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如何“花小錢辦大事”?

2019年04月02日08:28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貧困縣如何“花小錢辦大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地方政府的投入。然而貧困縣受財政限制如何有效地推動這項工作?安徽省渦陽縣因地制宜、自行探索了一套以農村改廁為重點的農村環境整治辦法,正成為皖北廣大地區的樣本。

  發動農民參與熱情,不情願不開干

  皖北農村歷史沿襲多在戶外建旱廁,農民不能接受將廁所建在家中。剛開始隻能先發動村干部帶頭改廁,村民看到了改廁后的效果,即方便又衛生,漸漸便有了主動改廁的意願。自然村牽頭開村民理事會,具體怎麼干?錢怎麼掏?理事會上統一思想,再整體開展改廁行動。

  靠著院子角落處新徹的衛生間,裡面安裝了簡易式的沖水式蹲便器,室外的三格化糞池內儲存的沼液定期澆灌院子外的幾分菜園地。西陽鎮太平村村民楊毛寧告訴記者,室內建設自己出錢,室外部分政府投入。改廁后整個村子環境也隨之變好了,不再污水橫流氣味難聞。

  抽水馬桶、衛浴一體化、雨污管道分離……高爐鎮柴樓村李大自然村村民李洪見帶記者參觀自家新建的公廁。他說,簡易式的改廁村民隻需自掏三四百元。

  但他自己提高標准,花7000多元升級改造為豪華版衛生間。今年春節,兒子一家回家過年發現廁所大變化,贊不絕口。

  旱廁改成了衛生間,安裝了化糞設備,讓村民可以利用科學腐化后的有機糞水澆灌庄稼。不少村民還在改廁的同時,仿照城裡衛生間,安裝了淋浴器和馬桶,既解決了環境問題,又方便了生活。

  整體改廁的自然村,政府還配套建設了一個簡易公廁,造價在2萬元以內。“以前有個別村子搞大投入,花幾十萬元建了豪華公廁,最后因維護運營成本高而無人管理。現在這種簡易版公廁既滿足外來人口的需求,同時維護成本較低,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渦陽縣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侯曉明介紹。

  按照農村標准改,不搞高大上

  渦陽縣農村改廁過程公開透明。公示政策獎補及改廁費用明細,由改廁戶自行選擇施工隊伍、與施工隊直接結算費用,改廁辦驗收后,獎補資金直接到戶。很多農戶參與勞務施工,自行籌集建設材料,改廁后群眾自發使用自吸泵、荷葉桶抽取糞渣糞液澆菜種地。

  侯曉明介紹,2017年在採用雙瓮式、三瓮式、三格式、水箱式、腳踏式等5種方式改廁試點基礎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確定“一體化裝配式三格式化糞池”改廁模式,形成了“一平二靠三舊四高五有”改廁標准,全縣“一鎮一示范”“一村一示范”全面推廣。2018年7月進一步總結完善,開展磚砌大三格式化糞池改廁試點,形成了“墊層筑實、壓茬砌磚、滿縫灌漿、精細收光、防滲測試”的磚砌防滲戶用三格式化糞池改廁模式,得到群眾廣泛認可。

  農村生活污水多是參照城鎮污水治理標准進行建設處理。實質上,農村外出人口多,生活污水產生量遠遠低於預測,致使很多污水處理站“口渴”﹔農村房屋阡陌交錯、村內地勢高低不一,按照集鎮污水管網的建設標准,坡降不太適合。如何才能找到一條符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路徑?渦陽縣對標農村污水治理技術規范,先后在西陽鎮葛圩、小李庄、丁庄,新興鎮金庄、馬店集鎮王庄等村進行農村污水治理試點。本著廁所污水與生活污水同步治理的原則,根據人口及房屋分布情況,探討形成了管網鋪設因地制宜,按照“就近納入鎮(村)污水處理站管網”“聯戶式三格污水收集池收集轉運處理”“聯戶式三格污水收集池收集就地生態處理”“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等4種方法交替使用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過去,做好一個村庄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約需投資170萬元,現在隻需投入30多萬元即可。

  環境整治“43311”細則,好記又實用

  “現在用糞水澆地,你看菜長得多好!”在青疃鎮寺東王村,村民薛影正在自家門前的小菜園給蔬菜施肥,肥料是旱廁改造成水沖式廁所后產生的糞水。她家寬敞的院落裡,水沖式廁所靠西南角而建,旁邊是個小花園,紅花綠草相互映襯,清爽而干淨。

  走在村子裡,一條寬闊干淨的水泥路穿村而過,路旁綠樹成蔭,一幢幢樓房有序排列在路旁,村裡的河溝旁也是鳥語花香,綠意盎然。這些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渦陽縣圍繞農村環境提出“43311”基礎工程,“4拆”即拆旱廁、拆破舊危房、拆亂搭亂建、拆破損廣告招牌﹔“3清”即清垃圾、清雜亂、清溝塘﹔“3化”即硬化、綠化、亮化﹔“1改”即改廁﹔“1保潔”即全域保潔。

  “有了‘43311’細則,農村清潔行動有了方向和目標。”侯曉明說,該縣今年將實施以省道縣鄉道路及河流沿線為重點的1000個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2020年,計劃完成全縣95%以上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記者 楊丹丹)

(責編:張玫、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