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黨支部,讓昔日的集體經濟“空殼村”朱旗村有了“領頭羊”,扶貧也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山溝裡種出“甜草莓”

2019年04月30日09:0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山溝裡種出“甜草莓”

  一

  繁花似錦春意濃,最是四月草莓紅。

  連日來,前往臨潭縣洮濱鎮朱旗村觀光採摘的人絡繹不絕,生態採摘游已然成為朱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我在園區打工,一月下來也有三千多元的收入,能在家門口掙錢實在是太好了。”朱旗村村民寇林生高興地說,自3月份採摘園的草莓成熟后,每天都有人來園區採摘草莓。他的主要工作,是農閑時過來在園區拔拔草,吊個西紅柿,給草莓澆澆水。

  朱旗村位於大山深處,長期以來,由於受支部班子思路創新不夠、辦法不多等多種原因,朱旗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嚴重制約著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18年以前,還是村集體經濟為零收入的“空殼村”,貧困程度在全縣有名。

  2018年,借著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的東風,幫扶單位甘南州發改委投入產業發展扶持資金560萬元,臨潭縣農牧局、扶貧辦落實村集體經濟補助資金100萬元和扶持村集體經濟的省管黨費30萬元,用於朱旗村修建集無土栽培蔬菜大棚、休閑茶園、兒童游樂園於一體的休閑娛樂園區,發展鄉村旅游。

  二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洮濱鎮堅持黨建引領,選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

  同時,幫扶單位甘南州發改委派工作人員進駐朱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大幅提升了村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第一書記”王燁進駐朱旗村后,多次入戶走訪,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絞盡腦汁,逐個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為脫貧找准症結、選好“藥方”。

  大家一致認為,隻有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條道路,才能讓黨組織具有號召力、凝聚力,實現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村裡開始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開啟了村集體經濟“破殼工程”。

  村黨支部前后組織召開支部會議、黨員大會、群眾大會,征求和傾聽了全村黨員群眾意見,最終決定將建設資金80%(552萬元)投入到村級集體經濟當中,年底按效益的6%-8%繼續投入到村集體經濟當中﹔剩余20%(138萬元)進行貧困戶量化入股,每戶入股資金約為1萬元,年底按8%進行分紅,每戶每年分紅800余元。

  “我們村有了產業,我們的日子有了盼頭了!”貧困戶朱緒生對建設中的園區充滿信心。

  目前,自動恆溫、恆濕,自動噴淋、排風,自動施肥、全電子智能控制、無土栽培的蔬菜大棚已全面投入使用,休閑娛樂園區正在緊張地籌備建設當中。大棚主要種植草莓、櫻桃西紅柿、奶油生菜、紫油菜等5類反季節品種,第一批產品目前已正式投入市場,深受游客及周邊群眾歡迎。朱旗村扶貧成果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三

  “如果明年按期栽種,按正常測算,立體栽培的1.8萬株草莓收入能達到30萬元,加上櫻桃西紅柿等有60萬元。”園區管理員吳宗軍介紹說,因為今年是運行第一年,種植季節都錯過了,收入很少,明年的收入會很好。

  “村集體經濟激活了,我們就有錢為群眾做更多實事了。”王燁說,以后要進一步發展村集體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真正實現強村富民。

  “分紅后,利用村集體經濟的收入,我們要把村委會到二社的橋修了!”朱旗村黨支部書記常士杰說,村裡有些巷道還需要硬化,房屋和巷道的土牆需要改造,還有一段河堤需要修建,等分了紅先要把這些事辦好。

  “以前村裡沒錢辦事,我們走路都直不起腰。現在有‘家底’,村‘兩委’辦起事來順風順水,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朱旗村村委會主任李成芳笑著說。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朱旗村黨支部高度重視班子自身建設。為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自己一個清白”,村黨支部借助村民監督委員會,開展“五個清單”工作,主動接受廣大群眾監督。

  村“兩委”採取自己找、群眾幫、上級點的方式,梳理出11條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項目清單、問題清單,在工作中嚴格監督執行。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原則,村“兩委”成員在村中顯眼位置晒出崗位職責、村務賬務,並召開支委會、村民代表、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任村干部等人員參加議事會議,主動公布群眾關心的村務,保障了群眾在村級事務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如今,朱旗村的採摘園已成為臨潭縣乃至甘南州現代生態農業和鄉村觀光旅游的成功典范。記者 趙 梅 通訊員 郭瑞恆

(責編:張玫、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