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戰線上的退伍軍人:永不褪色的軍人風採

2019年08月01日12:57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題記]:穿上軍裝,他們扛起了百姓安寧托付﹔卸下軍裝,奔赴邊疆,他們服務各族群眾。退伍不褪色的北京援疆軍轉干部們發揮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始終做到嚴格律己,為新疆和田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特此,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即,向他們道一聲:“您們辛苦了!”

  圖為北京援疆干部陳瑋在幼兒園給孩子們講圖畫故事。許珠珠攝

  隻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機場就戰場,升空就是戰斗。”2016年12月26日,在北京市懷柔區財政局辦公室任職的轉業軍人陳瑋懷揣夢想來到和田,開啟三年援疆路。

  1995年,陳瑋入伍,從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70師。十八年后他轉業到地方任職。

  “從部隊轉業到地方財政系統,面臨新的挑戰,需要適應環境和能力的轉變。”陳瑋身上有一股軍人的戰斗力,不懼困難,從零點起步,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很快適應了工作。

  五年之后,他又主動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參加援疆工作,來到更遙遠的祖國西部邊陲,迎來人生第二段如火歲月,就任北京市援疆前指財務合同審計部副部長,兼任和田地區財政局農業經濟辦公室副主任,雙肩挑,身上的擔子不輕鬆。

  陳瑋說,他永遠忘不了剛入疆時,與援友們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場,慰問三位沙海老兵的經歷。雖然近3年過去了,但依然歷歷在目。

  “有的老兵在沙塵暴裡迷失方向就永遠留在了荒漠﹔有的嚴重脫水再也沒能走出戈壁灘﹔還有的頑強走出了沙漠,如天降神兵一般,迅速瓦解了敵對勢力……”

  陳瑋用一種超越自身年齡的滄桑述說著那段故事。他告訴記者:“沙海老兵幾十年如一日戰風沙、斗鹽鹼、住草笆房、喝澇壩水,通過人拉肩扛,開墾出數萬畝綠野田疇,我們應該學習他們身上那種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無論在北京前指還是受援地挂職單位,陳瑋沒有豪言壯語,他只是在暗暗學習沙海老兵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即便工作再苦再累,也絕不辜負韶華。”

  圖為陳瑋在幼兒園所贈書籍文具。許珠珠攝

  “一人援疆,全家奉獻。”2019年6月1日,陳瑋帶著由家人在網上挑選的160多套中外兒童書籍,來到和田市海澱幼兒園,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熱愛讀書的種子。

  三年援疆期間,陳瑋組織了“讓期待的眼神快樂起來”“N+1微心願圓夢七彩童年”“京和一家親書香潤童心”等愛心捐贈活動,這些圖書、文具、衣物等物品累計價值約8萬元。

  陳瑋表示,雖然個人力量薄弱,但仍要傾盡所能的為孩子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為他們的逐夢之旅插上智慧的翅膀。

  圖為北京援疆干部張幫鋒。

  退伍不褪色,援疆再擔當

  “我曾是一名軍人,現在是名公職人員,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來自於人民,而服務於人民。”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張幫鋒說。

  張幫鋒是有15年軍齡的老兵,2005年轉業到地方工作,2017年入疆援和前,任北京市安全生產執法監察總隊一支隊的隊長。

  “以法律為尺,為消除隱患執利劍。”從部隊轉業的張幫鋒,工作執著,甚至還有點“固執”。

  2017年夏季,在和田市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中,他接手一處巴扎違建拆除任務,涉及一些群眾的攤位,由於事關經濟利益,大部分人不予配合,工作進展緩慢。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幫鋒和當地干部一起逐個攤位說明情況。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向來身體強健的他突然病倒了住進醫院,並挂上了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

  圖為張幫鋒在工作現場。北京援疆指揮部供圖

  “我曾是名軍人,應有點軍人的血性,不能遇到點小毛病就住院,這影響的不僅是隱患治理的進度,更是援疆干部形象。”張幫鋒堅持到現場參與隱患治理,被當地同事戲稱為“挂盒子槍工作(動態心電圖儀)的援疆干部”。

  面對和田脫貧攻堅現狀和教育資源匱乏的實際,張幫鋒向親朋好友發出“同讀一本書,共筑中國夢——為和田地區學生捐款捐書助學活動”倡議,並多次向后方尋求資金和物質上的支援幫助。

  在他的愛心發動下,先后約計有65萬元,近7000冊圖書和15000件衣帽送到和田人民手中。

  同時,張幫鋒與同事深入貧困村調研,了解村民生活之需,幫助解決閑散勞動力靈活就業,以及解決村中道路硬化等問題,得到當地百姓高度評價。

  圖為北京援疆干部於振河在辦公室內核對賬單。北京援疆指揮部供圖

  心思縝密,細致入微

  “財務撥款從錄入、初審、終審,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是鐵的規矩。”北京市援疆指揮部財審部軍轉干部於振河說。

  1991年12月,於振河入伍湖南衡陽空軍87298部隊,2009年10月轉業至北京軍區空軍93658部隊。

  “報名參加援疆工作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從各方面的鍛煉來提高自己。”2016年12月25日,於振河來到新疆和田。

  兩年半的援疆經歷,使於振河對時間變得尤為敏感。

  “從撥付款項到銀行流水,每一筆都要仔細核對清楚。”2018年底,又到了與銀行對賬、結賬的時候,於振河告訴記者,“這是一項繁瑣細致的活兒,核對期間幾乎一坐就是一整天。”

  全年329筆款項,每筆賬單都要核對清楚。然而,在核對過程中發現明細賬單與銀行對賬單相差了50.2元。

  “一行行芝麻似的細密數字,稍一走神就有可能錯行、漏數。”於振河緊張地連眼皮子都不敢多眨一下,一筆筆對,一項項核……時間像沙漏一樣不停的流淌,於振河的心跳也越來越快。

  “這個過程很煎熬,感覺要虛脫了。”最后,在和時間的賽跑中,他找到了那筆錢的差異原因。

  自任職以來,於振河不僅扎實做好每一筆援疆項目資金的撥付及財務工作,還積極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定期看望結親戶,送去米、面、油、衣服等生活用品,增進各民族間的感情。(許珠珠 李靈)

  圖為於振河來到結親戶家中探望。北京援疆指揮部供圖

  記者手記:

  在第九批北京市援疆三年期的110多名黨政干部中,復轉軍人佔比三分之一以上。

  北京援疆前指組織人事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援疆干部要求政治素質好、作風優良,敢打硬仗勝仗,派出復轉軍人,組織更有信心,也更放心。

  從記者採訪的經驗看,復轉軍人參加援疆工作,絕大多數是主動的,態度堅決。他們勇擔新使命,履行新職能,為邊疆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編:張桂貴、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