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前中后”三大環節 打贏大石山區脫貧攻堅硬仗——廣西大石山區產業扶貧成效觀察

2019年12月06日08:16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緊扣“前中后”三大環節,打贏大石山區脫貧攻堅硬仗 ——廣西大石山區產業扶貧成效觀察

三江布央(核心)茶業產業示范區。

百色市田陽縣20萬畝芒果扶貧產業園區。

融水苗族自治縣懷寶鎮把“林下靈芝”作為產業扶貧項目,帶動1000多戶林農在林下種植靈芝4000多畝,年產值4000多萬元。

天峨縣秋蜜桃果肉清甜脆爽、營養豐富,目前全縣種植秋蜜桃1800畝,年產量60萬斤。

廣西都安盛興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貸牛還牛”發展模式,帶動10萬多名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河池市發展桑蠶產業帶動脫貧。

黨的十九大報告聚焦脫貧攻堅重點領域,明確要求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廣西大石山區是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的地方,打贏大石山區產業脫貧硬仗,對於廣西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19年,廣西農業農村廳作為廣西產業扶貧工作牽頭單位,把深度貧困地區和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針對大石山區自然稟賦,緊扣前端技術支撐、中間生產組織、后端市場營銷三大環節,組織制定全區35個大石山區縣“5+2”特色產業規劃,突出發展油茶、水果、茶葉、中藥材等中長線產業,打造大石山區扶貧產業格局。目前,35個大石山區縣的“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60.02萬戶,覆蓋率超90%以上,與全區平均水平持平略高﹔脫貧摘帽貧困村(含2019年計劃脫貧村)均有1家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或產業基地(園)覆蓋。全區35個大石山區縣新引進224家有實力且有扶貧意願的企業,共有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4003家,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產業示范基地(園)覆蓋的貧困村2411個,帶動貧困戶12.9萬戶﹔35個大石山區縣共建成62個自治區級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佔全區總數25.3%。

強化前端產業技術支持體系建設

多方式提升產業扶貧技術服務精准度。結合大石山區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各縣縣級“5+2”特色產業發展,持續督促自治區100個特色產業扶貧專家服務團加快與各縣(市、區)對接並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目前,全區累計開展培訓708期,覆蓋全區14個地級市,98個縣(市、區),涵蓋種植、畜牧、水產等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培訓人數達48463人。

多形式構建更為緊密的科技幫扶利益共同體。一是落實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將良種良法主推技術工作列入2019年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同時落實54個貧困縣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資金6574萬元,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每個項目縣推廣一批包括種植、養殖、農機在內的不少於5項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如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秸稈高效還田技術模式、生態養殖技術模式等)。每個項目縣建設4個以上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農業科技示范主體,促進主推技術快速進村入戶。

多渠道培育基層產業扶貧發展人才。目前,35個大石山區縣共選聘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1.34萬人(崗),共舉辦產業扶貧培訓班2241期,累計培訓貧困群眾12.07萬人次。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聯合自治區科協印發《廣西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著力提升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科學素質,對35個大石山區縣實現全覆蓋。重點開展現代高素質農民培訓和農業產業精准扶貧培訓,要求每個貧困縣必須組織專題培訓班5期以上、每期培訓人數不低於30人。組織5期現代青年農場主、高素質農民骨干、農業經理人等農村實用人才1200多人次前往上海、南京、重慶、雲南等地培訓,進一步提高參訓人員的能力水平。

聚焦產業生產過程完善脫貧機制

健全龍頭企業引進管理機制。一是持續開展“龍頭企業+扶貧”活動,引進更多生產加工型及銷售型龍頭企業進駐貧困村,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帶動發展扶貧產業。目前,全區開展400次以上“龍頭企業+扶貧”活動,35個大石山區縣參與產業扶貧的企業1049家,帶動貧困村2021個。二是繼續擴充扶貧企業庫,入庫農業企業4500家以上,落實帶貧補貼、信貸政策支持、財政貼息補助等政策措施,動員企業到貧困地區建生產加工基地。三是爭取項目資金。安排項目資金4489.1萬元,支持田陽縣、金城江區、天峨縣等貧困縣進行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及農產品加工企業升級改造。推薦大石山區西林縣、龍州縣、融水縣3個鎮(鄉)申報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每個鎮已獲得國家扶持資金1000萬元。

完善扶貧產業風險保障機制。一是制定產業扶貧風險防范相關文件。印發《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產業開發專責小組關於做好產業扶貧風險防范的意見》,指導各地注意防范六大產業扶貧風險,並提出應對措施。二是調整自治區特色產業目錄,指導大石山區縣突出發展油茶、茶葉、水果、中藥材等長效產業。編制全區縣級“5+2”“3+1”特色產業清單,滿足貧困地區產業選擇需求。三是開展銀企對接。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分行、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努力促進銀行、金融機構與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對接,解決企業融資、貸款難問題。四是舉辦產業扶貧風險防范培訓。廣西農業農村廳舉辦7期產業扶貧培訓班,培訓市、縣產業扶貧業務骨干1000多人次,開展了產業風險防范、產銷對接等相關知識培訓。

完善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一是印發利益聯結機制政策文件。7月19日,印發《關於完善和推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益貧能力。二是落實資金項目培育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資金向54個貧困縣傾斜,2019年廣西獲得農民合作社、家庭中央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資金共6442萬元,切塊下撥54個貧困縣3745萬元,佔總額的55.8%。三是搭建服務平台。7月19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與中國郵政集團廣西分公司聯合印發《共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優先支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具有扶貧帶動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在貸款利率上給予更大優惠政策。四是積極開展農民合作社“空殼社”專項清理工作。目前14個設區市已完成排查工作,全區共列入清理范圍的合作社3896家。

推進貧困地區產權交易服務機制。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為各類農村產權依法流轉交易提供良好的服務平台。目前,全區共有49個縣(市、區)建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其中20個位於貧困縣,佔總數的40.8%。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5月中旬印發《關於加快廣西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通知》,提出在貧困縣新建22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自治區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服務平台投評和財政預算申請工作。同時,推進確權登記,全區農村土地確權頒証率達到97.16%,為全區廣大農民群眾“確實權,頒鐵証”,切實增加貧困地區農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打通產業后端銷售“最后一公裡”

加快物流設施建設,完善城鄉物流體系。一是實施農產品加工及全產業鏈開發項目,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扶持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大宗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升產地市場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減少產后損失。二是組織貧困縣參加區內外產銷對接活動,展示展銷特色優質農產品,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三是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促進貧困地區休閑農業提檔升級。

加強電商人才培養,充分融合“互聯網+”。一是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2018年覆蓋率56%的基礎上,開展第三批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項目建設。積極開展益農信息社信息員培訓工作,提高信息員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能力。二是積極推進粵桂產業扶貧合作交流,打造粵桂扶貧“廣西館”。三是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系列活動,大力培育“網紅”農產品、廣泛開展特色促銷活動。

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培育打造特色品牌。積極落實貧困縣區發展“三品一標”優惠政策,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全部免收國家級貧困縣綠色食品申報主體的認証審核費和標志使用費,推動貧困縣區加快發展綠色食品。針對貧困縣區的“三品一標”申報,實行優先受理、優先現場檢查、優先初審。當前,廣西共創建了8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居全國第一。廣西還創建了19個自治區級特優區,其中11個在貧困縣、6個在大石山區縣(融安金桔、田東百色芒果、三江茶葉、西林沙糖桔、天峨珍珠李、隆安火龍果)。“百色芒果”“富川臍橙”農產品地理標志榮登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單。融安縣融安金桔、蒼梧縣梧州六堡茶、天峨縣龍灘珍珠李、桂平市金田淮山等貧困地區特優區聘請國內頂尖專業機構進行品牌策劃,收到良好效果。

落實粵桂產業政策,對接區內外更廣闊市場。先后舉辦和組織參加2019粵桂扶貧及第16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第16屆東盟博覽會農業展等一系列產銷對接活動,建設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西館”,展示展銷貧困地區農產品,防范農產品滯銷。據統計,廣東省有356家商貿、團餐企業在各類展會上簽約廣西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訂單431個,採購金額425.1億元。同時,對接深圳市為百色、河池市17個貧困縣在深建設11個農產品展銷中心,協調肇慶高要區順客隆超市專櫃以及肇慶端州區“端資優農”農產品直營店等設立展銷窗口﹔深圳市協調海吉星市場為百色、河池市提供4個免租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檔位。

本版文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產業扶貧辦公室提供

(責編:王瑤、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