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变商品 收成变收入——清涧县消费扶贫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2020年12月23日17:52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清涧地处黄河、无定河交汇之地,这里沟壑纵横、峁梁交错,是革命老区县、国家吕梁扶贫片区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0个、贫困人口18613户49037人。这里盛产红枣、苹果、粉条,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尤其是在梁峁沟壑间绿色散养的绿地牛肉、黑毛土猪、红枣鸡蛋,安全放心、健康美味。

但有了好产品不等于有了好收入。近年来,清涧县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将生产、流通、消费精准对接,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集中发动与持续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推荐展销、单位购销、企业代销、协作帮销、门店直销、群众自销、结对助销等多种销售模式,实现全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让消费扶贫更加有质量、真正可持续。

一、优化产品质量,打通供应链条

绿色、天然、无公害是清涧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招牌”。清涧县坚持瞄准高端、以质取胜,从市场准入抓起,全力打通农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这一堵点。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标准、加大生产投入、加强生产组织、强化质量监管、扩大生产规模,规范了红枣、苹果、畜产品的生产流程,明确了产品标准;整合投入产业发展资金9.0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79个,补齐了标准化屠宰场、畜产品周转站、保鲜冷库等基础设施短板;健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滞销预警机制,建立了种植养殖档案,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每一步都记录在册,并且能及时有效掌控产品的生产数量,建成1个省级、3个市级、45个县级养殖示范基地,被评为“中国优质红枣基地重点县”“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红枣生产基地”,正常年景红枣产量20万吨、苹果产量9万吨,畜禽饲养量达69万,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供给水平。

在产品流通环节,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冷链运输有效防止了农产品不易存放的问题,让农产品在保持新鲜的状态下进入市场、及时有效的到达消费者手里。打造“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了北国枣业、陕果集团、北京斛盛、中盛牧业等4大龙头企业,带动优质枣果、生态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创建品牌、取得检测认证、优化组织机构配置、制定配套政策,逐步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有力促成了“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目前,清涧县已成功创建“塬上清涧”县域公共品牌,“西部粮仓”“折镇粉匠”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县37家民营企业取得红枣、苹果、大棚蔬菜、黑毛土猪等农特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良好农业认证;省国资委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出资3.4亿元,注册成立的北国枣业公司,可以从青枣、鲜枣、干枣错季采收,优果、残次果各有所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清涧红枣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二、搭建各类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9月5日,在阿里巴巴“2020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上,“清涧粉条”“清涧紫晶枣”等农特产品粉墨登场。当红带货主播薇娅通过助农电商公益直播带货,热销8000多单“清涧粉条”,紫晶枣3分钟售空,为清涧农产品刷了一波“热度”。

为打破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局,及时出台了《清涧县2020年助推农畜产品销售奖补办法(试行)》,把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并对带动贫困户销售红枣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给予适度资金补贴。

在中央电视台15个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个频道为清涧红枣作宣传。在榆林、西安等地开设36家直销门店推广销售农特产品,确保当下“卖得出”与长远“卖得好”相统一。以“三专”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消费扶贫载体,已建设成消费扶贫专馆6个,消费扶贫专区1个,安装10个消费扶贫专柜。在832平台有清涧县8个企业注册挂靠,在中国社会扶贫网认定农特产品17个种类。此外,“电商+企业”“电商+贫困户”“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电商发展模式也在清涧陆续推广,加速实现了“网销”农特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

三、基层遍地开花,力促走深走实

清涧县为把消费扶贫做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自觉行动,将扶贫产品销售与农村集市结合,在各乡镇开展“扶贫大集”活动,集中展销贫困户农产品,组织引导全县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赶集采购,通过产品展销会、扶贫集市、农产品信息发布等多种方式,销售扶贫产品1500多万元,拉近贫困群众与市场的距离,形成长效机制,力促消费扶贫走深走实。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通过网络新媒体宣传推荐清涧红枣,各帮扶单位也纷纷组织帮扶干部在帮扶村开展消费活动。“纯真土公鸡”“扶贫喜羊羊”“签名苹果树”“致富黄金米”等各式各样的消费扶贫活动层出不穷,不仅让贫困群众一年的劳作有了回报,也让消费者买到了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今年国庆前夕,清涧红枣面临阴雨天气威胁,全县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县委号召,主动参与抢收并助力消费扶贫,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消除产销对接障碍。据统计,全县4827名党员干部认购鲜枣14902箱,共计52吨,实现消费帮扶27万余元。

从慰问式扶贫到消费扶贫,避免了以往“一问了之”“一送了之”“一捐了之”的情况,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拉近了贫困群众与消费者的距离。

四、统筹各方力量,汇聚消费合力

借助国家卫健委定点帮扶机遇,不仅在健康扶贫、产业建设、物资保障等方面得到支持,更在农特产品销售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卫健委挂职干部积极协调淘宝、天猫等互联网资源,定期安排公益直播,大力宣传推介清涧红枣、小米、粉条等农特产品集群品牌;推动实施“清涧蔬菜进北京”行动,整合全县6个基地、200余个大棚,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并与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保底销售订单。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系统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清涧黑毛土猪、红枣、蔬菜等农特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带动5900余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大力开展“清货入扬”行动,越来越多的清涧农产品进入了扬州市场,受到扬州市民的青睐。扬州挂职干部在保障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清涧农产品力度不减的情况下,还利用乡镇结对帮扶资金,在扬州市宝龙广场、扬子津农贸市场等地,开办清涧农产品销售专柜。创新推出了“团团农场”模式,对外承包土地1070亩,带贫益贫200余户400多人。

同时,省、市级驻村帮扶单位,社会企业也通过直接购买或帮助销售等多种渠道,助力清涧贫困群众打通产销障碍,累计消费扶贫近百万元。在扬州市举办了“清涧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和“清涧县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班”,为清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在清涧县“全民总动员”的消费扶贫热潮中,买!买!买!已成为扶贫新风尚,建立起了密切的产销衔接链条,为全县精准扶贫、稳定脱贫注入了强劲活力。清涧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09元增长至2020年的9505元,年均增速24.0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退出,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宣布清涧退出贫困县序列。乘着消费扶贫东风,清涧县将继续保持脱贫攻坚中的顽强作风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推广消费扶贫经验与做法,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深山沟、卖上好价钱”,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清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推荐)

(责编:杜燕飞、张晓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