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培訓關鍵要對路

2019年04月12日08:4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農民培訓關鍵要對路

  時下,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大力發展和經營現代農業,僅靠自己過去積累的“老經驗”,已經行不通了。在鄉村振興的大環境下,想要“如魚得水”,繼續“大顯身手”,必須主動參加各類農業培訓,盡快提升相應的素質和能力。

  針對廣大農民的迫切需求,近些年,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因勢利導,組織並實施了多種類型、內容豐富的農業培訓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很多農民經過培訓,不僅掌握了經營現代農業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且成功走上了創業發展、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

  但也要冷靜地看到,部分地方針對農民的培訓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亟待改進和解決。比如,有很多農民反映,一些培訓項目與實際需求“脫節”,不能很好滿足他們的願望。具體而言,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從培訓內容來看,存在“輕重失度”的問題。當前,很多地方在培訓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過程當中,普遍存在“重生產技能,輕政策理念”的傾向。絕大多數的農業培訓,都是圍繞著種植、養殖等技術開展,而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扶助政策,以及綠色發展、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則較少涉及,培訓不夠。

  二是從培訓運作來看,存在“一鍋燉”的問題。一些農業培訓項目的組織者,傾向於“面面俱到”,把培訓班搞得“大而全”,經常是“上午養牛,下午養豬,第二天養蝦養兔,第三天種藥種菜”。上百人集中起來上了十多天課,雖然講授內容十分廣泛,但培訓課程又多又雜,結果是“雨過地皮濕”,一門技術也沒有學到家。

  三是從培訓對象來看,存在“拉郎配”的問題。有些地方的農業培訓項目,並非引導有實際需求的農民報名參加培訓,而往往是層層下達指標,再由鄉、村推薦一定數量的學員。這種情況下,基層經常會推薦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和產業帶頭人等“精英人群”參加,結果就造成了培訓重復、“熟臉兒”扎堆,想參加培訓的人得不到機會,不必要參加的人卻在重復佔用培訓資源。

  解決上述問題,關鍵是要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把學習效果放在第一位。圍繞深入開展農民培訓工作,各地要做好統籌規劃,注重協調推進,比如,指定一個或幾個部門,牽頭整合培訓資源,科學規劃培訓課程,有效對接農民需求,准確遴選參培人員,防止各自為政、雜亂無章。同時,不少涉農企業基於培養潛在客戶、不斷拓展市場的目的,也樂於參與到相關的農業培訓項目中來,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引導,將這些企業納入培訓體系,進一步強化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拓展培訓渠道,充分運用好網絡視頻、“一對一”上門指導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培訓的精准度。

  廣泛開展農民培訓,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好事隻有真正辦好,才能贏得群眾的由衷歡迎。如果疏於管理、流於形式,不僅勞民傷財、於事無補,還會極大地挫傷農民“充電”的熱情。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聽取群眾呼聲,培訓之前注重問需於民,培訓之后及時評估效果,努力使培訓工作更加“適銷對路”,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感到滿意。周慧虹

(責編:張玫、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