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和暴晒——扶貧筆記14

楊一楓

2019年07月17日09:50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站在正午的太陽下督導鄉村工作,突然覺得胳膊一陣刺痛,原來是皮膚晒得時間長了,有些微的灼傷。灤平的天氣是這樣的,早晚溫差大,陰陽處溫差大:有時候白天穿短褲背心,晚上就得穿夾克牛仔褲﹔陰涼處挺涼快,一到陽光下,皮膚能被晒得冒煙。

與北京如此之近的灤平,在冬天,卻比北京能低十幾度,甚至幾十度。2018年剛過國慶,早上,我開車上班,一上車,前窗玻璃竟然結了一層厚厚的霜花,還挺漂亮,就是根本看不到窗外。

18年冬天,一次活動,隻能在室外舉行。大巴車窗外北風呼嘯,吹得人站都站不住,有水的地方結了厚厚的冰。穿著迷彩軍大衣,身上還好,就是耳朵鼻子被凍得夠嗆。到我講話的時候,握著講稿的手,被凍僵,勉強用食指和大拇指夾住稿紙。看到穿著比較少的人瑟瑟發抖的身影,我靈機一動,將講話中重要的地方簡要說明后,結束了講話。

灤平這樣的氣候,和它深處山區有關,再加上它的通道式地形,所以造成了有些極端的“天氣臉”,正如我在其它扶貧筆記中介紹的走過來的閃電。

所以,灤平農忙季節一年隻有三四個月,漫長的冬季是灤平季節的“主旋律”。所以,灤平的貧困和冷也有一定關系。在這裡,靠天吃飯是無法擺脫貧困的,而產業脫貧、旅游脫貧、智慧脫貧,才是灤平穩定脫貧的長久之路。怎麼樣對付冷,怎麼樣用好冷,也是未來開展鄉村振興灤平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簡介:楊一楓,人民日報主任編輯,海外版總編室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在河北省灤平縣挂職任縣委常委、副縣長。)

(責編:王瑤、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