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金融合力 助力脱贫攻坚

——工商银行“银行+保险+期货”产业扶贫项目

2020年09月22日13:59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贫困地区在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但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项目结构单一、地理环境恶劣、抗风险能力不足,农产品原材料成本管控难度大,经营收益无法得到保障,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管理难题,进一步丰富“输血+活血+造血”一体化扶贫内涵,工商银行探索实施“银行+保险+期货”联合扶贫模式,凝聚金融同业力量,围绕特色农产品与核心需求,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自1995年开始,工商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先后对四川巴中通江县、南江县、达州万源市和凉山州金阳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15年来,工商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贫困地区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在定点帮扶4县市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支持了通江黑猪、南江黄羊、万源黑鸡、金阳青花椒等近40个种养殖项目,逐步探索出了“工行+政府+村两委+龙头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一批企业逐步成长,并以多种形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成本管控和产成品价格管理成为影响其经营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价格波动、饲料价格波动、极端天气等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给当地养殖业收入带来了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企业稳健发展和贫困户稳定脱贫。

针对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涉农主体贷款难、市场风险大等痛点,工商银行探索在定点扶贫4县市实施“银行+期货+保险”联合扶贫模式,帮助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户规避成本上涨风险,稳定养殖利润。

在该模式中,工商银行联合金融同业捐赠资金,为当地企业、合作社、农户购买保险公司定制的产品价格险;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公司买入相应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为自己的保险产品“再保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买卖期货品种将价格下跌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对冲分散自身风险。保险期内如果饲料价格上涨,企业和农户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获得赔付,保险公司则通过期货公司的期权得到补偿,从而形成一个投保人、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三方共担风险的交易闭环。

工商银行首先联合金融同业机构在陕西延长县进行了试点,为当地龙头企业和果农设计了苹果价格险和苹果期货产品。取得初步成效后,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华泰期货和安信农保等金融机构,在业内首家推出的饲料成本“银行+期货+保险”产品,在定点帮扶4县市进行推广并投入绝大部分保费。

同时,在信贷政策支持的前提下,优先为参保农户和企业在发展农业、现货销售、货物存储及加工贸易环节提供融资支持。充分利用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对扶贫商户实行“随到随批”的快速准入机制,并且给予交易手续费、保证金“双免”优惠。2019年,先后策划开展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助力四川”等200余场扶贫专场销售活动,打造了多个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销售专区,助力消费扶贫。

作为创新金融扶贫方式,“银行+保险+期货”项目有效整合了银行专项扶贫资金、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专业保险公司、头部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方优势资源,成功打造出金融扶贫示范田,带来了“1+1+1>3”的效果。一是固定了养殖饲料成本,用较少的保费投入提高了企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潜在利润水平,保障了当地养殖业的稳健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了企业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将保险收益传递到企业对口扶贫农户,为当地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增强了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意识,激发涉农主体的自身造血机能,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四是提升了企业和农户在银行的信用水平,银行能够对其中符合贷款条件、有融资需求的发放贷款,解决农业生产资金问题。本次项目覆盖了3.56万吨饲料,其中豆粕0.78万吨、玉米2.78万吨,赔付金额达51万。此外,工商银行在金阳推出的青花椒指数保险覆盖了12768亩青花椒,赔付金额89万元;在南江推出的核桃特色种植险,覆盖了当地4000亩核桃,通过“产量+价格”的双维度保障农户收入。这些产品有效帮助企业和农户规避养殖饲料成本上涨风险和种植天气风险,惠及定点帮扶4县市16家养殖龙头企业、3148户农户,其中455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下一步,工商银行将继续发挥金融优势,研究金融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产品创新,丰富技术内涵,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进一步探索特色金融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贡献工行智慧与工行力量!(供稿单位:中国工商银行)

(责编:实习生、王醒)