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燕:红土地上的“脱贫书记”

2020年10月27日11:23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湖南省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朱毛第一次会面、第一次连队建党、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给部队集中上政治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

如今,在这片红土地上,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用信仰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他就是株洲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同志。2019年11月29日,他因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牺牲在扶贫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扎根炎陵,用坚守引领一方发展

炎陵,这个地处湘赣交界的老少边穷县,2011年6月25日迎来了第30任中共县委书记黄诗燕。

上任伊始,他就下定决心,要加快炎陵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告慰革命先烈。他说,“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为推广炎陵黄桃,他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多次带病为“黄桃大会”宣传,推动“炎陵黄桃”入选国家品牌计划,成功走出国门,现在炎陵的黄桃产值超过20亿、惠及近6万群众。

他说,“炎陵的发展没有生态工业不行”。他先后成功引进国声声学、全康电子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投产,把炎陵这个贫困山区县的工业做强了,创造了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炎陵在全省132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排到第20位。他说,“要守望‘两座山’,守好‘绿水青山’,望着‘金山银山’”,硬是凭着一股子冲劲,加快农字号“一带八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炎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做活了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这篇文章。在他主政期间,炎陵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3倍,财政收入增长了3.2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了2.7倍,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全省第一批国家级贫困摘帽县,炎陵的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取得标志性成果。

心系老区,用实干带领群众脱贫

炎陵县是罗霄山片区贫困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1年全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9.5%,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高寒山村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村民种的水果销不出只能烂掉,一部分村民住在逢雨必漏的“杉皮屋”,农村四五十岁的“单身汉”随处可见……他坚定地说,“脱贫攻坚是炎陵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他毅然扛起全县脱贫攻坚战役的“总指挥”之责,自己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组长,选派12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到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包村”,364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包户”,实现所有村和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部门专项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等64.5亿元,竭尽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他执着地说,“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安心就业”。他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带动全县19350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6900元,占总贫困人口的90.4%;炎陵工业集中区安置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00多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2100多人,人均年增收1.9万元。他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2014年摸底发现,炎陵16万农业人口,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不到7亿元。贫困群众“住房难”,是炎陵脱贫攻坚遇到的最大的“坎”。

黄诗燕态度坚决,自己带头“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难关就这样硬着头皮闯了过去。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对象实现安居,6122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善。一栋栋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脸。他庄严承诺,“脱贫功成,必定有我”。这些年,他对脱贫攻坚倾注了全部心血,平均每个月有一个星期在基层走访农户,有走访记录的就达1000余户。牺牲的当天上午,他还主持召开了全县巩固脱贫攻坚调度会议。9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摘帽,久久为功抓成果巩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走进群众,用真情服务保障民生

他曾说,“当干部,就得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这是黄诗燕来到炎陵之后,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他说,“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上任伊始就日程满满,都是到偏远的山村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头扎进大山中访贫问苦摸家底,对症下药开良方,仅用一个多月就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密集的调研走访,黄诗燕提炼出炎陵“四老四地” (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的特点,提出把炎陵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审视、当作一个大展厅来设计、当作一个大花园来经营,勾勒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引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蓝图。

他说,“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他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县委的大事,带头开展大走访活动,自带食材,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就餐,一同下地干农活,上门跟群众掏心窝话,用心敲开群众心门,梳理出一件件群众最忧最盼的事,一项项列具出来,按照预安销号的办法,完成一项销一个号。他走进炎陵最偏远、海拔最高的策源乡梨树洲村(地处湖南最高峰酃峰山下)现场办公,逐步解决了村民最期盼的路、电、水、通讯等问题,把梨树洲建设成了炎陵县七大旅游景区之一;他结对帮扶霞阳镇大源村,逐门逐户走访贫困户,仔细询问每家情况,帮助村里落实了道路硬化、电网升级改造、通讯设施建设等项目,引进了稻鳅养殖合作社、茶叶种植合作社,帮助村民通过进社务工、入股分红增收致富。

他说,“我们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否则愧对革命先烈!”他始终把县本级财政重点投向民生领域,为改变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他每年整合涉农资金6000万元以上,加大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投资6亿元建成长达102公里旅游环线,将分散在各乡镇的炎帝陵、神农谷等景点串联起来,既方便了发展旅游产业,又方便了百姓出行。为帮助山区孩子圆梦,他从强基础、促分流,调招生、控规模,抓项目、扩学位入手,投入近亿元新建教学楼、扩充学位等,每年教师节县里都拿出一百万元重奖教师…….

他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场景、一句句话语,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浓厚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供稿单位:株洲市扶贫办)

(责编:实习生、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