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华扶智行动"探索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控辍保学新路

2020年10月14日16:28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属凉山彝区、乌蒙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叠加区域,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扶贫县。长期以来,受交通不便、家庭贫困和重男轻女、早婚早嫁、多生超生等因素影响,一些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辍学,错过最佳入学年龄、重新返校后成为“大龄低年级学生”。为消除劝返回校学生二次辍学隐患,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马边挂职扶贫干部会同当地干部一道,以创新开办“桐华培优班”为载体探索推进“桐华扶智行动”,努力探索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控辍保学的新路。

一、明确办班定位,突出自信重建

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为桐华班学生查漏补缺

针对“大龄低年级学生”生理年龄偏大而心理年龄偏小、与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接触偏少、自卑敏感、思想不稳定、学习基础差等特点,明确“桐华培优班”定位为“励志班”,把帮助孩子重建人生自信放在首位,坚持以品行和励志教育为基础,以文化课教育为主干,以美育为补充,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让其感受到学校的美好、学习的乐趣、人生的希望。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军训和内务开始

在办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全天候在岗,手把手教学生洗脸刷牙、洗澡洗脚、洗衣服洗袜子,第一时间回应、解决学生困难和诉求,营造“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浓厚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孩子们逐步适应学校寄宿生活,从害怕独立生活到融入集体生活,从害怕面对陌生人到敢于表达自我,从害怕谈学习成绩到迎难而上、从容自信,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步蜕变。

二、坚持由点到面,积极稳妥推进

桐华班升级版:桐华学校在读人数最多时有200多人

鉴于对“大龄低年级学生”实行“特殊教育”系新生事物,在工作中采取了探索先行、逐步推开的审慎做法。2019 年暑期试点开办第一期“桐华培优班”,以单独编班新模式取代以往随班就读模式,把“大龄低年级学生”集中到位于县城的碧桂园职业中学,采取“小班化”方式对28 名学生进行精准辅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总结试点经验。2020 年春季开学,“桐华培优班”由“班”向“校”升级,依托碧桂园职业中学设立“桐华学校”,常态化开办“桐华培优班”,班级由1 个混编班增加到5 个年级(班),200 余名学生入校集中学习;同时,在“大龄低年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乡镇依托中心校集中办班,人数较少的乡镇通过课后延时服务或个别辅导帮助提升。

三、注重科学施教,确保实际效果

一是坚持课程“量身定做”。自主开发设计课程、编写教材、编排教学内容,优化设置法治教育、就业技能、实践拓展等课程,增加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为“大龄低年级学生”定制学习“套餐”,变“强迫我学”为“我愿意学”。

扶贫干部逐一回访桐华班学生

二是坚持教学重在精准。建立完善“一生一档”,根据学生个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实行“一生一策”,中省市三级纪委监委机关挂职扶贫干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学生开展回访,督促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密切追踪其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家庭困难,针对性地落实帮扶举措。

三是坚持隐患主动干预。针对当前彝区部分未成年人外出务工、订婚早婚导致辍学等倾向性问题,加强学校与镇村、帮扶干部信息沟通,对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及时对接帮扶资源予以资助,对存在给未成年人说媒订婚、早婚苗头和辍学迹象及时干预,从根本上消除各类隐患。

四是坚持出路分类安排。根据“大龄低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升学意愿和家庭实际状况等,在学生满16 周岁、征求本人和家长意见后,有效对接不同出路。对年龄偏大、成绩一般、考虑及早就业的,完成义务教育后进入碧桂园职业中学学习就业技能;对学习成绩较好、升学意愿强烈的,支持完成小学教育后升入普通初高中就读;对个别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采取“跳级”方式安排升学,帮助实现“弯道超车”。

四、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联动效应

孩子们在桐华学校找到梦想

按照“以最好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工作思路,盘活开放县城学校教室、宿舍等硬件资源,集中调度县城学校优质师资,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马边的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支教老师、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和社会实践团、本地返乡大学生等志愿者参与办班,唱好助力孩子们圆梦的“大合唱”。2019 年以来,在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群团组织支持下,共对接、争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志愿者和返乡大学生232人次,利用“六一”儿童节、暑假等时间节点到马边举办励志讲座、科普报告、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孩子们连接世界、拓宽眼界,受益乡村学生、留守儿童达1900 余名。

五、强化工作保障,推动持续提升

一是围绕“事由谁来管”强领导。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扶贫办指导下,推动马边出台“桐华培优班”办班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指导办班情况,并成立由分管县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协调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奖优促进: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二是围绕“钱从哪里来”求突破。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2020 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投入专项帮扶资金实施控辍保学项目;县扶贫开发协会专项设立桐华教育基金,奖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优秀教师;中国扶贫基金会将马边纳入“活水计划”项目首批试点单位、帮助筹集社会捐赠资金,支持实施包括“桐华培优班”(控辍保学)、“桐华夏令营”(关爱留守儿童)、“桐华行知路”(优秀师生外出游学)等子项目的“桐华扶智行动”。

三是围绕“机制如何完善”下功夫。推进未成年人订婚结婚专项治理,探索建立健全司法控辍保学制度,通过“官告民”司法诉讼,对拒不履行义务教育法定义务的监护人公开审理、依法惩戒,及时调处相关事件,有效杜绝因家庭原因导致的失学辍学、二次辍学情况;依托“百名法官进百村”“农家法律讲堂”等普法活动,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为控辍保学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责编:李源、张晓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