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重大決策必有著全局的戰略高度。選派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抓基層、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過硬和推動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決策部署。
京郊穩,首都安。自2015年以來,北京市持續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干部到軟弱渙散村、發展落后村和低收入村擔任第一書記,圍繞精准脫貧、鄉村振興等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批共計976名干部完成第一書記任職。
實踐充分証明,全市第一書記牢記使命,在建強基層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付出了辛勤汗水,發揮了重要作用,駐村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第一書記也在基層和實踐中磨練了意志,增長了才干。
如今,敢擔當、勇作為、有情懷的精神已在第一書記身上充分體現,京郊大地上涌現出一支充滿正氣、斗志昂揚、干勁旺盛的隊伍。
“立了規矩,我帶頭執行!”——第一書記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自覺行動,強班子、建制度、帶隊伍,走出了一條條特色路子、形成了一個個鮮活經驗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作為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如何把基層黨建做強、做活,把村黨支部的組織力、戰斗力提上去,把民心聚起來,還需找准路子,牽對“牛鼻子”。
“像這樣民主協商村裡的事,擱以前沒戲。卞書記來了,才給大家立起規矩。”懷柔區三岔口村村支委老楊對如今村裡的變化,滿是感慨。他所說的卞書記就是該村的第一書記卞恆青。而卞書記給村干部立規矩,事出有因。
三岔口村是一個位置偏遠的滿族村,近年來,由於“兩委”班子缺乏戰斗力,村裡發展滯后,被戴上了軟弱渙散村和低收入村的帽子。“村裡大小事,村干部一捏咕就定了。”“村裡花了多少錢,干了啥事,一年到頭很少給大伙念叨。”“村裡用工,用的都是跟干部走得近的人。”……卞恆青在走訪中發現,村民對村“兩委”的意見,不止一籮筐。
“村子渙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干部干事不講規矩,惹得群眾不滿。”卞恆青對症下藥,給村“兩委”干部重塑規矩,要求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進行決策和實施。同時,制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低保戶評定制度和村民在村務工制度等。
“立了規矩,我帶頭執行。”卞恆青不僅表了態,而且是這樣做的。一步一個腳印,他給三岔口村配的“藥方”開始起效,村“兩委”班子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軌。
給干部立規矩,為村裡建制度,不少第一書記以此找到了加強幫扶村黨建的“鑰匙”。有的在此過程中還創新方式方法,提升了農村黨建工作水平。
為盡快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房山區東太平村第一書記隗雲華通過抓黨建促發展,為該村“量身打造”了一套“小講堂、小活動、小關愛、小專欄、小警示”的“五小黨建工作法”。
自此,村內黨群干群關系得到明顯改善,村裡沒發生一起黨員違法違紀事件,村黨支部被房山區評為“五好黨支部”。目前,十渡鎮已在全鎮推廣這一優秀經驗做法。
作為大興區小黑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方亮幫村子建成一個有隊伍、有活動、有陣地、有制度、有保障的“五有”規范化支部。有了這支充滿干勁兒的隊伍,小黑垡村火熱開展起了“三亮、三比、三評”活動,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群眾對村干部也越來越信任,2018年小黑垡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推薦為五星級黨支部。
近兩年,在第一書記的群策群力下,京郊基層黨建朝著制度化、規范化不斷邁進。特別是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第一書記們充分發揮作用,主動把好政策關、程序關、紀律關,推動換屆選舉工作順利進行。目前,第一書記所在村黨組織書記一次選舉成功率達到100%,村班子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群眾不富起來,我絕不撤退!”
——第一書記堅持把謀發展促增收作為“第一要務”,圍繞“精”字做文章,既“輸血”更“造血”,扶貧扶志又扶智,為群眾增收致富打下長遠基礎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脫貧攻堅,根本出路還是培育產業。因此,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第一要務”就是為幫扶村謀發展促增收,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為了打贏這一仗,第一書記們千方百計找門路,使出渾身解數。
緊緊圍繞“精准”做文章,是不少第一書記開展幫扶工作的“法寶”。平谷區梯子峪村第一書記張俊民到任后,根據平谷大桃的區位優勢,明確了村子發展大桃種植、“三柴”養殖和文創旅游的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方向,提出讓地生“金”、讓“柴”變“金”、用“綠”引“金”的“三金”戰術,並制定了“第一書記幫扶工作計劃”。在他的帶領下,梯子峪村在3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成為“首都文明村”、平谷區環境優美村、鄉創示范村。
“群眾不富起來,我絕不撤退!”如今,張俊民已是二次駐村,在梯子峪村的前兩年時間,他總感覺還有很多沒有實現的“藍圖”。這一次,他要利用梯田發展“彩虹花帶”“杜鵑花海”,利用村裡的綠色食材打造“善財宴”,發展親子旅游……目的就是讓村子自己“造血”,讓群眾真正長久富起來。
從“輸血”變“造血”,是許多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最終願景。延慶區大庄科鄉黃土梁村第一書記李志敏,將北京農學院支持的香草種植項目落戶該村。2018年全村低收入戶參與種植金盞菊,戶均增收超過了一萬元,同時產業輻射到了其他三個村。目前,該村年產值10萬-20萬元金盞菊花絲皂的車間已經具備生產能力,基本形成香草種植、精油加工、原料回收、產品銷售的產業閉環。
對第一書記來說,派出單位是“娘家”,也是支援“大后方”。從北京工業大學派駐到密雲區張泉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季景書,從駐村的那一刻就以“第一書記打頭陣,北工大黨委是后盾,全體師生齊上陣,精准幫扶張泉村”的理念,對接好自己“娘家”的資源。通過他的牽線搭橋,一方面村民過去賣不出去的山貨成了校園裡的香餑餑,賣上了好價錢﹔另一方面,校村聯手打造“張泉達康”特色品牌,辦企業、打品牌、做電商,形成一套有效的脫貧致富機制。不到兩年的時間,張泉村從一個被遺忘的小山村成為密雲區重點建設的精致品牌村。
第一書記駐村扶貧,扶志、扶智皆不可缺。為了解決低收入戶無知識技能、就業難的問題,房山區黑龍關村第一書記孫曼積極協調建設村民培訓學校,免費開辦“民俗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中專班,為村民提供民俗旅游接待、餐飲實操、旅游產品串珠制作等技能培訓,有21名村民以此實現就業增收。她還協調落地“引智幫扶”工程,將市、區農廣校、佛子庄鄉校與黑龍關村構建四級幫扶共建體系,鼓勵村民開農家院、做“長壽宴”,帶動10余戶低收入農戶實現增收。
擔當作為換來累累碩果。多年來,第一書記既送溫暖、送項目,又送信心、送本領,把群眾的心焐熱、勁鼓足,讓他們通過自身的積極努力改變面貌。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24元,增幅快於全市居民,這裡面都凝聚著第一書記的心血和汗水。
“有情懷有夢想,哪裡都是干事的主戰場!”
——第一書記在基層的“大熔爐”中錘煉本領,在農村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贏得群眾贊譽,實現了人生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貧困地區作為鍛煉培養干部的重要基地。作為首都,北京機關企事業單位聚集了眾多優秀的年輕干部。但是,很多干部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干部,缺少基層工作經驗。選派干部到貧困村、落后村駐村任職,就是讓他們看見最真實的農村,了解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解決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一線摸爬滾打,到基層蹲苗成長。
跟不少年輕干部一樣,從北京市團市委選派的“80后”陳凱諾,在擔任門頭溝區雁翅鎮山神廟村第一書記之前,沒接觸過農村工作,也不熟悉農時農事,更不了解村裡的家長裡短。2016年冬天,進村的一刻他就被前的景象驚呆了:低矮的土牆瓦房,家家劈柴燒炕,村裡沒有路燈,到了夜裡漆黑一片。“冬天山裡的氣溫接近零下20℃,我住的屋子四處漏風,蓋兩床被子都渾身發冷。”
環境艱苦是許多第一書記共同的遭遇,過了這一關,還要過村民的“眼關”。“當時村裡人都不認識我,連狗都把我當生人,常常追著我滿山跑。”駐村初的尷尬讓陳凱諾哭笑不得。為了盡快融入村裡,他翻山越嶺走家串戶,一邊口袋裝著香煙,一邊口袋裝著饅頭片,遇見老鄉就遞根煙,拉拉家常摸摸情況﹔看見狗就趕忙丟塊饅頭片,以防再被追著跑。慢慢地,鄉親們和這個年輕的第一書記熟絡起來,常常拉著他到家裡吃飯嘮嗑。
第一書記與群眾打成一片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從駐村之初,陳凱就潛心把村裡的民俗文化做了番研究。他引來工美“國禮”設計團隊,設計出“山神妙”文創絲巾,將山神廟村的風景、特產和傳說都繪了進去。為了向市民推廣,他在北京最時尚的三裡屯策劃了一場街拍活動,促成了線下25萬元的訂單。如今,“山神妙”絲巾已與多家企業簽訂合作,讓村民走上了文創致富路。
“有情懷有夢想,哪裡都是青年干事的主戰場。”這是陳凱諾的心聲,也是許多年輕干部擔任第一書記的初心。客觀地說,第一書記都是組織上選拔的優秀干部,頭上戴著“光環”,進村時有抱負、有心氣,干部和群眾的期待也很高。但是,基層是個“大熔爐”“大考場”,十分考驗第一書記的心態和智慧。
“來鍍金的”“來捂事兒的”“一年能給我們漲股錢漲個十萬八萬的嗎?”到村伊始,群眾的對第一書記偏見和期望,讓門頭溝區東龍門村第一書記藍盛斕感到十分為難。除此之外,每天十幾人“轟炸式”的信訪也讓她有些手足無措。
面對不解,身處困境,第一書記需要真心、耐心和群眾工作法。通過走村串戶,藍盛斕找到了群眾上訪的症結,她採取“耐心傾聽,認真記錄,謹慎答復”的三步工作法,用真誠的態度贏得了村民認可。對於群眾反映的問題,她從規范程序和制定制度入手,做到事事有回應,小意見馬上整改,大問題集體協商,這讓村民一下子增進了對第一書記和村干部的理解與信任。
心裡裝著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少年輕第一書記在駐村的短暫兩年裡,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讓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村民們有的寫了感謝信,有的遞交了挽留書,有的為派出單位送去了錦旗,表達對第一書記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一批接著一批派,一棒接著一棒干。如今,北京第四批第一書記已經全部到村工作,他們接過上任的接力棒,繼續發揚擔當奉獻精神。相信,這支隊伍一定會為京郊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李慶國蘆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