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藏區人盡皆知的“三絕”中的一絕——秀日酩餾,因釀造歷史悠久,酒香四溢、滋味獨特而在青海藏區聞名遐邇。如今,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大潮中,這一壇酩餾,成為秀日這個昔日貧困后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扶貧酒致富酒。
從海拔3500米的阿尼霞梧雪山腳下的小山村到江南城市梁溪,2017年,這兩個地理人文、風物都十分迥異的地區因對口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2018年9月底,循化縣宣布全縣脫貧摘帽,而在脫貧攻堅路上,梁溪區對循化特色產業的對口幫扶讓人眼前一亮。在梁溪區赴循化縣挂職干部的牽線搭橋下,首批50箱價值5.1萬元的秀日酩餾酒進入了華美達國際酒店,讓藏區“小茅台”登上了大雅之堂。
尕楞藏族鄉是海東市循化縣四個藏族鄉鎮較為貧困的鄉鎮,全鄉11個行政村的1010戶5436人,秀日村坐落在尕楞西北角,是全鄉最偏遠、隻有59戶人家的小村庄。
因為山大溝深,這裡一直處於半封閉狀態,直到上世紀末時,還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通向這裡。站在山頂,一眼能望見黃河,新建的海黃大橋遙相呼應。村主任完瑪黃青說:“看起來大橋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公裡,可就是過不去。”
神山聖水,這是秀日老百姓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資本。完瑪黃青介紹說,好酒離不開好原料,更離不開好水。秀日藏酒不論洗、煮、蒸,每一道釀造工藝環節都使用阿尼霞梧峰神泉的水。其獨特的釀酒原料黑青稞和釀制工序、釀出的秀日藏酒色澤橙黃,味道酸甜,酒精成分低,而且有飲后不頭痛、不口干、醒酒快的特點。因此,秀日村一直被四鄰八鄉譽為“酩餾之鄉”,秀日村的酩餾成了遠近聞名的藏區“小茅台”。
釀造秀日酩餾的原料是黑青稞,它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苗株日照時間長達135天以上,原花青素、黃酮、微量元素硒等含量明顯高於普通青稞,尕楞鄉全鄉有耕地0.07萬公頃,其中種植黑青稞的面積達到427多公頃。
完瑪黃青掐著指頭算起了一筆賬:黑青稞賣價在每公斤3元左右,50公斤黑青稞收入也就二三百元,但是50公斤青稞能釀出35公斤酩餾酒,按照每公斤30元算,收入不是翻了幾個跟斗嗎?
秀日的群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釀酩餾的手藝,建檔立卡貧困戶卡毛加的酩餾酒作坊中,所採用的器材都是最傳統的,卡毛加說,幾十年來,燒酒的灶台早已換了好幾個,但這些釀酒工具卻一直沒有變,他之所以堅持這樣做,是因為用這些傳統工具釀造出來的酩餾酒才會有“記憶”的味道。
酩餾酒釀造技術是以家庭為傳承方式,口傳身教。卡毛加的技術是父親加華傳授的,對於釀造酩餾酒的過程,他已爛熟於心。“酩餾酒釀造用料都是手工比兌,釀酒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各個細節,畢竟是喝的東西,所以一定要仔細。”卡毛加說。
“現在我專門在家釀酒,一年能釀出1000公斤酩餾,按照企業每公斤30元收購價格算的話,今年有個三萬多元的收入,多虧村裡辦起了酒企業,不然我們的酒賣給誰都沒個准兒。”卡毛加特別提起了村裡的企業。
為解決酩餾酒銷售難題,2014年6月,以村民桑吉尖措、旦正才讓、夏吾才旦、萬瑪才讓、仁青才旦等打工有了一點積蓄的5人共同出資30萬元,村民自籌5.2萬元,省委宣傳部幫扶30萬元,注冊成立循化縣秀日藏酒有限公司。公司以收購村民釀造的散酒為基礎,進行二次提純、精美包裝,實現從零散釀制到集中產加銷,年產量從最初的1萬公斤到2018年的5萬公斤,已經輻射帶動周邊3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多元。
“農村要脫貧,就要靠產業。現在就盼著酒能早點賣出去,企業成了,我們的收入也就提高了。”完瑪黃青說,通過“公司+精准扶貧戶”的模式,2018年,包括多杰、李加才讓、多杰才旦、卡毛加在內的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釀酒每戶平均收益3萬多元,實現了脫貧。
走進村民家裡,你能感受到,釀酒管子裡流淌的是群眾對幸福生活晶瑩閃亮的期待,是生活最具質感的滋味凝結,釀自高原藏鄉的“扶貧酒”,讓尕楞的群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本報記者 張多鈞 通訊員 交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