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平壩區稻香村:蔬菜一年產四季 農戶開心把歌唱

2019年04月08日08:47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蔬菜一年產四季 農戶開心把歌唱

  4月4日,天清氣朗,河水潺潺。

  平壩區羊昌鄉稻香村龍騰灣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上,300多個臨河而建的大棚內,小白菜青翠欲滴。20多位村民坐著小板凳,一邊麻利地採收,一邊唱起了山歌。

  “黨的政策好,家門口把工打,一天幾十塊,生活有保障……”村民唐培芬唱著自編的山歌,臉上洋溢著笑容。

  以前,她家主要種植水稻。去年,當地掀起產業革命的高潮后,她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小白菜。同時,還到基地打工,每天工資80元,全年收入近3萬元。

  “收入比種水稻高多了,日子越過越紅火啰!”唱完一首山歌,捆好小白菜,她開心地告訴記者。

  “簡直安逸得很,你看我都50多歲了,還天天來基地上打工,比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掙得還多,全靠蔬菜產業喲!”旁邊的村民邱仕英接過話茬,頓時引來其他村民一片笑聲。

  嘹亮的歌聲,歡快的笑聲,折射出產業革命帶來的美好生活。

  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的稻香村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一直以來,這裡家家戶戶以種植水稻等傳統作物為主,但是收入並不高。2018年,全省大力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多年在外創業的村民李培禮和村裡20多位村民抓住機遇,共同發起成立了龍騰灣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羊昌河畔流轉160多畝土地,建設300多個大棚,輪流種植小白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同時,還與貴陽市石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批發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基地的小白菜直供市場。

  經過一上午的採收、清洗后,3噸多小白菜裝滿微型貨車,向貴陽疾馳而去。“現在小白菜價格不錯,一斤的批發價達到3.5元,我們每天要送6000多斤,很暢銷呢。”看著遠去的汽車,李培禮樂呵呵地說。

  “種植小白菜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一年最低可種4季,畝產值最低可實現2.2萬元,純利潤可達1萬元,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無法相比的。”李培禮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就是要向土地要效益,實現高效發展,這樣大家的干勁才足。”

  一個大棚剛剛採收結束,村民便又開始鬆土、犁地,准備栽種下一季,實現天天有蔬菜賣。2018年,該合作社蔬菜產值達160多萬元,帶動30多位村民和貧困戶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

  稻香村龍騰灣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蓬勃發展,只是平壩區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平壩區牢牢把握農業產業發展“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建成蔬菜基地10萬畝,種植優質稻10萬畝,培育省市龍頭企業25家,“三品一標”認定面積達33.66萬畝,涌現了平壩優質米、齊伯小黃姜、白雲食用菌、天龍中藥材、十字小龍蝦等一批特色產業。

  如今,圍繞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平壩區將500畝以上壩區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戰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區”,突出高標准要求,強化技術培訓、資金籌措、產銷對接,加速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打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范田,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綠色化、市場化發展。(楊小友)

(責編:張玫、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