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我們黨關於“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最新定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首先要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關於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一、深刻理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大意義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我們黨“三農”思想理論的重大創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2017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四個優先”的明確要求。在2018年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和今年“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歷史性地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優先地位,是對我們黨“三農”思想的創新發展,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基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好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求我們更加重視“三農”工作。當前,我國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農民年齡和知識結構、農村社會建設和鄉村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統籌城鄉發展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城市對農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的虹吸效應仍在持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巨大。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並向第二個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基於我國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貫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基本問題。“三農”向好,全局主動。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頭重頭在“三農”。到2050年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在“三農”。
二、准確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內涵要求
總書記強調,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要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這為我們貫徹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要在干部配備上體現優先發展。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裡手。要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要在要素配置上體現優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要讓一部分年輕人熱愛農業農村。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解決土地增值收益長期“取之於農、用之於城”的問題,破解“農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工商資本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要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工商資本下鄉的積極性。
要在資金投入上體現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真正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要在公共服務上體現優先發展。總書記指出,現階段城鄉差距大最直觀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要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水平,實現從有到好的轉變,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