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平利:村村有個“總隊長”

人民網記者 龔仕建

2019年07月08日17:13  來源:人民網-美麗鄉村頻道
 

  在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地處秦巴連片特困地區的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創新推行縣級領導、機關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到村擔任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有效破解了脫貧攻堅責任落實落細難、“四支隊伍”統籌難、幫扶干部下沉難、一線合力攻堅難等問題,使平利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攻堅,連續五次在陝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四龍治水”亟待擰成“一龍治水”

  2019初,周克剛被選舉為平利縣城關鎮沙河村支部書記,在他之前,諾大一個村,就是沒有誰願意擔任村支書。

  說起原因,周克剛表示,脫貧攻堅任務重,尤其是最后都是“硬骨頭”,人員管理難,所以都不願意干,尤其是村裡的脫貧幫扶由縣農林局,城關鎮等部門組成,加上村組干部,涉及縣鎮村,礙於面子,村官不好指揮縣鎮干部,因此村裡沒有一個主心骨。

  “在脫貧攻堅最吃勁、決戰決勝的最關鍵時候,必須進一步壓實責任,凝聚全縣力量,實現扶貧效果最大化。”陝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介紹說,“四支力量”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問題,又是一個統攬難題。

  目前在村級幫扶隊伍中,由部門和鄉鎮干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兩委”、各級幫扶干部、高校企業和社會團體幫扶人員組成的“四支力量”,既有領導干部,又有普通干部,既有省市派出干部,又有鎮村干部,年齡結構、工作經驗、選派單位各不相同,力量整合不好,就會出現相互推諉,各自為戰,目標力量不集中等現象,就難以形成合力集中攻堅。

  有關專家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缺乏在關鍵時刻拍板定奪的干部,使得脫貧攻堅的效率降低。主責不明還產生了個別幫扶干部出工不出力、沉身不沉心的現象,易導致幫扶成為走形式、走過場。

  “‘四龍治水’亟待變成‘一龍治水’,實現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主體、責任明晰更具體化,更有操作性。”陝西省行政學院經濟學教授張貴孝深入調研后表示。

  從“幫扶”到“主責”,責任牢牢扛在肩上

  今年初,平利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袁守波領到了自己擔任八仙鎮百好河村脫貧攻堅總隊長的任命書,他告訴記者:“自從當了總隊長,我和‘四支隊伍’都在同一條船上,我既是船長,更是水手,既當指揮員,更當戰斗員,不敢有絲毫鬆懈!”

  記者了解到,陝西省平利縣推行的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就是讓縣委書記帶頭到深度貧困村擔任總隊長,其他縣級領導、鄉鎮和部門一把手同樣一人一村,對村上的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把關鍵少數、精銳力量集結到村到戶。

  “以前到村主要是幫忙、幫扶,現在不行了,自從任命‘總隊長’后,我要對這個村負全責。”陝西省平利縣殘聯理事長、白果坪村總隊長何德漁說。

  “總隊長主責明確后,關鍵在於統籌整合好‘四支隊伍’,讓他們擰成一股繩。”鄭小東說。

  記者在平利縣西河鎮三合村看到,這個貧困村的幫扶力量,既有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也有平利政協機關的,還有鎮村干部、第一書記。平利縣政協秘書長王光滿擔任該村“總隊長”后,對“四支隊伍”進行統攬整合、明確分工,確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使得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發生了明顯變化。該村舊宅基地騰退、貧困戶搬遷入住、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多項工作走在全縣前列。

  目前,在平利縣137個村,一村一個總隊長,所有幫扶干部由總隊長統一指揮調度,所有號令一人下達,大家分工不分單位,形成了一人指揮、多方協作的合力。

  “‘總隊長’這一機制,充分體現了盡銳出戰、響鼓重錘的脫貧攻堅要求,關鍵少數全部上戰場,領導干部人人挑重擔,真正實現了主官主責、人員統籌、力量統攬、資源聚合。”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說。

  從“會場”到“現場”,把問題短板解決在一線

  6月10日晚九點,長安鎮金沙村脫貧攻堅總隊長、縣委書記鄭小東和群眾圍在余忠民家的院壩,一場院壩會就此拉開,圍繞路燈、產業路、手機信號等進行了討論,鄭小東認真傾聽著,一直到深夜,才和大家道別回到村上的宿舍。

  第二天一大早,縣交通局、移動公司就趕到了金沙河村,現場商討了產業路、通訊信號等的解決方案。

  金沙河村支部書記彭濤激動地說:“過去群眾反映給我們的問題,匯報從村到鎮再到縣,少則一兩周,長則一月半載,總隊長現場就把問題解決了,我們少跑了很多路。”

  “以往主要靠開會、發文、視察、等方式推動工作,現在大家都擠出時間到自己的‘責任田’和‘主戰場’現場解決問題。”正陽鎮南溪河村脫貧攻堅總隊長、平利縣水利局局長周家鵬介紹說,總隊長定期收集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成為專注一針一線、一戶一策、精准發力的“繡花匠”。

  “我們這離縣城有80多公裡,山高路遠,自從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徐明擔任總隊后,吃住到村處理解決問題,工作節奏和效率明顯改變。”平利縣正陽鎮龍洞河村4組老黨員覃長學對記者說。

  “隨著總隊長以上率下,幫扶干部跟著沉在了一線、扎在了村上,各項政策也第一時間到達村組農戶,各種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群眾對干部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更高了。”縣紀檢委副書記、監察委副主任鄧立海告訴記者。

  同時,該縣制定出台了《強化組織保障助推整縣脫貧摘帽二十條措施》,實行個人實績考核和所在單位干部獎勵、評優、提拔與總隊長所在村脫貧成效捆綁挂鉤,倒逼關鍵少數帶隊沖鋒、真抓實干。

  村脫貧攻堅總隊長的建立,辦事效率明顯改變,以前出現的“梗阻”正在打通,比如老縣鎮萬福山的通村路,拖了一兩年,一直沒有打通,總隊長實行后,很快施工。據不完全統計,總隊長實施后,縣級領導、部門一把手下村的頻率增加了30%,吃住在村、處理事情增加35%,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速度比以前增加35%,群眾上訪的次數下降20%。

  “讓關鍵少數從‘會場’到‘現場’,從‘給我上’到‘跟我上’,工作成效讓大家評價,領導水平讓實績檢驗,這一機制有效促進了各級干部‘脫虛向實’,把功夫下在出實招求實效上。”陝西省行政學院經濟學教授張貴孝對平利縣深入調研后對記者說。

(責編:張桂貴、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