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的精心與精致——隨“全國十佳農民”考察團赴台參訪側記

2019年06月26日08:12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台灣農業的精心與精致

5月底6月初,應台灣杰出農民協會的邀請,記者隨2018年度“全國十佳農民”代表赴台灣,行走桃園、苗栗、台中、彰化、南投、台南等地鄉村,走企業、看農場,直觀了解台灣在精致農業、品牌創建、休閑農業、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所到之處,感受最深的不是它有什麼獨特的景觀,也不是它有多大的產業規模,而是它所呈現的文化氛圍,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對傳統農業的再造。

突出特色,做出別具一格的產品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境內2/3為山地丘陵。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並不十分優越。台灣的農場,面積大多在五六公頃,最小的隻有1公頃,過百上千的很少。如何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上世紀80年代,台灣因地制宜提出了“精致農業”的口號,重點發展以“經營方式細膩化、生產技術科學化和產品品質高級化”為特征的農業生產﹔90年代又提出了“農業零成長”口號,重點轉向發展新的優良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品質,推動農業生產轉向企業化、自動化和科技化,促進農業升級。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台灣農業已基本摒棄了原來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立足點的農業產業立場,而是以農產品為原點,以創意為核心,借助文創的力量,形成多產業聯動的品牌體系,整合提升了產業價值。

創立於1995年的彰化縣花壇鄉艾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秉持“健康、快樂、愛自己”的理念,以“把愛傳出去、用艾讓生活更美好”為目標,利用當地豐富的野生艾草為主要原料,全方位開發艾草產品,用心打造“艾草之家”品牌,先后研發出“艾健康”“艾美麗”“艾干淨”“艾平安”四大系列60多種生活居家保健產品,將野草變成了“黃金”。公司董事長、台灣杰出農民協會秘書長李振輝自豪地說,“艾草之家”如今不僅成為花壇鄉代表性的特產,備受消費者青睞,更成為台灣產量最大、品質最好的艾草專業領先品牌。

“真的好多了!挺舒服的!”90后十佳農民、黑龍江魔豆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理傅廣潔現場體驗艾灸療法后,對這一古老神奇的中醫療法有了全新的認識。她表示,挖掘、傳承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技藝並將之發揚光大,賦予傳統產品以現代化的定位,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創新,也能夠產生驚人的生命力。艾農公司的經驗值得點贊,值得學習。

“將傳統農產品通過‘創意加工’,轉化為更具藝術審美、健康生態、文化內涵、人文情懷等的全新農產品,從而極大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做法非常好,值得認真學習。”十佳農民、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小索頓農創空間創始人小索頓說,借鑒這一方法,回到家鄉后,他將嘗試對青稞進行“創意加工”,研發出更多包含青稞元素的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青稞,愛上青稞。

融合發展,發掘農業多功能價值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為應對農業單一經濟價值比重不斷下降的局面,台灣大力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倡導以生產、生活、生態相互協調發展為目標的“三生”農業,利用農業及鄉村豐富的自然資源,融合休閑、旅游、體驗、健康、生態、教育、能源等多種業態,發掘農業多功能價值,實現跨界融合發展,將農業及鄉村變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空間,滿足現代人對休閑生活日益擴大的需求。它的發展既豐富了民眾業余生活,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收益,同時對台灣旅游產業也起到了拉動效應。數據顯示,僅從效益看,農場的收入來源已不是依靠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而主要依靠觀光門票和游客採購收入,成功實現了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變。

坐落於南投縣埔裡鎮的台一生態休閑農場秉持“從一粒種子觀察生命的奧妙,用花香裝扮多彩人生”座右銘,講求“順路、順口、順心、順眼、順手”的營銷理念,在農場內精心設計了插花生活館、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花卉迷宮、浪漫小屋、可愛動物區、蝴蝶甲虫生態館、水上花園餐廳等不同區域,引導游客依序參觀。農場內的房屋被花草裝扮,道路與小溪相遇,舊農具成了景觀雕塑的主體,花卉成了美味佳肴,每年吸引40多萬游客前來游玩。除了讓游客吃好喝好外,農場還推出了健康養生、體驗學習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同時,農場還關注弱勢群體,安排殘障人士入農場工作,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與大陸休閑農業比較,台灣休閑農業更加注重軟件建設,更加注重細節打造、人文關懷和情感注入。”對比台一生態休閑農場成熟的運營模式,十佳農民、寧夏賀蘭縣有機水稻產業聯合體理事長趙建文直言此行不虛,收獲滿滿。種植了8000余畝水稻的他,不久前從聯合體附近村子租了一些民房進行修繕,准備上馬民宿,進軍休閑農業。他說,此次參訪讓他看到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圍繞吃、住、玩、游等環節發力,在文化創意上下功夫,提升品位,讓游客喜歡這裡,愛上這裡,願意到這裡來給心靈放個假。

講好故事,用情感創造最大效益

“台灣盛產紅薯,台灣就像個紅薯。我的樣子胖乎乎的,也像條紅薯。”在位於台南市新化區的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專注於紅薯種植和深加工的台灣杰出農民協會常務理事、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木城面對到訪的大陸十佳農民,以這樣風趣幽默的開場白打開話題,引導參觀者隨他探索體驗地瓜的精彩旅程。他介紹,台灣是個小地方,市場容量有限,怎麼擴大銷售?必須不斷開發新品種,進行深加工,讓紅薯變出新花樣。比如,公司研發的“冰烤甘薯”,由於打破了傳統的食用方法,提升了“瓜瓜園”品牌效應,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發展空間。目前,公司研發的30多種深加工產品,行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邱木城的精彩介紹深深吸引了十佳農民、雲南建水縣福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美秀,同樣從事紅薯、馬鈴薯種植的她,聽得仔細,記得認真,並在互動環節積極發問請教,尋求合作的機會。她說,“此次參訪是一次學習之旅、收獲之旅,更是一次增強信心的動力之旅,機會難得,一定要好好珍惜。台灣同胞能在有限、平凡的土地上種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們的堅持、理念、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反思、借鑒。我會把學到的經驗帶回去,引導合作社的社員、農戶在保質、保量、綠色的前提下,提升產品附加值,使產品走得更高更遠。”

記者發現,台灣農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一代代農人的辛勤耕耘和接續奮斗。此次赴台參訪,有這樣一群人——台灣杰出農民協會的會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據協會現任理事長林俊廷介紹,台灣自1983年開始選拔十大杰出農民,頒發“神農獎”,以提升農民信心與社會地位,象征農業生生不息,代代薪火相傳。同時,為鼓勵優秀青年農業繼承,及表彰農家婦女在農家與農村所作貢獻,每年分別評選出專業農民、青年農民以及農家婦女,截至2018年,接受“神農獎”表揚人數達821人,他們都是農村精英、農業翹楚,帶動農業與農村創新發展,對一般農民及農村大眾產生示范作用,在地方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邱木城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像邱木城這樣的台灣農民,參訪團此次還接觸了好幾位。比如,台中市田園老人養護中心董事長陸桂森,彰化縣大村鄉劍門生態花果園老板賴仲由,南投縣埔裡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老板賴朝賢等,他們熱愛土地,熱愛農業,朴實執著,專業知識深厚。尤其讓記者欽佩的是,他們每一位都特別會講故事,會講打動人心的好故事——用很溫暖、很人性化的語言,分享自己和公司的成長歷程與經營模式,推銷自己的企業、自己的產品,讓游客不知不覺就產生了消費的欲望。有這樣的絕技加持,他們的產品能不暢銷、企業和農場能不興旺嗎?(記者程雲)

(責編:王瑤、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