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南:30年扶贫公益路 受益者达30余万人次

2020年10月14日11:11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宋人杨万里有句名言:“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意思是说,人做好事,即使做一百件还不够,会一直做下去。这话说起来不难,但要真的去做又是何等不易。然而,杨建南和他的伙伴们却一直在践行着。

最近几日,浙江省五星级义工杨建南和他的蓝天公益中心的小伙伴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准备了很多的爱心物资,趁五一休息将这些物资打包发往四川、甘肃、湖北等地的一些偏远山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细数起来,这已是杨建南参与志愿扶贫工作的第30个年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说如果一个人有了社会责任感和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就会有所行动,并会乐此不疲。这大概就是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的缘由吧。

志愿服务之路,缘于 “希望工程”义演

杨建南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山里地少人多,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收成寥寥无几,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1990年,他白手起家创办了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武林体育器械厂,既当老板又做工人,经济条件稍好后,便开始关心身边的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频频施以援手。

1994年,他无意中得知当时永嘉县尚有1800多名适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大多数乡村学校还是校庙合一、破烂不堪。听在耳中,忧在心里。他深深地感到仅靠个人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帮助更多的人。苦思冥想后,他就向时任县长建言,举办一场为失学儿童筹款的“希望工程”义演活动,所有演员由他来邀请,无偿演出,募捐的钱全部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和教育事业。该建议被当场采纳。

正式参与志愿服务也从此拉开帷幕。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义演活动于当年8月16日至18日,分别在永嘉县上塘镇、瓯北镇、桥头镇举行。演出现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热情的手,献出滚烫的心,你50元,我100元,他1000元……群情激昂,感人肺腑,这壮观的场面至今令杨建南难以忘怀。

涓涓细流,汇成爱心长河。这三天,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是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80多万名永嘉人来讲非同寻常。因为这三天,义演掀起的“希望工程”热潮在永嘉大地一浪高过一浪,一下子为永嘉教育事业注入480多万元资金,使全县100多所山区贫困学校的教学设施得以改善,1800余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受到正规的教育,将来有望凭自身的能力踏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那次义演活动带给了他巨大的心灵涤荡。杨建南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思忖着,虽然暂时解决了1800多名贫困生的失学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才能接纳、帮助更多的贫困生,才能使更多的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在1995年做出了一个令旁人惊讶的决定:弃商从教,倾尽所有创办全县第一所小学初中一贯制普通学校,而那时杨建南的企业正办得风生水起!这所学校不仅招收当地的贫困生,也招收外来务工子女。1998年,杨建南成为永嘉县第一位“希望工程”劝募志愿者,成功劝募210名爱心人士为“希望工程”贫困生捐款。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杨建南共资助校内外贫困生达6000多人次。

大爱无疆,创立“蓝天”胸怀全国

在杨建南的带领下,永嘉志愿服务队伍非常活跃,志愿者人数日益增加,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不为名利,关注和帮助困难群体。98多志愿服务队(义工队)、8000多名志愿者(义工),这是杨建南现在能发动的公益力量。他们常年在永嘉县各地开展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助老、助孤、助残、助学、扶贫、环保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公益服务,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和希望。共开展各种义工活动2万余场次,参加义工达20多万人次,受益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即便如此,杨建南时不时地听到有些人说他们在作秀,不务正业。2013年,他到一家鞋企想为青海的一所农村学校的贫困学生筹集一批棉鞋,鞋企老板了解情况后当即答应。可一周后当他信心满满地去提货打包托运时,老板却说班子成员的意见不一致,这批鞋不捐了。

这件事让他非常尴尬,同时让他心生困惑的是企业对以个人名义进行爱心劝募总存在戒心,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杨建南痛定思痛,认为一味地靠业余时间做志愿服务这条路走不长远。2014年6月,杨建南又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辞去校长职务,创办永嘉县蓝天公益中心,打算专职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志愿服务事业行稳致远。他说,“蓝天”的寓意就是关爱困难群体,为同一片蓝天下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一份力。

依托永嘉县蓝天公益中心这个平台,杨建南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善款、物资,帮助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他先后组织实施了“真情助学”“万份爱心送万家”“年关送温暖”等志愿扶贫服务活动,将一份份爱心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真扶贫,扶真贫”是杨建南和志愿者团队帮扶贫困户的初衷。平常喜欢浏览各大新闻网站的杨建南,得知许多地方的贫困群众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需要帮助。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之一。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他想尽微薄之力,就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资助结对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10名农村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他劝募奥康集团、报喜鸟集团以及爱心人士分别为当地农村学校和贫困家庭捐赠147双棉皮鞋、价值20余万元的衣服和1000册图书。此后杨建南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一直关注青海藏族同胞的生活,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坚持劝募温州各地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为甘肃陇南、四川大凉山、云南怒江、湖北恩施、湖南湘西、贵州六盘水、河南驻马店、陕西榆林等地的贫困家庭捐资捐物。最近6年来共送出价值1000多万元的物资或现金,受益人数达20000多人次,让同在蓝天下的困难群体共享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基层党员的扶贫故事。

不忘初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志愿服务,不求任何回报,杨建南究竟是怎么想的?他说,少年的苦难经历,让他深知贫穷落后的无奈和缺乏知识的无助。当他有一定经济基础时,就参与扶贫助学志愿活动。看到曾经面临失学的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走出困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看到一个个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幸福的笑脸,他深感欣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说,志愿服务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是激励他长期坚持的根本动力。

当然,这也离不开同事、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杨建南自豪地说,现在许多同事、朋友也都成为了他在志愿服务路上的伙伴,有的还成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家人,他们一家人经常利用周末,参与各种志愿服务。

“只要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该花的钱只管花,我是你坚强的后盾”,这是杨建南的爱人经常说的话,她平时从来不买品牌衣服,但对于扶贫助困却一掷千金毫无怨言。他们的儿子受此影响,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参与志愿服务。

在无数个春暖花开的双休日,很多人挈妇将雏外出踏青,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杨建南却带着一家子转悠在崎岖的山区小路,在一个又一个村庄停留,打听着哪户人家生活窘迫,然后送衣送物送钱送服务。当他们经过永嘉县陡门乡平坑村村口时,遇到一位村民,从他那里打听到很多真实情况。在这位村民带领下,杨建南带着家人来到90岁高龄的林某家,看到老人孤苦无依,住在一间挡不住风雨的破屋里,独自坐在一张小凳上吃着剩菜残羹,生活非常艰辛。当向老人送上羊毛衫和慰问金时,老人非常感动,不停地说:“这辈子还没穿过这么名贵的衣服,感谢共产党,感谢好心人。”杨建南当场表示,要将老人作为长期帮扶的对象。随后,杨建南又先后来到困难户林某和低保户林某家,为他们送上价值3000多元的衣服和慰问金。

除此之外,杨建南还以家园环境改造为切入点,以提升家庭整体发展能力为目标进行精准扶贫。他在永嘉县选择了12户有6-16周岁的儿童且没有独立房间的低保户家庭,对其进行家庭环境改造,为儿童布置独立、安全、保护隐私的生活空间,以改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杨建南带着家人、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困境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一个杨建南资助的贫困孩子顺利考上大学,在他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每当过年过节都会给杨建南写信或寄明信片。“当时面临失学,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您使我继续前行,改变了我们的前途和命运”。当收到一沓沓回信时,杨建南心里很温暖,觉得什么都值了!

特别是这次疫情发生后,杨建南立即投身到抗疫中,积极参与捐赠筹物、抗疫宣传、守卡测温、一线慰问等志愿活动达50多次,足迹遍布各地。他亲自购买10000多元的食品,连续六天带领志愿者奔赴13个镇街的检测卡点,慰问坚守岗位抗疫的一线人员,助力抗击疫情。

他组织和动员志愿者(义工)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参与服务志愿者达8000多人次,累计分发口罩21多个、消毒水(酒精)9000多斤,赠送方便面、牛奶等爱心食品1450箱,帮助农户推销滞销土鸡30000多只……

杨建南还多次向武汉、温州、永嘉的慈善机构捐资,其中连续59天每天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50元,以实际行动助力抗击疫情。(供稿单位:永嘉县蓝天公益中心) 

(责编:实习生、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