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不僅釋放了巨大的數字紅利,也為脫貧攻堅開辟了一條快車道
最近,貴州省黎平縣蓋寶村火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極富特色的民俗文化,這些元素以短視頻的形式在網絡平台推出后爆紅。游客多了,村民賺錢了,蓋寶村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哪怕是遠在邊陲的貧困地區也與互聯網高度關聯。一根網線、一座鐵塔,就能讓深山中的農產品與城市的餐桌無縫連接﹔城裡人透過屏幕,也能真切了解到“山那邊”的故事。很多像蓋寶村一樣的地方,對“要想富,修網路”的認識更加清晰了。
互聯網的優勢在於信息無界、包容共享。比如,網絡突破了地域限制,拉近了貧困地區與外界的距離,山溝溝的農產品在線上找到了銷路,減少了中間環節,交易成本降低了,農民收益更高了。更大的意義在於互聯網縮小了數字鴻溝,讓人們平等獲取信息資源成為可能,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夠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農民學到最新的技能,為持續發展積蓄了內生動力。
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在一些貧困地區,電信運營商還推出了專屬套餐,資費方面予以優惠,這些舉措為這些地區的脫貧攻堅提供了網絡保障。然而,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在脫貧中的作用,還需面對地區資源分布不均衡、幫扶模式相對單一、村民利用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59.6%,但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8.4%,還有一些偏遠農村地區沒有網絡接入。農村地區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要從“用得上”向“用得好”轉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作為一種技術工具,互聯網要真正帶動農民增收,還需要與產業、教育等領域的措施相互配合。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能止步於修通網路、教會農民開網店,還應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的工作機制。互聯網時代有一條規律:通常離信息越近,離貧困就越遠。我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不僅釋放了巨大的數字紅利,也為脫貧攻堅開辟出一條快車道。我們相信,互聯網基因將滲透到城鄉每一個角落,像蓋寶村這樣的受益者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