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贫困县乡村教育振兴的“寿县模式”

2020年09月22日15:09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寿县地处安徽中部、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面积2948平方公里,现辖25个乡镇,总人口140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大县。

一、寿县教育贫困概况

寿县是首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县、淮河行蓄洪区核心县。受经济条件制约,寿县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普及初等教育、90年代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是不久前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创建,寿县都是全省最后一批。2015年前后,寿县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学校布局不合理,布点过多、布局分散,办学效益低;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初中教师富余、小学教师短缺,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存在机制障碍,补充不及时;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党委、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权责不清,管理和服务上没有抓手。

二、教育扶贫政策举措

2016年以来,在以安徽省教育厅牵头的省直8家单位的帮扶下,把教育扶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探索“坚持以县为主,推进县乡共管”的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打造贫困县乡村教育振兴的“寿县模式”,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教育,以教育带脱贫。

三、教育扶贫具体做法

一是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顺应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趋势,科学编制全县中小学布局规划,将全县中小学由410所调整为307所,保留83个教学点,同时切实加强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建设。

二是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撤销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为单位设置25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区管委会,作为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承担县教育局的管理职能;同时,接受属地党委、政府的管理,使乡镇管理教育有了抓手,从而完善了县、乡镇、学校三级教育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乡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职能。赋予乡镇党委政府在学校布局、学区管委会主任和中小学校长的任免及日常管理、教师聘用及考核、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乡镇领导联系学校制度。

四是建立分级分类督导考核机制。制定县直单位、乡镇党委政府、学区管委会、学校、教师的分类督导考核办法,实行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将考评结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发放、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五是稳步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以学区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以学校为单位核定岗位,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至少动态调整一次,教师竞聘上岗。2017年选择5个乡镇试点,2018年在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5189名教师全部通过竞聘上岗,452名教师从超编学校分流到缺编和偏远学校任教。

六是完善县域教育体系。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新建寿县科技学校,进一步深化职教招生办学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民办协同发展的格局。迁址新建县特殊教育学校,大力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多种方式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工作。

四、教育扶贫取得成效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使长期困扰寿县教育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寿县教育进入了机制顺、管理严、质量升、群众赞、声誉好的良性发展轨道。寿县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了长篇报道。

在2018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教育扶贫论坛上,寿县作为全国8家地方单位之一做了发言。在2016、2017年度安徽省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寿县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这在我省开展这项工作以来的10多年里还是首次。2017年9月,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寿县的做法被教育部督导考核组概括为“寿县精神”和“寿县模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等媒体对寿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扶贫的做法进行了全面报道。

五、经验启示

改革的丰硕成果,积极有效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了“智、志”双扶的目标。我们深知,我县的教育综合改革还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需要继续深入探索,比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需要进一步理顺,以更好地形成合力;分级分类督导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的科学性、针对性有待提升等。(供稿单位:安徽省寿县)

(安徽淮南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推荐)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