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南:驻村六年为百姓 夫唱妇随扶贫情

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 韩宇南

2020年12月14日10:34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我叫韩宇南,是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2015年,我主动请缨到前何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6年。为支持我全心投入扶贫工作,妻子潘丽英也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甘当一名志愿者,搬进村里与我一同携手扶贫事业。

从质疑到信任 一条路开启一扇门

前何村地处豫东南一个偏僻的角落,全村607户2329人中贫困户占到173户822人。进村的第一天适逢一场大雨刚过,村中到处都是烂泥塘,一个水坑连着一个水坑,水深处没过膝盖,成群的鸭鹅戏水,小学生上学要靠大人背着艰难跋涉,我是遛着墙根儿进村上任的。村民们对我这个新村官充满疑虑,“他来就是镀镀金,干不成啥事”“他能解决啥问题,看看门口这条路,晴天一腿泥,雨天蹚水过,有本事先把这烂路给咱修了。”

修路是乡亲们最渴盼解决的难题,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走马上任面临的首要任务。可垫路的土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我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征求意见时,原本热闹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会后我就一家一家走访,村里的老木匠何富金说“村里修路弄了好几回了,都没弄成。你一个外来户凭啥本事能给我们修成?”村民不服气,我也不服输。一天,周翠萍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说,“韩书记,俺都80多了,在俺闭眼之前,还能不能看到咱修的路啊?”我说:“大娘,一定能!”

看到群众的期待和信任,我暗自较劲,既然来了,就要为乡亲们干点事儿!干成事!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挖坑塘,垫路基!为了筹钱,我和村干部反复研究,为了公平,让临路的群众多出钱,其他的群众少出钱,这次大家都没了意见,很快捐资2万多元。钱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劳动力不足,我就领着村干部一把铁锹从早干到晚。村民说,“韩书记都亲自干了,咱还等啥?走,拿着家伙上工地吧!”全村大人小孩全部出动,附近打零工的村民也回来帮忙。当时正值寒冬,共出动1100多人次,挖土800多车,终于垫平水洼,铺平道路。乡亲们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冲我竖起了大拇指:“韩书记,中!”村里的小伙子高兴地说,“韩书记,路修好了,俺就不愁找媳妇了吧”。

接下来,在省市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又为村里争取各项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

从输血到造血 一片丹心上下求索

带领村民精准脱贫,是我时刻挂在心头的职责,但要真正脱贫,产业是支撑。然而,在基础薄弱的农村发展产业谈何容易?通过考察选择辣椒种植项目后,群众却不愿意种都打退堂鼓,“咱种一辈子地了,他一个坐办公室的,他叫种啥就种啥?净瞎折腾”。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通过多方努力签订了“公司+农户”订单合同,但是群众仍然不相信,连买辣椒种子的钱都不愿意出。原来群众害怕再像前些年种菠菜一样,种出来了卖不掉,浪费气力还赔钱。为了让大伙儿放心,我说买种子的钱我出,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我自掏腰包5万多元,购买了180亩辣椒种子。有人笑话我说“你这是疯子的想法,傻子的做法”。当时我想:为了前何村早日脱贫,我就是要“疯着干”,为了村民有福气,我就宁愿冒“傻气”!

这年辣椒喜获丰收,亩产增收4000多元。种辣椒成功后,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增收措施,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有能力就业的家庭至少有一人有工资性收入,引领800多人外出务工,78人在扶贫车间就地增收。种植迷迭香300亩还套种了梨树,又建36座温室大棚种植了蜜瓜。村里有了产业项目,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发展生产、勤劳脱贫的劲头更足了。2018年,前何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6856元提高到13628元,上升了98%。

从反对到追随 携手扶贫比翼齐飞

我的妻子潘丽英退休后来农村志愿扶贫。想当初,我要到贫困村去扶贫,她一百个不情愿。她说“你从小在农村长大,现在好不容易来到城市,再说咱父亲都80多了,要是有个好歹,可咋办?”我出发那天,她为我整理行囊,一脸哀愁,两眼泪花。

不久,她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前何一村民房屋失火,我站在着火的房顶灭火,她心疼地哭着给我打来电话,“你不要命了,要是掉到火窝里可咋办?”她很担心我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和家人商量后来村里照顾我。她来到村里很快就融入这个大家庭,组织妇女们编藤椅织渔网增加收入,还自任教练组织成立舞蹈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我俩把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像亲人一样照顾,爱心帮扶累计2万多元。她为孤寡老人买来防寒棉帽,为残疾儿童何思涵买来上学的轮椅。

每年大年除夕,我俩都在村里与孤寡老人一起过春节。村里的孤寡老人何金居大爷临终前,我俩一直守候在他的床前。我紧紧握着他的手,弥留之际他已不能说话,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眼中饱含泪水。我拥抱着他贴在他耳边,声声呼唤着:“大爷、大爷……”在场所有人都泪流满面,相伴着他安祥地离世。以前由于工作忙,我母亲在老家去世时我都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但何金居大爷去世时,我俩却儿女般地守候着他为他送终。庚子新春战疫情,我和妻子与村民一起日夜坚守在卡点,她为抗疫人员做饭并亲自送到抗疫前线。她说“前何村就是俺的家,村民就是俺的亲人”。以我俩的事迹制作的视频《驻村夫妻》被作为“精品党课”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

如今的前何村,路宽了,灯亮了,人精神了!打了机井、修了桥梁、架了高压、农民体育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建好了,扶贫车间开工了,光伏电站发电了,小学教学楼建起来了,天然气入村了,自来水、电力、宽带户户通,乡亲们高兴地说“幸福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六年来,我的驻村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和赞扬,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好税官等荣誉称号。

如果说第一次驻村是听从党的召唤,第二次驻村则是我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今年看到乡亲们再次联名挽留我的红手印,我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申请书,并向乡亲们承诺:前何不富,不回税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责编:李源、张晓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