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啃下硬骨頭”,確保“真脫貧、穩脫貧”?

謝慶裕 李強 汪祥波 王聰 畢嘉琪 葛政涵

2020年05月25日10:0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如何“啃下硬骨頭”,確保“真脫貧、穩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艱險越向前。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如何以更強決心、更大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攻克最后的貧困硬骨頭?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脫真貧、真脫貧、穩脫貧?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社會福利院院長李蘭:

  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做好兜底保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一道‘加試題’。”李蘭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有兜底保障對象收入減少、生活成本增加,客觀上需要加大兜底力度﹔部分低收入群體、貧困邊緣戶陷入貧困或成為兜底保障對象,擴大了兜底保障規模﹔疫情期間制定的應急性特殊政策,以及后期兜底保障對象增加,也加大了財政資金保障壓力。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兜底脫貧?李蘭建議,通過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健全完善監測預警、兜底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幫扶以及督促檢查四項機制,進一步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救盡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具體而言,健全完善貧困人口監測預警機制,通過信息比對,找出未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范圍的人員,建立台賬,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提供實時監測數據。”李蘭說,應落細“按戶保”和“單人保”政策,優化集中供養服務供給,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發揮臨時救助制度作用,做到有困必幫、有難必救。

  廣東地區發展不平衡,如何讓貧困地區與全省其他地區攜手奔小康?李蘭認為,應按照全省“一盤棋”的工作思路,在財政資金轉移支付、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結對幫扶、重大項目落戶選址等方面,優先考慮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經濟發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增強了,支撐穩定脫貧的辦法也就多了。”李蘭說。

  李蘭建議,繼續推動扶貧工作“四個不摘”,即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政策、不摘監管,持續用力,防止邊緣戶和已脫貧貧困戶返貧,堅持對脫貧貧困戶進行動態監測,按照最新情況靈活調整扶貧資金的分配方式。加大珠三角地區通達粵東西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並重視粵東西北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熊曉冬:

  建立高效順暢的消費扶貧網絡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之年,鞏固‘戰果’非常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熊曉冬認為,由於部分已脫貧人口穩定性不強,防止返貧和新增致貧任重道遠。為此,她深入廣東以及全國各地的農村調研,並建議建立健全“國家—省—市—區、縣”四級統籌、多級傳導的產業扶貧機制,更加充分發揮造血扶貧的作用。

  熊曉冬認為,部分已脫貧人口容易返貧的主要原因,包括貧困戶增收項目不穩定,產業扶貧項目持久性有待加強、覆蓋面有待擴大等。“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受阻、產品滯銷等都會使生產發展基礎薄弱的已脫貧戶、邊緣貧困戶產生返貧致貧風險。”

  對此,她建議將建檔立卡學生補助范圍擴大至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階段,做好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定期開展扶貧工作“回頭看”,動態跟蹤超過貧困標准線不多、收入來源不穩定脫貧人口狀況。

  通過長期走訪調研,熊曉冬認為,必須加快優化產業扶貧機制,充分發揮造血扶貧的作用。她提出,由國家級、省級或跨區域級單位牽頭,制定扶貧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營銷及維護管理總體目標。同時,以省為單位,在全省范圍內綜合評估各市發展優勢及資源特征,因地制宜,統籌布局各市扶貧龍頭產業﹔以區、縣為單位,側重發展龍頭產業下的一到兩種相關產業,形成片區規模化發展。

  脫貧攻堅,消費扶貧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需要加快建立高效、順暢的消費扶貧網絡。”她說,可以由政府出資聘請專業團隊,精准分析貧困地區農產品、勞務、民族手工藝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產品特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構筑區域性消費通道。各級政府也應進一步完善邊遠山區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梁德標: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升抗風險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脫貧之后,如何穩得住,能致富?”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梁德標從農業、農村、農民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在農業發展方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引發了梁德標的思考。“一方面,農民銷售渠道信息不通,抗風險能力弱,又容易盲目跟風種植﹔另一方面,當前農民參保認同度不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擴面工作有待提速。”他建議要積極拓展農業保險覆蓋面,加大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運行機制,廣泛宣傳組織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積極參加農業保險。此外,要從農業人員素質、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經費保障、農業技術幫扶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提高農產品生產、銷售、流通的能力和水平。

  “在各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進一步引進新業態和特色產業,對激活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也大有裨益。”梁德標建議,設立電商平台,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合理調配產業生產和切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產業引進,以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雙創”為重點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加強農村教育,開辦農民夜校,努力搞好農民的農業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素質。

  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

  發揮職業教育作用推動穩定脫貧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脫貧任務艱巨,脫貧之后如何防止返貧也是一個重大課題。”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一直熱心關注並參與扶貧事業。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楊國強認為,應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和培訓在脫貧和防止返貧中的作用,讓貧困群眾掌握一門技能,實現持續穩定脫貧。

  在楊國強看來,“缺乏有效就業、沒有穩定收入來源是貧困群眾脫貧后返貧的重要原因,這歸根結底是由於缺乏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

  他建議加強貧困地區職業學校建設,提高辦學質量。“目前,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而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欠發達地區。要加強扶貧資金對貧困地區職業學校的投入,鼓勵和支持企業到貧困地區開辦職業學校,根據當地產業鏈、需求鏈布局優化專業結構,形成辦學特色。”楊國強說,例如廣東一些農村就舉辦粵菜師傅、月嫂保姆等職業技能培訓,在促進就業上取得很好效果。同時,應放寬發達地區職業學校的招生限制,擴大在貧困地區的招生規模,讓更多的貧困學子接受職業教育。

  楊國強呼吁,加強對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精准宣傳,通過現實的案例,讓大家認識到職業教育有很好的出路,技能型人才也是對國家很重要很有貢獻的群體。同時,加強對貧困生就讀職業學校的資助。

(責編:孟哲、庄紅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