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达恒业:走进乌兰察布 助力京蒙帮扶

2020年11月09日14:23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是集产、学、研、种、加、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食品企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薯条、果蔬脆片等百余种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中东、澳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一.建设产业园区,创造产业化发展新抓手

2015年5月,公司总经理刘长安先后多次参加“京蒙合作项目对接会”,了解到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乌兰察布是“中国马铃薯之都”,年产土豆400余万吨,但产业化尚处于低端水平,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来提升附加值,这正是公司的技术优势所在。经过深入考察和市场分析,刘长安毅然决定在乌兰察布市实施马铃薯深加工项目,这也正是响应了北京市委市政府东西扶贫协作的号召。

公司结合乌兰察布市区域优势,于2016年3月25日在察右前旗成立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规划马铃薯现代产业园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占地200亩,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包含休闲薯条加工厂、中国马铃薯博物馆、科普观光走廊等,年加工马铃薯7万吨,年产值6.4亿元,薯条、果蔬脆片等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

公司脚踏实地的帮扶工作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和嘉奖。

自2016年开始建设,截至2020年5月,公司已投资20.5亿元,建设了包括休闲薯条加工厂、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豆制品加工厂、法式薯条加工厂和产业链配套园区等工程。累计带动周边3万余人参与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已帮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3人。

二. 采取造血机制,扶贫组合拳打通外围通路

为了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公司近几年采取多种长效造血扶贫模式,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内蒙古突泉县,河北涞水等对口帮扶地区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机制。

“公司+合作社+农户”,开展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公司以保护价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由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种植。先后与30个合作社通过订单建立了长期经营合作关系,拥有订单种植面积6万多亩,带动50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

开展就业帮扶,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公司预留100多个就业岗位,专门接纳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薪资待遇上采用固定底薪+绩效工资的方式,鼓励多劳多得,实际收入达到4000—9000元/月。

建设扶贫车间,托管分红。与京蒙帮扶资金合作,与30个村集体(受益1194户2527人)签订帮扶协议,以资产托管方式进行产业扶贫,政府资金购置产权归30个村集体所有,公司连续10年以10%给村集体分红,并监督其将分红分配给建档贫困户,同时公司优先收购村农产品,村民优先就业。

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先后与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三个村和玫瑰营镇十三个村,共计1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结合各村特色和优势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如东油坊村从投资110万元帮助村建立现代耕种服务农机队,每年为其增收20-30万元;帮助村建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订单收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000亩,涉及农户600户,每亩增收可达2000元,确保农民能够长期稳定脱贫增收。

三.成功脱贫摘帽,产业园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宣布,乌兰察布最后7个国贫旗县全部摘掉贫困帽。然而,如何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下一步,公司计划投资11.65亿元,用于建设马铃薯研发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种薯培育中心、马铃薯仓储交易中心等工程。这些工程加上之前已建成的厂区共同构成了总投资32.15亿元、占地面积1400亩的马铃薯现代产业园。预计于2021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运营,届时可达仓储能力50万吨、生产能力年加工马铃薯67万吨、冷凉蔬菜8万吨、大豆6万吨。预计年产能达43亿元,年利税达4亿元,可带动50万亩种植基地、3万种植农户,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该产业园标志着乌兰察布市在打造国家马铃薯试点,推动马铃薯产业升级发展上又迈出了新步伐,也将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起来,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4月,察右前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落地,且凯达马铃薯产业园成为其核心区,着实鼓舞人心。其实从2018年开始,公司便按照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准,提升企业品质,并借助行业优势帮助园区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国家级园区”这个起初提起都让大家摇头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实现了。

凯达马铃薯现代产业园将打造为通过二三产业引领带动一产发展的园区,将东部科技与西部地区区域优势相结合,打造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京蒙合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供稿单位: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责编:实习生、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