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援疆教師安秋英與學生合影。
“大漠落群雁,春意闌珊,千年西域戈壁灘。無際綠洲再現,陡換新顏。今日黃沙,熱血青年,誓為教育譜新篇。青春歲月激燃,堪為美談。”這是北京援疆教師安秋英作的詞。
今年53歲的安秋英是一名來自北京朝陽區櫻花園實驗學校的語文教師,這是她第二次援疆。
“對這裡產生了一股深深地摯愛之情,舍不得曾經朝夕相處的學生和兄弟姐妹們。” 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是安秋英第一次援疆。2018年,安秋英再一次踏上她念念不忘的這片熱土,擔任和田地區墨玉縣教育局語文教研員。
墨玉是全國深度貧困縣,距離和田市區近三十公裡,臨近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干燥,一年有二百多天沙塵暴天氣。
“在北京,一直覺得當教研員是一份風風光光的美差。但是在大漠深處的墨玉縣,讓我領略到了這份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安秋英笑著說:“當沙塵暴襲來時,遮天蔽日,天昏地暗,即便是風沙不嚴重的天氣,也經常會有沙子鑽進嘴裡和眼裡……”
墨玉不僅自然環境惡劣,而且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多達97%,學生普通話水平較弱,當地教師匱乏,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
圖為安秋英與當地學生教師合影。
為了盡快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安秋英每周隻休息一天。
“從早上9點出門,就開始奔波於墨玉縣十六個鄉鎮和幾十個村落之間,有時一天要去四五個學校,經常到夜裡12點才能返回縣城。”安秋英說。
除此之外,安秋英還帶動其他援疆教師一起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偏遠鄉村送教,通過短短幾個月,就為全縣老師送去了四十多節課,以及二十多場教學講座,對當地的年輕教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援疆教師不辭辛苦把北京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成熟的教學方法毫無保留的傳遞給了我們,不僅提高了鄉鎮教師們的講課水平,而且幫助我們快速成長起來,大家從中吸取了很多寶貴經驗。”當地教師都親切地稱呼安秋英為“送教使者”。
憑著專業的文化水平和過硬的教學方法,安秋英在教師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北京優秀教師的職業操守。在生活中,她傾力付出幫助維吾爾族貧困家庭,為增進民族團結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圖為安秋英懷抱維吾爾族幼兒。
在安秋英所任教的和田教育學院的班級中,有一位特殊的年輕教師艾則孜·帕爾哈提。他家中有個患腦癱的兒子,由於平常無人照顧,隻好把孩子帶到學校,一邊學習一邊照看。
2015年10月,在了解到艾則孜·帕爾哈提准備在烏魯木齊給孩子做手術缺5萬元治療費用,安秋英沒有猶豫,二話沒說,拿出了5萬元的存款給艾則孜·帕爾哈提匯了過去。
艾則孜·帕爾哈提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安老師,她是我們的恩人,也是我們永遠的親人。”
談起慷慨解囊救助維吾爾族同胞一事,安秋英笑著說:“我的能力雖然微乎其微,但是我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用誠心和愛心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親人。”
“雖是蓬間一衰草,茅飛大漠也能傲。”安秋英坦言:“時間短暫,我想在援疆期間潛心耕耘,為邊疆教育增添一絲新綠﹔當好民族團結的使者,讓民族團結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