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縣坪壩鎮三灣村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做實民生事

貧困戶說:“我對脫貧摘帽很有信心”

2019年04月25日09:37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我對脫貧摘帽很有信心”

  貧困戶馮達富老兩口在新房前晾晒自己摘的茶葉。(受訪者供圖)

  馮達富原來的D級危房。

  “問題查找出來不能‘躺在那兒睡大覺’。”4月17日,城口縣坪壩鎮干部又在貧困村三灣村調查“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當天,他們一共發現15戶貧困戶還在飲水、住房、醫療、教育、收入等方面存在問題。坪壩鎮黨委書記唐真興說:“接下來,我們要認真分析原因、落實措施整改到位。”

  唐真興說,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就要有“釘釘子精神”,抓准問題、拿出實招、持續用力,最后干出實效,如期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抓准問題

  治好“心病”讓貧困戶脫貧有了信心

  城口縣供銷社副主任冉虎成,是三灣村七組貧困戶陳維香的幫扶責任人。半年前,冉虎成走訪時,陳維香一臉愁容,談產業發展、聊危房改造時都是心不在焉的樣子。說到教育時,她更是止不住流淚。

  “兒子在家休學是她的‘心病’。”原來,陳維香的兒子小寶(化名),讀初一,因厭學情緒嚴重,從去年9月開始,就在家休學。冉虎成說,“她哭著說,小寶那麼小就不讀書了,將來怎麼辦哦。”

  這之后,小寶讀書的事也成了冉虎成的“心病”。冉虎成經常同鎮村干部一道去陳維香家裡勸小寶回校讀書。前幾次,小寶還能為冉虎成端茶送水。后來,他一見冉虎成就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見人了。小寶很反感冉虎成,他認為冉虎成是媽媽請來的“說客”。

  於是冉虎成想了一招:帶著小寶下地干活。一是想讓他嘗嘗山裡人干活的辛苦,二是想讓他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干活時任憑汗水濕身,手掌磨出泡,冉虎成也帶頭不歇氣。實在干不動了,他便坐下來與小寶聊外面的世界。他把手機裡重慶、北京的圖片給小寶看。“你不讀書,以后怎麼過上好日子?”

  冉虎成的話引起了小寶的思索,看著眼前的高山峽谷,想著圖片裡那些叫人向往的城市。幾經思索,4月初,小寶回到了學校。

  “‘心病’終於化解了!”陳維香坦言,兒子上學的事情不解決,她干啥事都沒得心思、沒得動力。“冉干部就像醫生一樣,一下子就把准了我的脈,解決了我們家的問題。”

  現在,小寶回到課堂,學習也非常用功。陳維香除了養豬養羊,還打算種植中藥材、喂蜜蜂賣蜂蜜。她說,隻要兒子願意讀書,自己什麼苦都能吃、什麼事都願干,對脫貧摘帽很有信心。

  “脫貧攻堅,抓准問題很關鍵!”冉虎成說,走訪貧困群眾,真還要有“望聞問切”的功夫,既要走進貧困戶的家庭,也要走進他們的生產、生活,還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幫他們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他們才會有脫貧的動力。”

  如何抓准問題?冉虎成坦言,就是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要求對標對表,一樣一樣地去調查、去核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據了解,正因為用“釘釘子精神”去抓問題,坪壩鎮貧困家庭學生義務教育保障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失學輟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拿出實招

  踏破兩雙鞋解貧困戶用水之憂

  去年,三灣村三組貧困戶張書權有兩件大喜事:一是孫子張太裕以超過重本線60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學﹔二是困擾老張大半輩子的吃水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張書權今年73歲,幾年前兒子去世。這個家,除了老兩口種點庄稼維持生活,兒媳婦的打工收入是他們的經濟支柱。

  前年,村干部剛來到張書權家走訪了解情況時,老人擺出了兩個困難:一是兒媳婦一個人打工供兩個孩子讀書很困難﹔二是自己年紀大了挑水很吃力,希望用上自來水。

  后來,張書權家被評定為建卡貧困戶,政府減免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每學期還有生活補貼。但困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動靜。老人想,減免學費國家有政策,但解決用水問題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貧困戶張合禮、張書明與張書權一家一樣用水困難。以前三家人吃水全靠老天爺,一下雨就到山上去挑水吃。張書明說,年紀大了,一個來回就是1小時,還怕摔跤。

  “山下的水送不上去,就把山上的水引下來。”村黨支部書記苟顯洪說,大家一直惦記著張書權等反映的用水難問題,只是在考慮採取什麼辦法更有效果。“后來鎮裡決定出資7000元為他們修建蓄水池。”

  修水池,關鍵要有水源。牟廣君、苟顯洪等幾個干部帶著砍刀上山找水源。山上,茅草比人還長得高,根本無路可走,人走到裡面,深一腳、淺一腳,不是崴了腳,就是被茅草劃破了臉……苟顯洪說,牟廣君走壞了兩雙鞋,他們最終找到了水源。

  去年底,蓄水池修好了。牟廣君、苟顯洪等幾位干部又幫忙把1200米的水管安裝到張書權、張合禮、張書明的家門口。

  “真的感謝他們!既幫我解決學費,又為我家修了水池。”高考后,張太裕一直在家負責擔水,“用水問題解決了,我也能放心在外讀書了。”

  “困難與問題就怕出實招、講實干。”牟廣君說,“面對群眾的困難,不是繞開走、不是‘踢皮球’,而是拿出過硬的舉措和辦法來解決,這就是‘釘釘子精神’。”

  持續用力

  干部“跑斷腿”為群眾改建危房

  從吊腳樓到土坯房,貧困戶馮達富這輩子修建了兩次房子。2014年7月,馮大爺的土坯房被確定為D級危房,需要重建。

  第一次,苟顯洪登門通知馮達富要進行危房改造,被老人拒絕了,老人覺得,“修房既花錢又傷神。”馮達富說,本以為苟顯洪吃了“閉門羹”,會知難而退,“結果他又來了。”

  這一次,馮達富心裡過意不去,就陪苟顯洪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后分手時,馮達富道出了心裡話,“你看我都80多歲了,再修房子就是浪費錢。”

  但苟顯洪仍沒死心。過了幾天,他帶著政策上門,告訴馮達富危房改造,政府有補助。然后他勸老人,不替自己著想,也要為老伴著想,住在刮風漏雨的房子裡,終究不是辦法。

  最終,馮達富同意實施危房改造。老人告訴記者,拆舊房時,苟顯洪帶著村干部來幫忙搬家具﹔選址時,他又來幫忙劃線﹔下村時,他繞道都會來問磚、石子准備好沒﹔一早一晚,他也要打電話叮囑注意安全。最后房屋建好了,村干部們都來祝賀。

  “為我們修房子,苟書記真是‘跑斷了腿’。”現在,馮達富住進了新房,再不擔心漏雨和垮塌了。老人的老伴說,“現在可以安心舒適地度晚年了。”

  坪壩鎮鎮長文汐稱,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就要有鍥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思想不通做思想工作、發現困難就想辦法,落實措施還要注意安全、講究質量和速度,持之以恆,一抓到底。

  目前,坪壩鎮已完成C級危房改造199戶,D級危房改造74戶,易地扶貧搬遷20戶,扎實推進了貧困戶住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點’上的貧困戶脫貧,‘面’上的貧困村摘帽,都需要有這種反反復復抓的‘釘釘子精神’。”唐真興說,脫貧攻堅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久久為功,要定期開展“回頭看”,採用“過篩子”方式深入排查,“保証問題排查到底,精准無誤﹔督促問題整改到位,按時完成。”

  據了解,三灣村在大走訪行動中,新查出的15戶貧困戶存在的飲水、住房、醫療、教育、收入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分解落實到責任人頭上,正逐一得以落實整改。

  記者手記》》

  落實“釘釘子”精神要真、准、實

  彭瑜

  三灣村在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時,生動地踐行著“釘釘子”精神。這也讓記者認識到,落實“釘釘子”精神要真、准、實。

  釘釘子,要聚精會神,心到手到。如若三心二意,不是砸了手,就是釘子釘不穩。同樣,脫貧攻堅工作也要落實“釘釘子”精神,首先要真,態度要端正踏實,隻有帶著真心真情走近貧困群眾,你才會發現存在的問題,才會願意爬高山、鑽森林,為解決群眾吃水難“踏破兩雙鞋”。

  其次落實“釘釘子”精神要准。釘釘子不“准”,就會白費工夫,也沒有進展。這就要求,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要把准脈、找到貧困戶致貧的原因、貧困村脫貧的道路。在三灣村,正因為冉虎成找准了陳維香的“心病”,把小寶送進學校后,陳維香也就有了脫貧的信心。

  最后就是要“實”。落實“釘釘子”精神,就是要出實招、見實效。釘釘子要實實在在釘牢、釘穩,就得有持續發力的實錘。可以想象,馮達富改造危房,沒有苟顯洪持續不斷、不厭其煩地做工作,馮達富就不能住進安全、不漏雨的新房裡。彭瑜

(責編:張玫、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