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夕 記者登上海拔900米高的小山村——

浙江遂昌車前村:長粽飄香 那是幸福的味道

2019年06月06日10:19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長粽飄香,那是幸福的味道

古色古香的農居內,農婦們圍坐在圓桌前包長粽。 拍友 章建輝 攝

煙火人間,繁忙一片,說的就是此時的車前村。

端午將至,循著粽葉和糯米的香味,我們來到了這個位於浙西南遂昌縣大柘鎮的小山村。

隨意走進一戶農家,隻見幾個農婦身著圍裙,繞著長桌依次坐開,利索地舞動著雙手,將箬葉交錯疊放,倒入糯米,加入餡料……每個人進度各不相同,但制作的粽子卻出奇的規整。

“這就是被列為麗水非遺美食的‘遂昌長粽’,它沒有四個角,是長條形的,寓意著長命百歲、長長久久。”領著我們進村採訪的車前長粽“大管家”王新新自豪地介紹著。

車前,這個隱匿在群山之中、海拔高達900余米的小山村,因為“電子商務+遂昌長粽”,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走出了一條“粽葉飄香”的特色發展之路。

粽裡乾坤

一位農婦,一個半月時間,可賺上萬元工錢

6月3日午時,車子進入大柘鎮后,便拐入羊腸小道,開始繞著盤山公路迤邐而行。經過數不清的急轉彎后,我們終於抵達了車前村。“這邊!”隻見不遠處一棟老房子的門前,一位身穿深色上衣,系著棕色圍裙的中年婦女,揮舞著手中的長粽,示意我們往她那兒走。

同行的人說:“這就是王新新了。”進村前,我們打聽到,車前所有的長粽,都是由村婦王新新統一安排制作,並運輸出村外銷的。村民都稱她為“大管家”。

走近后才發現,這棟老房子已被改建成民宿,取名為“燕窩居”。大堂內側,4名農婦穿著一色的圍裙,圍坐在堆滿箬葉、龍須草、糯米等材料的長桌前,熟練地包著長粽,忙得熱火朝天。“幾年前,我和丈夫在村裡建起民宿,這裡便成了配套的廚房。長粽都是在這裡制作的。”49歲的王新新自豪地介紹著。

自4月中旬以來,車前村就進入了粽葉飄香的“農忙”時節。與普通農家包點粽子過節的喜悅不同,對車前村人而言,這更是他們的創富時刻。“一個半月時間,大多數農婦都能拿到上萬元的工錢。”王新新說。

“別看現在人人都會包長粽,幾年前卻並非這個光景。”62歲的范春芽對我們說。范春芽雖然年紀與大多數農婦差別不大,但村裡的長粽,當屬她包得最好。往年,她在這個時節的工作不是包粽子,而是教其他村婦如何包好長粽,同時充當質檢員,檢查每根長粽是否達標。“長20厘米,重600克,不合格就得重新修整。”她說。

小山村已無縫對接市場。為迎合消費者的口味需求,車前村去年還推出烏米飯長粽,深受顧客喜愛。今年4月24日至6月4日,車前村已向上海、江蘇、北京甚至新疆等地銷售了7萬余根長粽。

廚房一側,一塊小黑板格外引人注意,上面列著幾十人的名字,詳細記錄著每人包粽子的根數。我們一看,范春芽的速度果然最快,一天包了263根長粽,按照每根兩元錢計算,她當天的工錢是526元。

粽香扑鼻

這道非遺美食,好吃又好看,寓意更美好

當晚,我們在粽香中入睡,次日早晨,還和湖南省老攝影家協會的成員們一道,品嘗到了傳說中“遂昌長粽”的味道。

“是梅干菜臘肉餡的,非常好吃,‘顏值’又這麼高,我們幾個人一起預訂了50根,准備帶回湖南老家送親戚朋友。”攝影團隊成員歐瑞環一臉興奮地說,“真是不虛此行!”

原來,這幾日,他們扛著“長槍短炮”,從湖南出發到浙江、福建一帶來採風。3日在麗水周邊的福建霞浦逗留時,歐瑞環在網上搜索古村落,發現了車前村,便提議大家來看看。

“聽說這是一個‘長粽村’,馬上就到端午節,我們沒見過長粽,很好奇。”她略顯遺憾地說,同行的人當中,大多數人並沒這個意願,最后,隻有4名同伴隨她來到了這裡。

更令人興奮的時刻到了。“我們今天要包的是蛋黃鮮肉粽。”老師傅范春芽對我們說,隨后就示范起來。跟著她的手法,我們先拿起一張稍大的箬葉,背面朝上放在手中,再將兩張箬葉平鋪在上,放入一層糯米墊底,依次放入肥瘦相間的一根根豬肉條,后加入蛋黃,再用一勺糯米蓋住餡料,再拿幾片箬葉封層。這時,王新新拿來兩個大夾子,夾住剛封好層的長粽說:“這是今年新買的夾子,可以省不少工夫,還特別適合初學者。”

“接著我們來包長粽的兩端,一根長粽好不好看,這個環節很關鍵。”范春芽解釋說,得將半邊長長的箬葉剪去,在距離餡料的地方留一節手指長,以折紙箱的手法折好,再將另一半邊的箬葉蓋下來將其包裹住,這樣才會顯得勻稱、齊整。

最后的工序,是用龍須草綁粽子。我們學著樣,用嘴咬扯著龍須草的一端,一手拉著龍須草的另一端,繞上個七八匝,一根長粽才算制作完成。等綁好后才發現,自己包的長粽挺“丑”的。“這需要花時間反復練習。”王新新看出了我們的窘態如是安慰道。

不多時,桌面上的糯米就被包完了。歐瑞環他們則一直在旁拍攝,把每道環節的畫面收入鏡頭。60歲的村民呂水梅與我們拉起家常,她說,遂昌歷來有“送端午”的習俗,特別是結婚第二年的端午節,被稱為“大端午”,男方家要備厚禮送給岳父岳母,而長粽則寓意與妻子感情長長久久﹔在遂昌其他鄉鎮,當小孩周歲時,外公外婆還會制作1米長的長粽,期盼孫輩們長命百歲……

粽外風景

熱氣蒸騰中,偏遠的車前村找到了自己的振興路

包長粽體驗過后,我們決定到村裡走走。走出“燕窩居”,站在平台上,可一覽整村風貌。原先我們未曾留意,這時才發現,眼前竟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60多幢黃泥房。

村黨支部書記范建武說,車前村有163戶人家,常住人口隻有200余人。曾經由於交通不便,村民們以種茶葉和高山蔬菜為生,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這反而成了車前的幸事,讓我們村依舊保持著古朴的風貌。”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車前村的發展軌跡。2014年,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得知車前有制作長粽的風俗后,就找到王新新下了訂單。誰曾想,這筆訂單竟打開了小山村的振興之門。5年來,車前長粽變得愈發有名,外地大公司、全國各地微商的訂單也紛至沓來。

如今,家家戶戶包長粽、煮粽子,成了小山村的新風景。

熱氣蒸騰中,小山村也在謀劃嶄新的藍圖。

村落的后方,是新建的佔地800多平方米的公共停車場。“這裡原來是塊‘爛泥田’。”范建武說,前些年,車前村開始利用長粽特色和古村風貌,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隨著游客紛至沓來,車子沒地方停的現象就出現了。於是,村裡經規劃,籌建了這處停車場。

緊挨著停車場,是一個小公園,三三兩兩的人或漫步,或坐著閑談。為改善村庄環境,提升公共設施,村裡不僅拆除了豬圈和牛欄,還建起新的公廁,並建設了配套污水處理設施。

車前村還吸引了外來投資者的目光。來自溫州的一位年輕小伙,投資2000萬元,在村庄內建起民宿“雲逸遠山”﹔一位杭州人投資修建了民宿“歸園田居”……

王新新對我們說:“村裡僅農家樂和民宿就有11家,床位120多個。春天採茶,夏秋摸田螺、捉泥鰍、打板栗、割稻谷,冬季制作黃米粿,一年四季安排打麻糍體驗……豐富多彩的鄉村活動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游客。每逢假期,我們這裡游客爆滿,就餐都安排不過來!”

待我們逛完村庄,回到“燕窩居”的廚房,氤氳水汽中,散發著誘人香味的長粽正好出鍋了。這時,一位微信名為“麥麥”的客人給王新新打來語音電話,詢問訂制的100多根長粽發貨了沒。“明天就能到了!”王新新回復道。(記者 雷曉雲 通訊員 程航 朱敏)

(責編:王瑤、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