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涼山24年的回訪——彝族女子班的故事
2017年01月24日15:24 |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穿越大涼山24年的回訪——彝族女子班的故事
普格縣民族中學彝族老師沙諾在給學生上英語課(2016年10月21日攝)。沙諾1992年就讀於東山鄉中心學校女子班。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中國西南,面積6萬余平方公裡,人口470萬,其中約一半是彝族。千百年來,彝人在自然條件惡劣的群山中,以農耕和放牧為生,目前還有30多萬貧困人口,是政府扶貧攻堅的硬骨頭。
彝族重男輕女的觀念濃厚,過去很少有家庭願意花錢讓女兒讀書。20世紀90年代初,偏遠彝鄉學校有的班甚至一個女孩子都沒有。為了解決女童入學難的問題,涼山州一些縣由政府補貼開辦了彝族女子班。
普格縣東山鄉中心學校是第一個開辦彝族女子班的鄉中心校。當年為了招滿兩個班90名女孩,鄉干部和老師挨家挨戶跑遍了周圍幾個村子,女子班的學生一律住校,每人僅需交納一些雜糧和柴薪,以及很少的現金。1992年,記者曾在這裡採訪拍攝涼山彝族女子班。
與24年前相比,今天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學校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都能享受9年義務教育,考取職業學校還可以繼續接受3年免費教育﹔無論住宿還是營養餐,政府都給予補貼……因重男輕女造成的彝族女孩入學難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改變。如今,東山鄉中心學校49%的學生都是女孩,普格縣民族中學女生比例也達到了47%。
![]() |
(責編:李彤、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