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動青年就業計劃:助推城市務工人員技能提升

2019年08月12日17:53  來源:東方網
 

報告指出,我國有2.47億流動人口,相當於每6個人中就有1個流動人口。不難發現,流動人口往往從事低技能、重體力、低酬勞的工作。根據勞動力市場相關報告顯示,當中僅有20%符合現有勞動力市場要求。用人單位多傾向於選擇男性,使得女性務工者較難獲得穩定的工作。加之農村地區青年女性文化程度有限,增加了女性農民工的就業局限性。

日前,北京流動青年就業項目技能培訓在京啟動,記者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對此項目相關負責人進行獨家專訪。

在專訪過程中了解到,北京流動青年就業項目旨在幫助16-40周歲在京的流動青年學習一技之長,掌握職業技能,從而能體面就業。獲悉,通過接受此項技能培訓,已經有80%學員實現就業。

據悉,北京流動青年就業項目初期預估惠及全國900名青年,主要為女性青年群體提供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綜合北京的實際情況,最終將項目目標群體定位16-40歲。參加培訓的學員,按規定完成各項技能培訓,通過結業考核后獲得主辦單位印制的結業証書;所有獲得結業証書的學員將100%推薦就業;后續會開展技能提升課程,學員可以獲得再教育的機會。

據了解,項目最靈活的地方在於根據不同的條件和狀況會適時調整,力求參加技能培訓的學員都能達到匹配市場需求和提升個人未來的發展。

記者通過實地考察和採訪培訓相關人員了解到,技能培訓課程設置時間一般為2周,課時比例實行二八劃分。課程囊括了理論和實踐,同時還有對生活技能的補充。此外,培訓會根據不同的青年群體原本掌握的技能、個人興趣愛好、學習接受能力來進行優化調整。例如,課程在養老家庭護理的基礎上還增設了母嬰課,部分(16-30歲)年輕群體對母嬰課程更感興趣,同時北京市的養老看護市場和母嬰照顧市場存在大量人員需求。

除了對學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外,項目執行者還提供了專業技能以外的一些求職方面的知識。例如教授面試的經驗和面試禮儀等。

記者發現,參與技能培訓的學員上課都非常認真,老師就部分技能還用文字進行詳細解析,學員同時還做了筆記。培訓從早上9:00持續到晚上20:00,課程不僅安排的豐富且能針對學員的接受程度做差異化調整。

此外,課程培訓涵蓋了中藥膳食理論知識以及小兒推拿的技能培訓。通過對學員一對一的採訪,不少學員表示,在接受了就業培訓后,個人變得更加從容自信,收入水平比起之前增加500-800元,有部分學員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丈夫的收入。

學員們紛紛表示:培訓讓自己學會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能,更讓她們深入了解了平等的思想,明白了女子也能撐起半邊天。並且,經濟收入的提高,也可以讓自己的孩子繼續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改變未來。

之所以北京流動青年就業項目可以達到既定目標,幫助900人實現自我價值和提升技能,並獲得就業機會,最大的原因得益於項目運行的大邏輯框架——LABS(青年職業技能培養)模式。

LABS模式是一種創新性的存在,和以往市場上出現的技能培訓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對比傳統技能培訓,LABS模式最大的優點在於能保障學員的就業安置,以及后續的跟蹤發展,從而形成學員個人技能可持續發展。該模式的運作不僅能吸引新學員參加課程培訓,提升自己;也能吸引老學員參與再培訓,從而能更好地反饋學員群體最真實的需求和渴望,有利於國際青年計劃項目相關工作人員總結適於弱勢青年的職業技能培訓經驗,更好地協助更廣大的青年群體。

記者不難發現,當天上課的除了有第一次來參與的學員,也有參加就業后的學員。所謂就業后服務是指,培訓組織在學員獲得就業后,提供給學員再次升級技能的機會和服務。機構會不斷追蹤學員在培訓結束一年后的工作過程,發現有提升空間會邀請學員參加就業后再培訓。

其次,LABS模式裡面的市場調研可順利推進以市場為導向,從而能更好切入就業市場的缺口,培養學員學習和發展更適應市場的技能。此前調研結果顯示,社會養老服務業的人才需求缺口十分龐大。學員在獲得養老服務的相關技能后能更迅速的找到工作。

國際計劃該項目負責人熊丹女士表示,如果給予合適的機會,這些流動到城市工作的青年群體將與全世界其它地區的青年一樣,成為當地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甚至會回到家鄉,帶動家鄉的經濟發展。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