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决定性成效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陈劲松)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近5年脱贫攻坚时表示,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底线制度安排。经过各方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决定性成效。
唐承沛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1153万人、重度残疾人1433万人;2019年、2020年新增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8.2亿元,已全部安排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5842元、每个月487元。
全国民政部门坚决筑牢兜底保障的坚固防线,重点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总体设计,完善制度机制。近5年来,出台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政策措施97项,夯实兜底保障制度基础。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开展数据比对,确保兜底保障对象认定准、底数清。四是集中优势资源,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针对性增加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举措。五是从严督导调度,务求兜底保障实效,编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安全网。
“正是因为有了兜底保障等制度,才能做到解决绝对贫困不落一人、不留‘锅底’。”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洪波介绍说,围绕兜底保障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和定位,近5年来,国务院扶贫办配合民政部,重点作了解决“兜不住”和“应兜未兜”两方面工作。
陈洪波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防止出现盲区和死角,在正常按季度比对之外,国务院扶贫办又将2019年底未脱困人口、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和无劳动能力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的贫困家庭,再作一次更加精细的比对,督促指导各地加强监测、摸底和排查,进一步查漏补缺,各地共摸排361万人,新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超过100万人。通过多种举措,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从目前情况看,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纳入了低保或特困救助的政策范围,纳入低保和特困政策体系特殊贫困群体都达到了脱贫收入标准,能够如期实现脱贫。”陈洪波说。
唐承沛说,现在每月的低保标准是487元,但是群众家里还会有一些生产性、劳务性的收入,计算这部分收入后,如果家庭收入达不到低保标准,就给予补差,补差后就达到了当地低保标准。现在全国月人均补差为289元。
民政部分类解决不同群体遇到的困难,强化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于获得低保以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适当增发低保金;对于因刚性支出较大而致贫的家庭,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因病、因残所增加的刚性支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