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栋:高山藏村的小书记

2020年09月23日09:38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8月底,马尔康的松茸采摘季行将结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腾古村村民泽郎斯满停下了手里的农活,开始为大儿子旦珍严木初收拾行囊,准备送他到500公里外到绵阳开始大学生活。一家人住进了翻修一新的房子,孩子考上了大学,自己也走出了生活40多年的大山,这一切,几年前的泽郎斯满“想都不敢想”。面对这些变化,淳朴的她只是反复说着一句话:“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小吴书记。”

架起送政策的桥

泽郎斯满口中的小吴书记叫吴贵栋,是马尔康税务系统派驻腾古村的第一位驻村干部。2015年9月,24岁的他作为全阿坝州最年轻的的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次来到了腾古村。他坦言,从小生长在藏区山地,对艰苦条件早有了心理准备的自己,初到腾古村时,依然被这里偏远闭塞的程度所震撼。

海拔3700米腾古村是马尔康地区海拔最高的贫困村。一座大山,12公里的山路,将196位村民分隔成两个往来甚少的村民小组。这里距最近的乡镇木尔宗20多公里,离最近的城市马尔康100多公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自来水,宽度不足3米,崎岖蜿蜒20多公里的泥土路维系着腾古村与外界为数不多的联系。

环境的闭塞带来了教育与思维方式的落后。村里鲜少有人外出打工。对腾古村的人们来说,每年卖掉虫草之后,拿出几百块钱,去最近的集市观音桥找个宾馆住上两天,就算完成了一次“奢侈”的旅行,也完成了一年里最盛大的娱乐活动。

由于山高路远,信息不畅,一只眼睛失明、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未成年孩子的单亲母亲泽郎斯满,多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到城里办理残疾人证,无法享受残疾人优惠政策,也没有低保兜底。

怎样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到腾古村,成了吴贵栋给自己设置的第一个课题。他积极同村两委协调,在原村民活动中心里设置了民事代办点,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轮流值班,接待村民来访,解读法律政策,办理各种民事事务。2016年初,吴贵栋带着泽郎斯满来到马尔康市区,领着她跑前跑后,做体检、拍照片、填表格……拿着新办的残疾人证,泽郎斯满深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也打心里认同了这位年轻的小吴书记。

连通外面的路

“只有路通了,眼界才能宽起来。”2016年,在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腾古村到木尔宗乡的水泥路开建了。施工队入场后,吴贵栋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这边占了东家的地,那边压了西家的田,吴贵栋与村干部们白天要走上十几公里盯紧工程进度,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工作,协调施工队与村民的矛盾纠纷。

每天工作结束后,打着手电筒走上几百米路,到村支书家打上一瓶热水,回到他在破旧的村民活动中心搭的地铺小窝里擦拭擦拭身子,是水泥路开建以后吴贵栋最惬意的时光。最忙的时候,他连享受这点惬意的力气都没有。披星戴月入户做完工作回来,倒在地铺上实在爬不起来,“最邋遢的一回,两个星期没有洗过一次澡。”2017年初,腾古村的公路通了。这一年,来村里收购松茸、虫草的商贩比往年多了不少。

“公路通了,下一步还要打通网路。”吴贵栋积极向上级报告腾古村通讯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情况,努力争取通讯项目。2016年11月,在马尔康市市委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投资200万的通讯基站建成。腾古村自此告别了通讯断绝的日子。村民们再也不用走上四、五公里的路,翻过一个又一个隘口,坐在家里,就能接通千里之外电话,就能通过网络看到最新的讯息。

路和网都连到了村庄,但吴贵栋还挂心着更细致的事。泽郎斯满家的房子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小楼,一楼是从前的牛圈,二楼是吃饭生活的区域。连接两层楼的是搭在房子外面的、在一根直径仅有20多厘米的原木上用柴刀劈砍出的楼梯。“我一个年轻小伙子爬的都提心吊胆,难以想象她这么多年是怎么靠着一只眼睛爬上爬下的。”吴贵栋决心,要为泽郎斯满连上这一段仅有几米的回家路。2016年底,吴贵栋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积极协调,马尔康税务系统也投入资金,对泽郎斯满家的住房进行了全面改造,搭建了一米多宽的水泥楼梯,硬化了从前长满杂草的坝子。泽郎斯满的回家路,通了。

驶向未来的快车

长久以来,在腾古村村民的眼里,比起在学校读书,让孩子们到山林草原里帮忙采松茸、挖虫草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2016年,小儿子泽郎扎西已经8岁,泽郎斯满却不想把他送进校园,她觉得, “大儿子大女儿都送进学校了,总要留个劳力在家里帮忙干活”。作为藏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吴贵栋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看到泽郎斯满始终没有送孩子上学的意思,他坐不住了,拉上熟悉情况的村干部,一次又一次到泽郎斯满家做工作。

泽郎斯满家缺劳力,多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就多一个人干活,家里生计的压力就能轻一些。吴贵栋了解到,腾古村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泽郎斯满一个,对村民来说,送孩子上学就要牺牲经济利益。他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税务局党委。为了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孩子们能安心读书,马尔康税务系统决定,为泽郎斯满家的两个孩子提供每人每年2000元的教育补助金。在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2016年9月,泽郎扎西第一次走进学校,成为木尔宗乡中心学校的一名一年级学生。

孩子们没有辜负帮扶干部们的期望。2017年,泽郎扎西的二姐杨津津在“我和税法的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几十年间仅仅出过中专生的腾古村,在2015年后陆续走出了12位大学生。他们中1人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1人成为了神圣的医务工作者。

教育,让腾古村的孩子们坐上了驶向未来的快车。

守在山里的人

2018年,吴贵栋由于工作安排离开了腾古村,驻村帮扶的工作交给了另一位来自税务系统的第一书记唐健康。走出大山回到城市的小吴书记,心里依然挂念着山村里的人们。他知道,这几年虫草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腾古村村民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靠山吃山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吴贵栋挨家挨户给村里的贫困户们打电话,动员他们走出大山,到马尔康城里打工挣钱。

在小吴书记的动员和关心下,泽郎斯满第一次离开山村到外打工,来到马尔康的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帮厨。和泽郎斯满一样,腾古村还有10多位村民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有的贫困户甚至举家来到马尔康城里工作生活,孩子也读上了城里的幼儿园。“老板对你怎么样?住的地方好不好?”早就卸任第一书记的吴贵栋依旧常常给他们打电话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对山村的情谊始终延续着。2015年至今,马尔康税务系统陆续向木尔宗乡腾古村、沙尔宗乡尼市口村选派了五名优秀的税务干部。“把群众视同自己的亲人,用心、用情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任又一任第一书记持续进行着接力赛,打开了山村通往世界的窗户。5年时光里,几十年来只出过一个中专生的偏远闭塞的腾古村,第一次有了水泥路,第一次有了手机信号,还接连走出了12名大学生。村里的道路宽阔了,村民们眼界宽广了,孩子们的未来亮了。

(责编:孟哲、庄红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