楊軍,不僅豐富利用起了自己關於工程造價、工程評審、工程管理的經驗,還向“娘家”山東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幫扶意見。

為了支持楊軍關於搭建農產品推廣平台的想法,山東院的院領導和楊軍一起,到村裡走訪調研,了解情況、疏通關系、溝通需求。半年的時間裡,楊軍在“娘家”的支持下,成功搭起了“東明縣優質農產品推廣平台”。

9個月銷售600萬元

楊軍成了“代言人”

在東明縣農業扶貧相關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和媒體的協調推動下,2019年10月,“東明縣優質農產品推廣平台”正式成立了。

截至目前,該農產品推廣平台,已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

從無到有,從零到600萬元,打造農產品推廣平台,實現產業升級轉型,並不容易。

平台的建設運營過程中,從產品到人員,從資金到品牌,從渠道到產品推廣,處處都是難題。為了夯實平台實力,打通各種難點,楊軍注冊了產品品牌、產品推廣協會,同時還與郵政集團開展線上線下合作、與高校簽約開發“自媒體+商城”電商平台、建設東明縣優質農產品展覽館等。

“輕資產、平台化、信息化、品牌化”,楊軍表示,玉皇廟村的產業轉型升級有明確的發展方向。

現在,楊軍自己儼然已經成了玉皇廟村農業產品的形象代言人,無論走到哪,他都不遺余力地推廣、浸透著村裡的農產品推廣平台。他說:“這可是大家伙兒的辛勤汗水與希望共同澆灌出來的‘寶貝’!”

圖為楊軍(左二)走訪農產品基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打造現代農村田園綜合體

東明縣優質農產品推廣平台,是楊軍留給玉皇廟村實現鄉村振興實實在在的致富寶。

扶貧,還要不返貧。楊軍表示,平台建起來了,鄉村還要更加“智慧”。

為了讓村裡做到實實在在的致富,楊軍在駐村期間還帶著村民參加培訓班、訓練營。村民王建國,成立了山東一品農夫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楊軍帶著他一同到山東大學參加縣域經濟高級研修班培訓,又給王建國報名,參加國家電投遠方鄉創企業家訓練營活動。

玉皇廟村目前正在打造現代農村田園綜合體,目標是發展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農旅小鎮。楊軍的到來為玉皇廟村的未來規劃帶來了“智慧電力”——利用“娘家”山東院的專業電力資源,楊軍將院裡智慧能源中心的專家團隊請到了玉皇廟村。

“我們申請了政策資金30萬元,由山東院進行設計,改造了全村的路燈,解決了村裡路燈老化的問題。”楊軍說。

目前,山東院智慧能源中心的專家團隊正在商討,准備在玉皇廟村打造一個智慧能源的示范點,利用村裡的現代產業園,建設一萬平米的光伏發電基地,后續可以為當地一些能耗消耗較大的企業,提供解決能耗和能源的思路和方法。

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現在,楊軍心心念念的,是如何繼續整合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打造鄉村振興電商服務平台,讓村集體經濟厚起來,讓村裡的百姓真正地富起來。

剛到玉皇廟村的前兩個月,楊軍水土不服,瘦了七八斤。如今,他早已適應了村裡的生活。忙完一天,楊軍喜歡用魯西南人最愛的西瓜醬,拌著村裡自產的富硒面條,一碗吃下去,又踏實又幸福。他說:“作為一名黨員,能更接地氣的到村裡邊去為人民謀幸福,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責編:勾雅文、庄紅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